素描的视觉要素与空间表达

2022-09-17 13:35朱剑辉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物象形体素描

朱剑辉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素描(sketch)以单色绘画形式来表现描绘对象的物象形态和结构特征。“素描”一词最初的意思是指艺术创作构思阶段的手稿或草图,后来词义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为:“所谓素描:主要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思的艺术形式。”[1]素描是构成绘画艺术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般认为,最早的素描作品是距今约2万年前原始社会时期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图1),其造型生动,线条简练而有张力[2]。原始人类在树和石头上简单地涂画记事和传情。岩画内容大抵表现原始人类对自己和自然界的认识。这些岩画用单一色彩来表现描绘对象,在平面上表现三维造型,基本上属于素描范畴。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素描的概念,比如“粉本”“白描”是指绘画施色前的“素稿”。 «论语»载“绘事后素”[3],意思是绘画得先在白底子上打上简单轮廓草图后再涂上色彩。在当代,素描是造型艺术教育的基础训练手段,学生通过“素描”来提高造型与审美能力。法国安格尔提出:“素描,是艺术的法则。”[4]并认为素描是除色彩之外包括一切的支配因素,“除了色彩,素描包罗万象”[4]。素描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丰富艺术表现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 拉斯科洞窟壁画

一、素描表现画面的整体性

审美感知是一种取舍、提炼、综合、概括和建构的过程。素描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一种观察结果,因为一切视觉活动都从观察开始,是一个相对概念。素描描绘对象的整体由一系列的细节组成,没有细节的整体,就没有形象的具体充实性,画面就显得空洞而缺乏说服力。画者要通过整体观察、立体观察、对比观察、类比判断来调控意识,要学会用本质思维模式去理解观察对象,虽然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但都从整体上观察对象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归纳,找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意识是素描写生训练的前提和基础,画者要有意识地表现观察对象的内容、形状、风格等,主观分析观察对象各部分的主次关系,妥善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内在关系。如果不分清各部分主次关系,面面俱到,反而会失去整体,这是不可取的。可以说,主次关系是整体秩序的重要一环,没有整体意识的作品是没有艺术含量的。画者整体意识包括对创造性能力的把握、对大师作品的理解借鉴和应用、对画面笔法的熟稔等。良好的整体意识才能让作品的内容、形体特征、画面整体效果等得到很好的体现。画者整体意识能力表现为对对象的形体、明暗、虚实的把握能力。1)形体,能完整观察对象每一个局部的位置和大小;2)明暗,进行同类色色阶比较;3)虚实,能分析光线角度、距离和审视角度对虚实的影响,背景与物象边缘线的对比。怎么强调整体意识能力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用知觉特征研究艺术时强调整体,认为“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每一种经验思维都是一个格式塔的整体,是经过部分加工后的认知,这也是格式塔一直强调的整体先于部分,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美感大于局部美感,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5]。这在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中常常看到。以丟勒作品«野兔»(图2)为例,该作品重现野兔生命状态,虽在局部上对野兔毛勾勒得很精致、具体,但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渲染统一性。可以说整体意识是一件作品艺术技巧的一个标志。

图2 «野兔»

二、素描表现画面的平衡性

画面结构有别于形体结构,是素描视觉因素在图像中的表达,是实现绘画主题和形式稳定的基础。画面中诸因素都是形体结构的一个部分,如:物象空间和构成意识,形象占据位置及周围的空白(这种空白已不再是白纸,而是变成画面,画上每一条线、每一个形都是整体空间组成部分,是画者创造的空间),比例关系等。为了表达情感,画者从一开始就应该考虑画面的平衡性,有意识地使种种物体有序摆放,形成平衡关系,无论主次都将发挥它的特定作用,着力于整体空间的建构以传达画者的情感和艺术认知。如梵高的«播种者»(图3),从画的下部往上移动时,画面的笔触方向发生变化,并伴有聚散、收放的感觉,形成一种视觉的呼吸,笔触之间的空白给人一种动人的颤动感。

图3 «播种者»

可见作为一种形态结构,构图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构图也需研究画面自然形态的组合,整体上是在变化中有序、在多样中均衡,利用不同角度来表现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变化,利用物体的摆放角度与疏密错落来调节画面空间和分割,也可以通过视觉高低来调整黑白灰的分布,以丰富和稳定画面。如:1)留白。留白是指构图变化和平衡对比所需的空白,中国画的留白最终是为了营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显现作为宇宙的本体、生命之源的“道”与“气”。虚中之白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余地,实中之白则是使画面呈现自然光影和为达到平衡而采取的处理手法。画者在动笔之前应胸有成竹,要考虑外形变化、黑白灰颜色变化、大小比例分布与人视觉感受相适应。2)边角处理。考究的整体边角图式呈现画面的美感。边角虚实的目的是力求画面空灵、平衡并烘托意境,因此画者不但需要在描绘前考虑画面总气势和意境构成与画面四个角的调度、组合、合并、联结等强化关系,而且还要考虑三维面环绕边缘形态的意象造型,并赋予画作“气”和“势”。比如,釆用一对角虚一对角实、一个角虚三个角实、一个角实三个角虚等手法,让画面内容或意境向外延伸的同时也相互呼应,使画面产生完美的造型感。3)从视觉感受各个物象的不同材质感,也是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材质粗糙或细腻、凸凹或光整、透明或不透明,以及物象自身固有色、明度都会影响画面的安排,既要考虑上下、前后、穿插、点缀、聚散等,又要找出不同颜色的物体明度的呼应与对立,认识和理解绘画作品形式的关联作用。可见视觉各因素无论是简单或复杂,通过组合和制约形式体现在二维画面中,都离不开对某种形态结构的理解和探索。不同形态结构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画面结构为画面形式需要和传递某种审美情趣服务,使画面更具艺术性。

三、素描表现三维特性

素描的核心是造型,而造型的核心是结构。结构强调描绘对象的形态本质以及在二维平面上可视和不可视因素的组合。素描结构首先表现为对物象造型图式的表达,因为自然界中的形体是由特定的结构关系形态构建而成,这种结构关系形态包括物象内部构造、组合方式和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位构成的形体本质和视觉特征,不同结构关系形态构成物象不同的体积形状。

在写生训练中,为了认识物象复杂的结构关系形态,需通过理解分析物象的表象结构(这些表象结构由各个部分按一定的秩序排列组合而成),观察其形态特征来分析、理解、提炼、概括其基本形变规律。认识物象复杂的结构关系形态还要重视对物象内部结构的深入观察,并在绘画实践中把它融入简明统一的空间和画面结构中予以表现。画者应关注画面底图与物象的结构关系形态,强化对造型的主观认识和情绪表达,这有利于描绘对象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在明暗关系中,假如没能有效地以渐变色调表现微妙的结构关系形态,就会产生被动照抄光影现象。素描基础训练中,盲目无序地表现画面源于画者不能将描绘对象的结构关系形态内化于心。因此,画者要把握描绘对象的造型结构特征,增强对形的领悟和表现意识;把握描绘对象内在的三维框架结构,提高对描绘对象复杂形体的认识能力和对明暗色调的处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艺术语言还原物象结构关系形态的能力。“素描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到看得见的地方结束。”[6]就素描造型而言,它力图呈现描绘对象全部表象结构,帮助观者理解描绘对象被遮挡的内部结构,并依靠结构来创造更美的视觉形象。

从造型意义上讲,素描就是对结构的研究,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象都有结构,没有结构就没有形体。因此,不论是构成物象空间实体结构,还是呈现画面视觉艺术形象,素描造型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绘画过程才会成为主动的有目的的表现。

四、素描表现视觉因素的节奏和韵律

对于物象形体结构关系的研究,离不开点、线、面、空间渲染以及色阶变化等。空间渲染等产生对抗冲突,光作用产生色阶变化,从而形成视觉上的节奏和韵律。

1.视觉因素的节奏

点呈现图像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从造型上说是塑造形体的标记,是研究画面中形态与形态、形态与背景关系的基础。正如康定斯基所言:“本质上讲一个点即造就一定的主张,这与悄无声息密切相关。” “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7]同时点又具有可视性及面积属性:1)通过点来确定描绘对象形体的整体范围及各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2)点影响着轮廓线的方向(形体及转折),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点作为表现形态的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素描中点可以使不同意义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视觉秩序。

线是从某一点开始定向移动的轨迹,是点的集合,具有位置、长度及运动特征。而实际上,人们在观察世界时习惯上先关注色彩,然后是明暗,线在三维空间中常被忽略。在传统绘画中作为表达客观物象的一种手段,线既具体又抽象,是一种形式和符号,代表所看所想物体。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面、体等都是用线来表达,以线状物,以线表达情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写道:“无线者非画也”,并提岀“笔踪论”,认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8]。但在西方素描造型体系中,通过面与面的转折及缩形(即光影再现形体)的方式来产生线,这种线是孤立的,它随着人们视点移动而变化。因为任何时候人停顿下来观察物体,物体边缘都会构成轮廓,具有象征性,从轮廊线去观察物体是通过边缘线的变化来暗示物体存在于造型中,所以塞尚认为:“纯粹的素描不过是抽象的存在。”[9]线作为素描造型手段用以表达形体轮廓及内部各个结构强弱关系、组合体面的关系。不同形态的线的排列、交叉和重叠产生不同视觉美感,线的用笔浓淡表达物体明暗变化,线的疾缓表达运动节奏,线的刚柔对比表现不同质感,而两线的交点运动方向及绘线的不同力度营造透视成像节奏的变化用以表达主观情感现象——视觉的“音乐”,呈现独特的审美效果和审美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认识和发展艺术靠的是线的艺术表现。

点扩大成线,面由线排列、移动延伸组合而成。面是构成体的基础,具有在透视空间变化的空间意义。在素描实践中,由于面能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物象的透视缩减变化而显得非常重要。

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到唐代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再到西方丢勒的作品,这些传统绘画作品都是通过点和线来表现形态,通过线条组织和分割出空白,这些轮廓线内的空白就是面。在素描造型上,点、线、面被组合在一起构成矛盾统一体,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构成画面多样的视觉效果。如:八大山人的«孤石独鸟»(图4),其画面通过融合点、线、面的笔墨结构来表达作者凄凉的处境。达·芬奇说:“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画,就此为止。”[10]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来表现可见物体的形状。

图4 «孤石独鸟»

色调表现画面形体空间,黑白灰色调是绘画画面的主要构成语言。人类依靠光来分清形和色,通过光来形成黑白灰色调。由于光的不同投射角度导致物象表面的进光量不同而引起黑白灰对比的微妙变化,从色调上的变化可以感知物象结构立体效果质感和空间感,可见黑白灰色调受光照影响,不是物体自身形成的。同时由于照射物体的光源的远近、位置、明度等形成层次,造成物体空间层层递进,产生不同的黑白灰色调。因此为了更好地描绘物体的形体及空间,对物体色调的控制和表现只能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差异来实现,或归纳,或整理,或强调,或减弱。

2.视觉因素的韵律

物体之间固有的色层次对比对色感传达至关重要,画面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无须也不可能用黑白这一有限色调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因此需要运用到物体的明暗变化。 “五大调子”规律,以黑白灰色调,以恰当的明度比例来表现对象的色彩明度。构成画面黑、白、灰色块(黑色块主要集中在交界、投影处,白色块主要在高光处,灰色块作为协调黑、白色调的过渡区域)层次、大小的分布组合和物体固有的黑白灰色块层次相互影响。因此,没有黑白灰色调对比画面显得沉闷;只有黑白灰差异的画面虽然醒目,但缺少层次,丰富性不够。学生进行课堂写生训练时,要打开教室的全部灯光,摆脱单一方向灯光。面对杂乱的自然光或模拟自然光,按“五大调子”经典规律,重新布置明暗色调秩序,重新分布画面的明暗调子以控制色调层次虚实、强弱及密度大小。写生时要强调一切从结构形象出发,强调在起形阶段仔细观察和分析,强调明暗色调变化要围绕形体结构空间。对对象形体结构转折和画面视觉中心,要人为主动拉开黑白灰色调的对比度,才能使素描静物写生更主动、更自由地表现物体。若因光影复杂变化而被动地照抄调子,则会使客观对象显得单薄琐碎而缺乏整体。可以运用衬布调节黑白灰色调,还可以通过物体和物体间不同的摆设、背景与物体之间黑白灰面积配置、背景与物体的不同摆放,达到黑白灰色块均衡与视觉舒适的目的。总之,如果要使画面中比较复杂的图式显得均衡、协调、富有韵律,就必须处理好画面黑白灰色调的配置,画面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微妙的明暗变化会产生不同视觉感受[11]。同时,在同一构图中,主体物也随着画面最重色块和最亮色块分布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物象构造和画面整体黑白灰大节奏的控制是绘画领域永恒的课题。

五、素描渲染画面空间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通过在画面中营造空间深度来丰富造型。随着人类对透视、光、视觉心理等的理解,画面通过营造三维空间去表现物象的体积和形状,同时对物体边线色层的归纳、限定也可用以体现物体色彩空间在造型上的作用。

1.形体空间

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象的纵深效果是素描造型的一大功能。借助物象自身的长、宽、高等和相互之间距离、远近、穿插关系,营造素描造型的框架结构、体积感。物体的比例大小、边缘轻重、透视关系等可以在画面上形成空间关系。衬布等背景的对比度变化、虚实及投影轻重、清晰度高低也可以使画面获得空间黑白灰色阶变化的效果。素描作品在远处的灰色调几乎没有层次差别,形体比较模糊,而在近处的结构形体及色调则很明确;同时对调子层次对比的减弱及细节的概括综合也是体现空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有时打形留下的物象结构线痕迹也可以体现空间。其实,利用物体重叠关系来显示空间,曾经是古代画家表现前后关系的一种手段,在透视学被应用之前,通常利用秩序制造空间效果。没重叠就没有空间,线重叠也应用于构成物象体积结构和空间深度;同时,也可通过线交叉来分割画面产生新的形式感——被遮住部分形成空间。但整体空间关系是靠各个刻画的细节组成的,在刻画细节时始终不能忽略整体空间关系,甚至为了整体空间而牺牲细部,素描就是要在二维空间平面上充分体现三维的空间关系。

2.色彩空间

光对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存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显示生命的运动及形体的存在。在绘画中利用光照现象让光成为一种造型艺术——色调,同一物象由于受光量不同导致固有色表面色彩明度产生变化(色彩透视或清晰或模糊,或近或远,或鲜艳或暗淡)。创作素描作品时要观察物体明暗层次并利用色调予以表现,目的是为了在平面上体现物体空间地位,建立画面上的形象空间感。

素描基于画者对物象的形体构成和画面等各因素组合关系的认知,以凝练的方式表现物象的结构。在视觉艺术领域不断扩大的今天,业界逐渐倡导在素描造型中更多地体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维、观察方式等,并融入画面结构(角度的选择、形体上下前后位置空间、轮廓边线繁复表达、黑白灰的设置等)构成的整体框架来确立物象的秩序,从而以感知“形”与“画面形象追求”来再现客观物象的精神和本性。

猜你喜欢
物象形体素描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汉素描
素描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