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矿山脊梁”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综采准备队机电队长刘红升

2022-09-16 14:29本刊通讯员
支部建设 2022年23期

□ 本刊通讯员 窦 成

为设备“把脉问诊”。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对我个人而言,就是把智能化设备维护好、保养好、维修好,提高煤矿产量。”这是刘红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80 后的刘红升担任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综采准备队机电队长。工作16 年来,他先后荣获太原市技术标兵、太原市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从普通工人到晋阳工匠

刘红升是典型的“煤三代”。1984 年,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父亲虽然是瓦斯员,但在业余时间喜好钻研电器,每次家里的电器出现故障都是自己解决。受父亲影响,儿时的刘红升就对维修电器很感兴趣,他常偷偷把家电拆开装上、装上拆开,为此没少挨母亲的训斥。但他一直乐此不疲。

2006 年,从西山技校综采维修电工专业毕业后,刘红升来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综采队成为了一名电工,立志“学真技术、练真本领、当真英雄”。可是,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井下的实际操作相差不少。他暗下决心,默默下功夫边学习、边工作。队里为帮助他尽快成长,给他配了一名“技术大拿”当师傅。刘红升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上班时,只要师傅去现场,他就背上工具、拿上仪表跟在后面;一有空,就观察熟悉设备工作情况,请教师傅如何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下班后,依然跟在师傅屁股后面,想方设法把当班没弄清的问题搞清楚。工友们都善意地打趣他,说他比师傅的媳妇还“贴心”。没多久,刘红升就掌握了不少设备的基本原理,处理起一些故障也得心应手。

刘红升的水平可以“出师”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在他看来,技术改进永无止境,只有多学技术才有出路。2018 年12 月,他首次接触智能化工作面大采高大功率综采设备。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新式的设备,他认真钻研机电设备的检修、维修和安装,从早到晚一遍遍学习钻研。每次处理完疑难杂症,都在升井后及时记录事故原因及处理过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如饥似渴地给自己充电。期间,他还多次参与初采工作面的设备验收,争取与厂家及检修人员深入交流探讨的机会,更多地了解设备参数及性能。先后操作及检修了20 多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采煤机。

作为一名机电检修工,刘红升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智能化设备正常运转的重任。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队里,第一个到达工作面现场迅速地排除故障,最大可能地为队里的安全生产赢得时间。一次,在28115 工作面,夜班井下汇报说“采煤机不牵引”。刚下班回家的他,迅速换上工装到了现场,经过仔细查找发现是牵引电机负荷线拐角处磨损导致漏电。从下井到排除故障再到恢复生产,仅用了1 个多小时。工友们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从此,“红升到场,采机就响”,就成为了工友们的顺口溜。

从“下医治已病”到“上医治未病”

综采机电设备犹如煤矿的“心脏”,它们的运转状况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作为煤矿智能化工作面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先行者,刘红升将中医理论精髓以及自己多年的工作心得和实操经验,有机地融入、嫁接到矿山智能化设备检修工作中,秉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沉淀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观、听、感”三大检修绝技,让智能化设备的“故障病变”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观”,就是用眼睛观察设备运行时的指标变化。设备运行时,显示屏的电流、电压、绝缘等指标的跳动有各自的频率。刘红升将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转指标数值刻于脑海,每天都要观察显示屏上的各项指标的波动变化,久而久之练就了火眼金睛,一旦看到有异常波动,便能第一时间判定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机械设备的“故障病变”,迅速予以排查解决,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听”,就是用耳朵聆听设备运行时的声音变化。时时倾听设备的运转声,是刘红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一次井下常规检修中,他吃班中餐时,听到旁边运输机电机发出的声音有些异常,初步怀疑为电机缺相运行。他立即安排检修,结果不出所料,三相电其中一相已经是虚接状态,再运转就会烧毁电机,进而造成工作面停产。这一“听”,就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十余万元。

“感”,就是用身体感知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变化。他的身体犹如红外扫描仪,能通过温度变化感知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在一次常规检修中,刘红升走到转载机旁边时,感到迎面扑来的风温有些不妥,迅速命人开盖检查,果然发现冷却管被堵变窄,水流不能正常通过,影响冷却效果,造成温度异常,之后及时用一个简单的反冲水垢行动挽回了一台转载机。

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刘红升认为,一个人技术再好、水平再高,那也是单枪匹马,也不能把整个单位的工作搞上去。只有提高电工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如今,他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传帮带”上。一方面,积极鼓励工友走出去以练促学、以赛促学,他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煤矿综采设备集控工的培训和技能大赛,回来后将学到的培训知识、赛事经验及时讲给工友。另一方面,为了切实提高工友的实操技能,他采用井下现场授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并经常和职工现场结对练兵,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刘红升(右)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传帮带”上。

他经常这样告诫工友:“干一行,爱一行,更重要的是干好一行。要甘当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在工友们看来,刘红升传授的不仅是精湛的业务知识,更是闪光的人生道理。刘红升每次下井时总是和工友一起换架子、扛托辊、清理卫生,并组织动员工友开展劳动竞赛,在检修作业中你追我赶,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一名副队长,在现场安全管理中,他给自己定下“三不少三用心”制度,即:走动检查中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问一句,用心询问、用心检查、用心整改,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有一次,在井下作业长达30 多个小时,饿了就垫点送饭工留下的冷饭菜,渴了就喝点身边工友的水,等他处理完问题升井出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深夜了。

16 年来,本着为矿山长远发展贡献力量的职责与担当,把积攒的经验和绝活倾心传授给更多职工,刘红升带出了一批技术精、业务优、人品好的青年技术骨干,他们大多工作在井下一二线队组,活跃在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16 年来,刘红升坚守“工者”匠心,提高设备开机率30%,间接创造经济效益600 多万元;践行“医者”仁心,解决设备疑难杂症上百个,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牢记“师者”诚心,手把手培养了10 多名优秀青年技术骨干。

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矿山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