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
——走进紫砂《凌云提梁》的形与意

2022-09-16 03:2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南天门红墙祥瑞

张 萍

阶崇万级,过南天门登顶泰山,天渐破晓,日破云而出,云雾之仙境、凌云之心境,此种豪情切切,非言语可表,也许只有这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诗可共情一二。不禁感慨,杜甫当之诗圣,这首《望岳》以寥寥数字不仅再现了泰山的巍峨气势与奇秀景色,字里行间更是表达了作者勇攀高峰的决心与伫立顶峰俯视一切时的惊叹,从而寄语了作者卓然独立的精神品格与兼济天下的壮志胸怀。引起了多少的豪杰之士对这泰山之巅的向往,对这“凌云”之时的期寄。而这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然成为后世的我们对寄希跃居巅峰的期望或已在高处的骄豪之慨。

即使回到山下,心情亦是久久不能平复,再去寻那泰山之顶,已是云巅之中。缭绕中的南天门红墙黄瓦若隐若现,若不是亲自从中走过,就不知是不是那书里的天上仙殿。此门在泰山十八盘尽头,上即绝顶。位于飞龙岩、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加峙如天门自开,屹立云端如天上宫阙,飘渺中红墙黄瓦若隐若现,《泰山小史》记其“在十八盘上,高插霄汉,两山对峙,万初中鸟道百折,危级千盘。松声云气,迷离耳目衣袂之间。俯视下界则山伏若丘,河环如绷,天地空阔,无可名状。”这“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是人间仙境,是天上人间。正是这种天然的奇幻与仙气,它被人们赋予了超越人界的关乎神明的期盼,这是我们中国自古有之的对天、对神的想象。对于这南天门,中国人并不陌生,它常出现在《西游记》《八仙过海》《封神榜》等等很多神话故事中,在这些故事中,它是人界与仙界的入口处,仙神之地、祥瑞之兆。

于泥凳前,登泰山巅峰之感荡然心间,识凌云之状、日出之景、天门之境历历在目,在那一刻,你所能看到的自然之神奇、日出之新生、众山之渺小、天门之仙气,你所能感受的精神之源、心胸之阔、祥瑞之兆、生命之光,这所有所有如泉涌倾泻在笔尖,几经改稿,使之更好地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且要表达出“凌云”之意境,于是才有了这件《凌云提梁》。

壶身呈半圆体,底部平面大圆底,身腹圆润饱满。首先,从单纯的美学角度来说,圆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感,柔和、优美、均衡;其次,从中国审美意识来说,圆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象征完整、团圆,我们对其有着特殊的情结。而取近乎半圆的这个造型,似那东方初出的太阳,特别是配以壶身上四射的光芒。这样,圆带来的祥瑞感、日出带来的生机感,奠定了这把壶的基调。嵌盖的设计,从功能方面来说,保证了这把壶与口严丝合缝的气密性;从造型来说,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具有流畅的美感。壶钮拱门状,正是那登顶必走的南天门,也是那人过成仙的南天门。把为提梁状,其一,提梁似门形,再现南天门之样,且与壶钮状似,内与外、上与下、大与小,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同时深化作品中的南天门这一物象特征。其二,提梁作见棱见方的高提梁,这样的轮廓造型端庄周正,与下面的壶身打造了一个挺括的立体空间,虚实相生,极富韵味。其三,此提梁左交接处独具匠心,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的鸟儿。壶嘴造型独特,弯流中又直向上翘,曲中有直,且与高提梁呼应,这样上下的竖立感似泰山的高耸与险峻,同时这个壶嘴很像昂扬像上飞的小鸟,与上面的大鸟呼应。另外,这件作品的巧思还在于壶上作画。融入彩绘这个紫砂装饰技法,壶身上四射的阳光、壶盖上红彤彤的旭日、壶钮上的那一抹黄,如此,散发着光芒的旭日东升之光境,红墙黄瓦的南天门之仙境,跃然壶上。另外,红与黄,是中国的吉祥色,象征着喜庆、富贵、希望,为这件作品增添了祥瑞之象。

总结:无论是壶身的形、提梁的状,还是红色的日、黄色的光,其形之组成、象之呈现,均以崭新的容颜丰富了紫砂壶艺的造型艺术,应是“唯有凌云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且意之构筑,此生之境,唯一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与之共情吧!

猜你喜欢
南天门红墙祥瑞
青山遮不住、江山多娇、天降祥瑞
春拂红墙
过延禧宫
金猪庆祥瑞
快活三里
昔日皇帝:把“祥瑞”当马屁
快活三里
南锣鼓巷 文化与历史之旅
抱抱童年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