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水力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应用

2022-09-14 07:06:32司广宏
山西焦煤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巷水力底板

司广宏,王 刚,李 钢

(潞安化工集团 余吾煤业公司矿压治理研究中心, 山西 长治 046100)

余吾矿主采3#煤层,矿井西翼采区在煤层中布置有5条永久大巷,担负整个采区的通风、出煤及物料运输任务。在采煤工作面末采时期,5条大巷受回采动压扰动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顶板下沉、帮鼓及底鼓变形,同时伴随有支护失效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在煤层上方坚硬顶板形成的传递岩梁作用下,工作面前方巷道会受到超前支承应力影响,产生不同程度变形[1]. 根据相关研究及现场经验,采煤工作面动压影响范围至少有数十米[2-3],而工作面前方微震活动规律表明,影响范围甚至可达到数百米[4-5]. 针对煤层巷道群易受回采工作面末采阶段动压扰动难题,在余吾矿N1206工作面末采阶段开展了高压水力切顶卸压试验。

1 工作面概况

余吾矿N1206工作面标高+440 m~+465 m,煤层平均厚度6.4 m,胶带顺槽长1 013 m,回风顺槽长954 m,切眼平距254 m. 煤层直接顶为0.96 m厚的砂质泥岩,基本顶为3.7 m厚的粉砂岩,其上仍有多层较厚的中粒砂岩及粉砂岩,总厚度达到19.07 m,顶底板岩性特征见表1.

表1 N1206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工作面停采线距离西翼2#回风大巷最短距离151 m,最长距离196 m,工作面末采阶段布置图见图1.

图1 N1206工作面末采阶段位置图

2 技术原理

高压水力压裂技术可以削弱煤层上方坚硬岩层的完整性,进而减少工作面前方传递应力,同时使巷道附近的高应力转移至实体煤岩的深部,最终达到主动卸压目的,减缓巷道变形,是矿山压力控制的重要手段[6]. 利用大功率钻机对需要压裂的顶板打孔至特定深度,再换装特制的钻头在孔底开槽形成定向切口,之后对切口段封孔并注入高压水,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切口端部产生极高的拉应力致使岩层产生定向的扩展裂隙,最终破坏岩层的整体性。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情况,压裂孔的垂深应最大程度覆盖坚硬顶板范围,以取得较好的卸压效果。

3 施工方案

N1206胶顺辅运巷和N1206胶带顺槽需要压裂段长度约260 m,总共布置28个水力压裂钻孔。其中,N1206胶顺辅运巷布置21个钻孔(1#—21#);N1206胶带顺槽布置7个钻孔(22#—28#). 钻孔间距10 m,采用d56 mm钻头,利用ZLJ250地质钻机进行钻进,钻孔深度42 m,1#—21#钻孔仰角45°,22#—28#钻孔仰角55°,开口位置距顶角0.5 m. 巷道顶板水力压裂钻孔布置见图2.

图2 N1206水力压裂钻孔布置图

4 监测数据分析

为全面监测N1206工作面水力压裂效果,分别在N1206胶顺辅运巷压裂段、西翼进风大巷及西翼2#回风大巷内布置3组锚杆(索)测力计和30组表面位移测站。从工作面收尾至支架回撤结束,对布置的矿压监测测站数据进行不间断收集。

1) 锚杆(索)受力分析。

锚杆(索)受力情况见表2.

表2 锚杆(索)受力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看出,回架后锚杆(索)受力数据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量2.3~21.7 kN. 说明回架后基本顶进一步断裂,支承应力峰值前移,造成锚杆(索)受力值上升。由于提前采取了水力压裂施工,巷道锚杆(索)受力数值增幅并不大,且现场未发现锚杆(索)崩断等明显来压现象。

2) 表面位移数据分析。

巷道表面位移情况见表3.

表3 巷道表面位移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

a) 回架前4个月内巷道两帮位移量在0.22~0.36 m波动,且没有稳定,每月位移增量在0.05~0.09 m;回架后3个月内两帮位移量在0.2~0.26 m波动,巷道变形较大,平均每月位移增量在0.07~0.09 m;回架3~6个月内巷道两帮平均每月变形量为0.04~0.06 m,10个月内两帮总体变形量达到0.55~0.75 m.

b) 巷道顶底板位移量与两帮位移量相差不大,10个月累计移近量达到0.50~0.67 m,主要以底鼓变形为主。与两帮变形规律相似,顶底板在工作面收尾期与回架期变形较大,回架结束后最终变形速度稳定在每月移近0.02~0.05 m.

c) 对比以往N1102工作面回采完毕(未采取水力压裂措施)矿压监测结果,巷道两帮移近量1.2~1.4 m,顶底板移近量1~1.2 m,采取水力压裂切顶措施后,巷道两帮位移量减小至0.55~0.75 m,顶底板移近量减小至0.50~0.67 m,巷道变形量减少近一半。可见水力压裂技术可减缓综采工作面对大巷的矿压扰动影响,在减少零散修巷工程量、延长巷道服务期限方面效果显著。

5 结 论

余吾矿N1206采煤工作面末采期高压水力切顶技术的应用使受影响临近大巷两帮变形量由原来的1.3 m减少至0.6 m左右,顶板变形量由原来1.1 m降低至0.6 m左右,间接减少了矿井巷修工程量,保证了巷道的稳定。同时为动压影响的大巷维护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实现了巷道维护由过去单一的强支护被动承载到主动卸压方式的转变,丰富了矿井的护巷手段,为后期水力切顶卸压护巷常态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大巷水力底板
矿井大巷布置方式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设计
球墨铸铁管的水力计算
软土地基上超长底板节制闸沉降及应力分析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水力喷射压裂中环空水力封隔全尺寸实验
底板巷一巷两用的回采工作面防火实践
底板隔水层破坏的力学模型及破坏判据
吴四圪堵煤矿桥下大巷安全评价及加固方案研究
中国煤炭(2014年3期)2014-04-20 01:43:44
电机车防撞系统在平煤八矿井下大巷运输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