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龙
浙江省龙泉市同源青瓷 浙江龙泉 323700
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区分布最广、最重要的窑场,更是中国几千年青瓷烧制顶峰时期的杰出代表。龙泉窑可以分为东区和南区两大区块,从考古调查成果分析,东区瓷器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和海外销售,南区瓷器则重点流向宫廷和贵族。龙泉黑胎青瓷田野考古首次被发现于民国中期,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就记载了古董商人雇用当地农民对黑胎青瓷的大势挖掘。1960年金祖明对龙泉溪口青瓷窑址进行调查写出论文在《文物》杂志上发表。随后掀起了龙泉窑黑胎青瓷的探究之热。本文拟结合考古研究资料,梳理龙泉黑胎青瓷在各阶段龙泉窑口的瓷器类型及相特征,探究龙泉黑胎青瓷的烧造年代、主要类型及为南宋朝廷烧制宫廷用瓷的事实。
1. 南宋朝廷多点设窑,优选精品。1928年起,陈万里开始对龙泉窑进行实地调查,他说“关于研究龙泉青瓷之最大问题,多少年来横梗于我之胸间者,即为章生一窑之烧造地点。其在大窑耶,抑另有地耶。”①传说中章生一的哥窑,是哪一种类型呢?“之外还有什么特征?1939年,他第四次到达龙泉调查,终于在大窑岙底发现黑胎青瓷,并具有百圾碎”“紫口铁足”等哥窑瓷特征。陈万里第五次到龙泉又在溪口瓦窑垟发现了同类产品。墩头与坳头两处有黑胎青瓷,那么哥窑窑址是在大窑还是在墩头呢?陈万里心头仍然有疑云。其实,为南宋宫廷烧制黑胎,为确保品质上乘,官方在诸多位置设窑烧制,然后选出精品瓷器,这是宫廷官员落实烧制任务的最理想方式。
2. 龙泉黑胎青瓷与古籍资料的哥窑特征吻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龙泉的考古调查。1959年末至1960年初,朱伯谦等对龙泉窑核心地区大窑、溪口、金村等地进行调查及小规模试掘。在大窑、溪口两地确认了五处烧造黑胎青瓷的窑址,其后又在溪口骷髅湾和李家山两处发现黑胎青瓷窑址。至此,龙泉烧造黑胎青瓷窑址找到七处。朱伯谦先生认为“相传章生一在龙泉琉田主一窑,所产瓷器为黑胎、紫口铁足、青色釉,有开片。这些特征与大窑、溪口窑址中出土的黑胎青瓷相吻合,黑胎青瓷应当是哥窑的产品无疑”②。
3.新世纪考古发掘出诸多哥窑窑址进一步证实龙泉黑胎青瓷的哥窑特征
(1)溪口瓦窑垟黑胎青瓷窑址哥窑特征。 2010年冬至2011年夏,对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龙窑2座,出土灰白胎、黑胎等青瓷残片,有支钉垫具,通过对器物的比较分析,发现该窑烧造于南宋时期。另外一处窑炉遗迹早期为南宋时期,与晚期元代窑炉存在叠压打破关系。其中南宋时期的青瓷类型与北部窑炉遗迹出土器物相差不大,多数为灰白胎,黑胎残片发现较多,黑胎类青瓷类型多样,大多礼器类型和宫廷生活类用瓷,瓶有琮式瓶、白菜瓶、贯耳瓶、双耳瓶、五管瓶等;炉有鬲式炉、樽式炉、尊、觚等;盘有八角折腹盘、葵口折腹盘、敞口小盘、菱口盘、凹折沿盘等;还有圆口盏、把杯、执壶、鸟食罐等。支垫具有泥质和瓷质之分,泥质多为饼形、圆锥形,瓷质有圆饼形、椭圆形。另有少量圆形带支钉、圈形支钉、钵形间隔具等。有平底匣钵和凹底匣钵之分。可见支垫具和匣钵都颇为讲究。
(2)小梅镇瓦窑路黑胎青瓷窑址哥窑瓷器特征。2011年国庆节期间,对小梅瓦窑路窑址的发掘出200余件器物,有14类20多种器型。包括 “河滨遗范”葵口碗、八角碗、菱口盏、盖杯、把杯、多边折腹盘、菱口折腹盘、葵口碟、折沿洗、盖罐、鸟食罐、胆瓶、纸槌瓶、盘口瓶、鬲式炉、带盖粉盒、觚、尊等。
(3)石隆窑址群③存在黑胎青瓷和少量米黄釉哥窑。其窑址上发现有生产黑胎青瓷,还发现有生产釉呈米黄釉的产品。此类器物胎色呈土黄或深褐色,胎质较细腻。釉色以米黄为主,深浅不一,均开片纹,片纹亦大小不一,釉层极厚,许多器物断层可以看到至少三层的施釉痕迹,釉面莹润肥厚。器型主要有簋、弦纹瓶、炉、罐、碗、盘等。部分器物如簋,其器型、胎釉与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器物非常接近。这类瓷器与传世哥窑瓷有高度相似之处。
(4)龙泉窑核心区大窑片存在多处黑胎青瓷窑场。近年对大窑片窑址进行调查时发现,如杉树连山、山头埕、学校后等窑址均有黑胎青瓷碎片的发现。山头埕窑址的黑胎青瓷与瓦窑路窑址相类同;杉树连山窑址的黑胎青瓷与溪口窑址相类同。
1. 从年代上看:哥窑——龙泉窑的黑胎青瓷早在南宋早期已经出现。
(1)大窑地区黑胎青瓷的延续时间比瓦窑垟等其他窑场更长,从南宋早期一直延续南宋晚期,甚至到元代④。
(2)从瓦窑路窑址、瓦窑垟窑址和大窑各窑址生产的黑胎青瓷比较来看,小梅镇瓦窑路窑址的黑胎青瓷似乎比大窑、溪口两地的黑胎青瓷年代要早些。当然是否更早于南宋早期,这应是今后考古研究的重点。
(3)瓦窑路遗存一类产品面貌独特④,开极碎的片纹,具有“百圾碎”的特征,许多产品在胎釉和器型特征、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早期性,且与文献中哥窑“百圾碎”的特征,更趋一致。
(4)如小梅学校后等窑址中也存在一批生产薄胎粉青厚釉器物,其年代似乎应更晚一些,相当于郊坛下南宋官窑的年代。赵构(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称帝,直到绍兴七年(1137年),这10年间,宋朝和金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绍兴初年,赵构才在辗转中得到安顿。有人依据《宋史·高宗本纪》 (绍兴十三年,1143年)记载推断,郊坛下官窑应建于绍兴十三年之后。
2.从南宋朝廷瓷器用量看,龙泉窑是南宋朝廷用瓷的主要供应窑口。
南宋朝廷每年要举行郊庙祭祀天地祖宗的仪式,一为祈求保佑;二要祈祝安定。《咸淳临安志·郊庙》中记载,当年“设祭器九千二百有五……”可见其用量之大。分析南宋朝廷用瓷,包括祭祀礼器和宫廷生活用瓷等,其体量较大。不说北宋时期的“制样需索”龙泉窑就为北宋定制宫廷用瓷,南宋朝廷早期的大部分礼器和宫廷用瓷的供应,也是龙泉窑。郊坛下官窑与当时的皇宫太近,不可能长年大规模烧制,否则皇宫内会到处乌烟瘴气,到处灰尘。龙泉窑南宋早期就已在烧造黑胎哥窑青瓷,直至南宋后期,甚至元代还在烧制。龙泉窑南宋黑胎青瓷的祭祀仿古礼器都是按朝廷要求烧制的。
考古为龙泉窑黑胎青瓷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实证资料。宋代龙泉窑黑胎青瓷,无论是溪口、小梅还是大窑地区的产品,其基本特征均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相吻合。“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基本厘清哥窑与龙泉黑胎青瓷的关系,初步确认“哥窑在龙泉”的论断,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考古问题,如对宋代哥窑的质疑,对哥窑产地在龙泉的质疑,以及哥窑文献关于哥窑记载存在差异性的问题等。与会20多位专家达成一致论断:龙泉黑胎青瓷就是文献记载的宋代哥窑。
【注释】
① 陈万里:《龙泉大窑之新发现》,《瓷器与浙江》,中华书局, 1946年。
② 朱伯谦:《龙泉青瓷研究》。
③ 郑建明:《龙泉窑考古十年(2006-2015)》。
④ 秦大树郭三娟:宋元名瓷哥窑的探索、研究与新发现 [J] .《博物院》2017年1期93——110: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