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峻齐
(长春市南关区蓝天医疗美容门诊部整形美容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2)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在烧伤患者愈合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肢体障碍和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外观状态,而且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目前,临床上针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治疗难度较大,均难以取得理想临床疗效。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脉冲激光治疗逐渐应用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能够选择性封闭瘢痕组织血供,且对瘢痕血管内血红蛋白的吸收具有强化作用,可缓解红斑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此外,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属于增生性瘢痕新型治疗方法之一,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对瘢痕硬质与质地具有改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6月长春市南关区蓝天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9~48岁,平均年龄(33.58±9.33)岁;瘢痕病程33~88 d,平均病程(60.88±16.33)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3.90±9.08)岁;瘢痕病程32~90 d,平均病程(59.35±17.46)d。两组性别、年龄及瘢痕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由烧伤诱发增生性瘢痕;②增生性瘢痕位于四肢、面部、躯干以及背部;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近期接受过手术或激素注射治疗者;③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应用PDL治疗仪(美国赛诺秀公司)实施治疗,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光斑重叠应小于10%。调整相关参数,其中波长为595 nm;脉宽为0.45~1.50 ms,能量密度为4.0~7.0 J/cm,调整光斑直径为7 mm,在增生性瘢痕变浅或变青后停止治疗。治疗后实施冰敷,冰敷时间≥10 min。每4周治疗1次。
1.3.2 观察组 实施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一致,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术前确定脂肪抽取部位及抽取量,麻醉后连接注射器和脂肪抽吸针,抽取患者下腹部或大腿部位皮下脂肪,以1200 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3 min,去除血液杂质,选择小颗粒脂肪实施脂肪注射。给予受区局部麻醉,应用18 G针头做长度约为1.5 mm的破皮口,实施脂肪注射。应用脂肪注射专用针实施多隧道和多点注射,注射由浅至深,将脂肪颗粒均匀置于增生性瘢痕内,剂量调整为0.5 ml/cm。完成注射后检查出血情况,并彻底实施封口与包扎。每8周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治疗2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增生性瘢痕评分、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改善情况。
1.4.1 临床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者增生性瘢痕厚度降低,色泽、质地等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增生性瘢痕厚度降低,疼痛减轻色泽、质地等改善;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移位、排斥反应、局部硬结、局部红肿。
1.4.3 增生性瘢痕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估,包括瘙痒、厚度、柔软度、血管、疼痛、色泽6个维度,量表总分为18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增生性瘢痕越严重。
1.4.4 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 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英国MIIRLD1型)记录瘢痕体表血流图像,测定瘢痕内血流灌注量;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 NX2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瘢痕厚度。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越高,表明患者瘢痕增生越严重。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增生性瘢痕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瘙痒、厚度、柔软度、血管、疼痛、色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增生性瘢痕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及瘢痕厚度改善情况比较()
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期间因受多种生理机制的影响,会导致胶原蛋白基因过度激活,继而导致胶原、肥大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原(Fb)水平出现异常升高,最终形成增生性瘢痕。临床针对增生性瘢痕常采用传统压力和药物实施治疗,可促使增生性瘢痕软化,减少瘢痕处供氧和血供,具备一定的临床临床疗效,但是治疗周期较长,见效速度缓慢,导致患者接受度较低。相关研究显示,在增生性瘢痕发生早期应用脉冲染料激光可对肥大细胞表达产生抑制作用,阻断瘢痕组织血供,减少胶原增生和微血管扩张。随着医疗整形美容技术的持续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瘢痕修复中,该技术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抑制Fb生理活性,能够有效修复增生性瘢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厚度、柔软度、血管、疼痛、色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表明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增生性瘢痕情况。分析认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利用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因子水平提升,减少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增生性瘢痕颜色、柔软度的目的,促使增生性瘢痕组织再生。同时,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能够针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特异性标志物,实现改善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瘢痕血流灌注量和瘢痕厚度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6.00%(<0.05),表明而且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可有效改善患者瘢痕血流灌注量和瘢痕厚度,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分析认为,自体脂肪移植为瘢痕区域提供了大量脂肪来源干细胞,而脉冲染料激光可刺激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二者联合应用,有效促进了瘢痕组织的原位再生修复和重塑,加速了瘢痕处纤维蛋白原的凋亡及胶原蛋白的降解,对于改善瘢痕血流灌注量和瘢痕厚度具有积极作用。另外,自体脂肪移植与机体相容性高,无排斥、无过敏等风险,故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增生性瘢痕情况,降低瘢痕血流灌注量和瘢痕厚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