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15 01:01孔建营刘学财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源颈动脉多普勒

孔建营,刘学财

曲阜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曲阜 273100

颈动脉斑块是脑梗塞患者典型的常见高危因素。在形成颈动脉斑块后因其自身不稳定的性质,常有斑块脱落、管腔狭窄等情况并诱发相关疾病和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的不良风险影响[1]。临床对颈动脉斑块主要采取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鉴别,在早期发现高风险斑块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脑卒中,对患者健康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2]。颈部血管CTA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于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常规影像学手段,但在性质评价方面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是新型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高分辨率颈动脉血管影像学以为医生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3]。本文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析应用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颈的动脉斑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8~80岁,平均(47.51±5.14)岁。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症状、体征与颈动脉斑块相关诊断内容相符合;②经CT、MR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缺血性脑梗塞;③接受颈动脉超声筛查后发现存在异常。

排除标准:①存在有CT检查禁忌证者;②存在精神障碍者;③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3种检测方式。

双源CT单能量颈部血管成像: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设置单能量扫描模式后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气管分叉处至头顶,足侧至头侧。使用高压注射器单相团注剂量50~70 mL碘必醇350,注射速度4.5 mL/s,采用主动脉弓部阈值(100 HU)触发,触发后延迟5 s后扫描。设置A球管为扫描球管,电压及管电流为100 kV、270 mAs。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超声诊断仪产自Philips公司,型号为HDI 5000,采取高分辨率超声成像、频谱多普勒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受检期间患者保持后仰卧体位,对一侧颈动脉进行检查,让患者将头偏向对侧(约45°),从上到下做横纵检查(范围包括颈部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

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检查: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设置双能扫描模式后扫描,范围为动脉弓下缘气管分叉处至头顶,足侧至头侧。使用高压注射器单相团注剂量50~70 mL碘必醇350(国药准字H20110375,规格:50 mL∶17.5 g),注射速度4.5 mL/s,采用主动脉弓部阈值(100 HU)触发。触发后延迟5 s后扫描。A球管电压及管电流为140 kV、100 mAs,B球管电压及管电流为100 kV、140 mAs,层厚及准直器宽度均为1.0、0.6 mm。完成扫描后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由科室2名高年资(>10年)主治医师后处理工作站单独阅片,将斑块的性质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斑块成分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 行χ2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斑块性质诊断情况对比

在对斑块性质评价中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检出率96.67%显著高于双源单能+超声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诊断见图1、图2、图3。

图1双源CT单能量颈动脉斑块Figure 1 Dual-source CT single-energy carotid plaque

2.2 两种诊断方式斑块分类诊断情况对比

对斑块成分分类评价中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双源单能+超声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颈动脉是全身动脉重要组成部分,因患者动脉壁增厚使其弹性相应地衰退,在动脉局部区域出现脂质沉积并长期积累,产生粥样硬化斑块,是颈动脉斑块的产生原因[5]。颈动脉硬化后血管壁会形成斑块并影响血流运行,导致血管阻塞,大脑逐渐萎缩,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一定的致残、致死风险[6-7]。临床对收治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通过所得影像学图像可直观掌握动脉血管的结构,近年来,己有学者通过应用超声造影观察斑块造影后增强特点判断其稳定性[8]。提出经超声造影后显示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为稳定斑块。因颈动脉位置相对较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清晰的视野,全面显示颈动脉结构,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更好地判断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存在。但对于评价斑块性质以及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方面却不能满足临床需求[9]。

表1两种诊断方式的斑块性质诊断情况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laque nature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n(%)]

表2两种诊断方式斑块分类诊断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qu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n(%)]

图2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Figure 2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arotid plaque

图3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斑块Figure 3 Dual-source CT dual-energy carotid plaque

颈动脉为大脑血液重要通道,一旦其出现病变则会成为诱发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不同性质的斑块在制订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早期阶段确认颈动脉斑块性质有重要意义[10-11]。王超等[12]研究显示,80例患者经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后,显示颈动脉血管总体检出率为86.0%,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检出率最高(96.3%)。30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基本一致,中度以上狭窄吻合率超过90.0%,不同类型的斑块在颈动脉各段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P<0.05)。本研究将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给予双源CT单能量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在对斑块性质评价中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检出率96.67%显著高于双源CT单能量颈部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00%(P<0.05),对斑块成分分类评价中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双源CT单能量颈部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00%(P<0.05)。提示了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可满足临床需求。双源CT双能量扫描所得影像学能够降低伪影对于准确性的影响,在原始横断发现斑块并对其边缘形态进行重建分析,从而明确其中不稳定、易损斑块[12-13]。而双源CT值分析能够让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不会对其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所得图像质量高,可保障患者受检依从性[14-15]。用双源CT双能量血管扫描技术能在颈动脉斑块早期阶段确诊病情,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避免因病情长期影响而破坏内皮功能正常运行并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双源CT诊断技术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对于各种密度的斑块有良好的鉴别效果,CT能谱成像在扫描后可得到系列单能量图像,医生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最理想的单能量指标,将其产生的硬化伪影进行处理,得到高质量图像[16-18]。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价斑块性质并做好细化分类,为选择对应治疗手段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更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质量评估与细节调整,对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体验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化及推广。本研究限于入组数量偏少,还不能更有利地证明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特殊性,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收集更多的病例,分析出一定的特殊性和普 遍性,更好地适用于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双源颈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源CT与常规平扫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