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燕
(甘肃开放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这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出台,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3]3在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丰富课程本身的内涵,拓展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人文和技能上的功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课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要有强烈的认同感,这样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才有动力,在国际交往时才能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综合英语(4)是国家开放大学英语专业专科开设的省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篇章结构)的学习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打好基础[4]。此外,教师要将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注重发挥跨文化交流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引导学生对课文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进行批判性反思,建立文化自信。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综合对比中外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辩证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将思政理论通过文化传播与认知的过程,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综合英语(4)课程思政教学,要根据课程每个单元的主题,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单元内容,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将单元主题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是课程践行思政理念的重要保证。本课程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的A Reading Lesson提供了一篇真实的语言材料,确定了该单元的主题。主题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如:空间站、奥运会、跳蚤市场、古代遗迹、出生顺序与性格、音乐与生活等等。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德育内容以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本第1—4单元主题、思政元素的发掘及实现形式,如表1所示。
英语课程思政要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为目标,以中西方文化对比为视角,以价值观引领为统领,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知识的教学之中。综合英语(4)课程教学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等多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真实场景下的交际能力。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难点在于把单元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词汇、句型和篇章融会贯通,同时于细微处引导学生在看世界的同时,深刻了解自身所处文化,形成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跨文化观念。例如:Unit4 Ancient Wonders,思政教学目标:(1)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古、现代建筑奇迹;(2)通过对建筑物的展示,探讨其所折射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休闲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表1:Unit1-Unit4各单元的主题及思政元素
从教学方法而言,课程思政采取隐性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于课程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融合,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让学生在行为与情感体验中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讲述法
在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讲述中融入思政内容,例如:在学习invaluable这一单词时,给学生提供拓展例句: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Harmony between man nature.(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生在掌握invaluable assets这个搭配的同时,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单词aspiration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例句: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译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真实例句的学习,掌握新词热词的表达,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在讲解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可引入例句:If I were you,I would join in the CPC,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vanguard of the Chinese working class,represen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译为: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例句不但呈现了虚拟语气的用法,还融入了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思政内容。
2.案例分析法
根据各单元主题,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素材,教师对素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很强的敏锐性和针对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Unit4 Ancient Wonders,课前教师收集和准备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奇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如:长城、京杭大运河、故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鸟巢等,与文中西方建筑相对比,让同学们领略中华建筑的精美和工艺的高超。同时,理解建筑艺术风格是社会、生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审视身边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帮助形成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跨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可以讨论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话题,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类的情怀。
3.讨论法
思政元素的融入,一方面是教师的讲授,另一方面可采用同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推动个人价值观的修正和养成。教师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知识点和话题供学生讨论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讨论主题既可以是课本单元主题知识点,也可以是单元所涉及的相关思政热点和有争议的话题。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含有道德困境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并在辩论中明是非、通道理,将思政德育的抽象概念呈现于具体的情境中。比如:针对Unit 3公平、守信原则的探讨中,可以引入媒体报道的毒大米、假药、假酒等事件,让学生置入这样的困境中,思考问题的症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和强化自己的价值观。
4.“双语角”活动
组织开展“双语角”活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双语角”活动可每月组织一次,每次设定一个主题,邀请相关老师对英美国家有关社会与文化进行介绍,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探讨东西方在政治、思想、宗教、风俗、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例如:“美国教育制度”,学生在了解美国教育制度后,能够对比我国的教育制度,发现两国之间的差异。学生对美国的真实情况了解越多,越能够深入思考,从而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明确自己的立场。每一次的双语角活动,都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文化的熏陶。该活动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鼓励学生系统学习,把碎片化知识内化到知识系统中,并向更深更宽的方向推进。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考试,两者各占50%。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的情况以及阶段性学习方面的考察和评价。终结性考试从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方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课程考核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考查课程思政内容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写作测试部分,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价值观等进行深度思考与批判。写作话题可覆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中国制造、抗疫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等话题。例如:以医务人员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的表现为切入点为“牺牲”做出定义;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切入点,谈谈如何保持健康……这些试题激发学生对当前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与批判,有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民族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五大素养:“育人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3]4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课程思政的落实和实践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
1.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念与能力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更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首先要从内心认可课程思政,要具备“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思政素材的挖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文化、风俗等,将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新趋势等内容渗透到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
2.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和进修;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题的课题和科研项目;组织开展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研讨会,学习有关政策、文件和理论著作;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相关讲座,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树立牢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其落实课程思政和践行立德树人做好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开展跨学科集体大备课活动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需要学科联合和团队合作。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吸收思政专业教师、汉语言文学教师参与进来,以团队为单位展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提升团队的思政水平,共同创建思政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文化素养、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英语教师要主动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