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经管专业多元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困境与破解
——以铜陵学院为例

2022-09-14 06:50刘中侠蒋诗泉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管文科融合

刘中侠 沈 叶 蒋诗泉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244061)

一、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学科专业的分类也日趋狭窄和精致化,文理分科泾渭分明,学科间壁垒森严。在当今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加速更迭,而文理的鸿沟却越拉越大,传统的学科分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需求难以契合,长此以往,新时代人才的梯队建设将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1]。教育部随后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各高校新文科建设和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新文科与传统文科并非对立和割裂的,而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理念差异才是传统文科与新文科的本质区别。为此,探索经管专业多元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聚焦于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

二、传统经管专业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教育理念滞后,难以构建高质量的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经管教育供给系统,有13个专业类别,超过96%的高校开设经管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规模庞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新科技的概念和方法,也全面融入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研究之中。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人文社科研究,是激发思想活力、开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方法[2]。将新技术融入经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构建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国与国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理念的落后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固守传统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意愿不强,没有国际视野。当前很多高校在大教育观、大教学观、大课程观、质量观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上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铜陵学院作为财经类特色高校,以经管学生为主,在教育理念和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上也存在着传承和创新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当前课程教育体系仍以经管方阵为主,与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尚显不足。

(二)学科壁垒森严,难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具有引导作用,对学校和学生行为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新文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高校注重顶层设计,而现今很多高校在院系分布,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的学时学分安排常以院系或教研室为单位独立完成,经管专业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学科交叉性,社会需求导向性,人才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特点需要形成文理交融、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而现状是,学科设置过窄、过细,学科间壁垒森严,各学院各自为政,新文科建设变成各文科学院的艰巨任务,理工科学院极少参与,学校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未能得到很好的解读和认知,多元融合式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有效贯彻和实施。基于这种现状,构建有利于学生提升发展潜力和学科专业长远发展的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变得尤为艰难。新文科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铜陵学院作为一所以经管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为新文科的建设和经管专业的多元融合式发展提供一定的改革条件和融合空间,当前阶段各经管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的融合发展还处在试验阶段,学校对于专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亟需推出,经管专业的师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尚需时日。

(三)实际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

经管专业相较于其他文科专业,实践和应用性更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理论教学中,各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3]。作为实践教学的中间桥梁——实验教学,经管类实验教学学时安排和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缺乏规范和管理措施,综合性实验开设不足,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进度缓慢,实验室设施陈旧,软硬件的更新和升级滞后,未能针对性地建设突出学科特色的新经管实验室,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改善。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不够,经管专业的实习实训对口安排不足,实习实训中所用到的专业知识较少,甚至与专业知识没有关联性,在实习实训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实习实训未落到实处。经管学生毕业后一般会从事综合性、复杂性的经济管理岗位,实践教学中除了对口安排专业实习实训,同时还需要拓宽知识面,跨专业知识的综合学习,注意学科交叉和融合,但是实际教学环节中,不同专业间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设计和安排缺乏统筹和规划,有一定的随意性,未能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经管的核心“新”。新技术的利用率不高,实验课程的创新不足,知识的交叉融合度不够,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新命题手段和方法不新,成为制约高素质新经管人才发展的瓶颈。诸如铜陵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经费投入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较于发达地区的高校或双一流高校会更多,解决起来可用的方法和手段却更少。这些无疑需要我们群策群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培养模式单一,与社会需求脱节

经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更多地从事与经济管理相关的职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时代的步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步向前,不与时代相融,不改革创新就会面临退步和淘汰。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未来经济中将有更多经济份额是由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经济增长所贡献的,经管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社会需求,经管专业的学生未来才能有更多的就业和上升的空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迫切需要人才供给与产业创新需求进行很好的融合[4]。深入研究“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才能更好地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处在慢慢适应并逐渐转型中,高校管理模式,管理者、教师自身等都需要做出改变。面临着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机制僵化,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国际视野,高素质经管人才梯队建设受限,人才梯队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完善,发展通道不顺畅等问题,导致经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不受青睐,薪资待遇与自身期望之间有差距,就业满意度欠佳。全国如铜陵学院一样的地方高校有几百所,无论是生源结构、师源结构、办学条件和培养模式等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培养的学生也存在同质性问题,这可以从近几年人力资源市场上经管专业学生的供求问题反映出来,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

三、破解经管专业多元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困境之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相融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现阶段正跨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理念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新陈代谢。2019年教育部提出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明确要求:推动经管类专业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制定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未来的大学生而言,高等教育已成为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教育,多样化将成为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人力资源市场,卓越经管人才仍然是匮乏的,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培养更多的经管卓越人才,所以对经管人才的培养教育理念不应只局限于应用型和实践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经管专业的学生应分类实施、因材施教。复合型卓越经管人才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当前经管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当下,放眼全球,培育出一批批能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与改革,参与竞争与治理的新经管卓越人才[5]。不破不立,与危机中觅新机,在传承中不断更新、创新教育理念,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谋发展、开新局。

(二)夯实经管专业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重构经管课程教育体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打造“金课”,淘汰“水课”顺应时代发展,是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是迎合学生需求,符合社会需要的头等大事。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专业多元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重在经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传统课程体系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容,成为制约新经管人才的发展的瓶颈,重构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注重课程提质是培育多元融合式经管人才的必由之路。围绕“强化价值引领+鼓励创新创业+跨界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多元”四个模块来重构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模式,遵循经管人才科学培养的一般规律和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发展规律,与现代技术融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相近专业集群融合,培养能够治国理政的经管人才。具体思路见下图1。

图1 经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图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打破学科壁垒

改革和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重新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保障新文科建设的有序推进。要切实改变文科类专业的学科评估、学术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质量评价等综合评价体系[6]。在学术评价上,从文科知识的发展和创新的逻辑和规律来看,文科基础理论创新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理工农医科的结果呈现不一致,不直接表现为线性的递进结果,对新文科建设效果的衡量不应照搬理工农医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应追求短期目标,希望短期内见成效。对于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人才建设应注重是否实现质量革命,是否为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注入新元素提供营养、新内容、新思想、新帮助。在学科评价上,从学科发展规律来看,学科分类和学科设置是构建学科评价体系的基础,应适应新文科知识创新创造的现实逻辑和未来趋势,打破学科设置过细过窄的趋势,尤其是官方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估都要发挥引领作用,要从实质上建立有助于推动新文科交叉融合创新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也不能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一个指标来评估,更应注重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成就来评价学生质量,构建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创新与发展实践教学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2019年工作重点》[7],再次提出需要大力筹备、启动卓越经济管理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这个主动求变的时代,经管专业应结合行业企业背景,探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理论联系实际,而学校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和桥梁主要凭借实践教学,创新经管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实践教学不应拘泥于实验室,应努力扩大学生知识迁移的空间和途径,加快知识迁移、消化、吸收、融合的速度,逼真的职业情景构建可以助力知识的正迁移,校企共建经管实验室,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软件的模拟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检验所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创新和发展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效果和体验。鼓励学生加强小组协作,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组成互补性小组和团队,进行课前讨论和课后提炼、归纳、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经管专业很多实验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角色扮演、现场辩论等方式展开,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体验感、趣味感、获得感,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五)创新培养模式,提升跨界融合能力

21世纪人类文明已悄然改变,信息文明正成为时代的主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的科技手段都对传统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发起挑战和冲击。对经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意味着新文科背景下经管专业的学生使用的理论工具,不应再囿于传统的手段。新文科的最大特点是跨界、交叉和融合、经管专业的学生也需顺势而为,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懂得算法和编程,从容应对新技术改变甚至颠覆传统行业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生跨界融合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师资力量、教育体系、培养目标、生源结构方面进行更新和升级,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宏观和微观一起建设。具体思路见图2。

图2 经管学生跨界融合能力提升图

四、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人才的培养面临挑战同时也迎来时代发展的机遇,如何实现经管专业教育革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经管人才,走进新时代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的新质量、领跑新时代的新体系,是各高校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没有守正,不知来路,没有创新,没有出路,新文科建设已经踏上了新征程,有的高校蓄势待发,有的高校硕果累累,都在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培养更多能够肩负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时代新人默默奉献着。

猜你喜欢
经管文科融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融合》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