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动物类名物词义征选取研究

2022-09-14 07:49邵文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名物词典规范

邵文辉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释义就是给词目下定义……下定义常用的是‘种差+属’的释义方法,其公式为: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1]符淮青将这类释义方式称为“归类限定”,“利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在其所属的系统中的上下位关系,将被解释的词放在适当的上位概念中,这是归类,再给表述上位概念的词语以各种修饰限制,这是限定。他广泛用来解释表名物的词”[2]。然而,种差与属都是逻辑上的概念,逻辑概念与词义并非对等关系,词义可以有基义、陪义,而概念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属于思维的内容。王东海、王丽英使用义征分析法,深入到义位内部进行分析,认为义征“部分地相当于语义成分或义素,是对义位蕴含的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与选择的结果”[3]。冯海霞、卢东民[4]借用义征概念分析动物词条,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动物词条为语料,按照义征的作用分为类义征与个性义征,并借助象似性理论为动物词条释文序列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以冯海霞、卢东民观点为借鉴,以第3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词典》)为封闭域,对其中百科性动物类名物词(以下简称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与个性义征进行分析,对二者的选取、特点及问题进行初步描写。(1)介于篇幅,该部分所用语例仅列举类义征部分,其他部分释义内容省略。

一、《规范词典》类义征描写

(一)类义征的选取

类义征表示词目的归属。于屏方[5]针对动作义位的词义特点,结合词典释义需求,提出认知框架、语言框架、释义框架多维驱动的动词义位释义处理模式。其中,认知框架对应认知意义,强调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一般来说,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不同的,不同主体对事物的理解会产生分歧或者偏差。例如,对“牛”的理解,生物学家会认为它是生物界的组成个体,会从生物界给出“牛”所处层级的定位“哺乳动物”,而对于农夫而言,“牛”是力畜,是用来协助耕地的劳动工具。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去看,“牛”会有两类基本对立的归属,也就是两类类义征。

首先看从学科出发的具有明显学科性特征的类义征。这一类类义征体现出名物词释义科学化的趋势,“名物词释义的科学化表现为在经验性感知的释义中不断地注入科学因子,释义内容从完全的主观体验发展为科学认知(或在释义中夹杂部分的科学认知)”[6],以“法螺”为例。

法螺: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生物学上的区分,这一类义征是从学科角度出发为词目进行客观释义而选取的。

再如“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属脊椎动物下的一纲,是脊椎动物中较大的一类,其类义征的选取“最高等的脊椎动物”也是从动物学层级划分入手的,体现出词目所指动物在生物界的层级归属。

其次是从日常经验出发的无明显学科性特征的类义征,这一类类义征与生物学层级类属无关,常带有主观评价色彩,如:

白唇鹿:属国家保护动物。

粉蝶:是农业的害虫。

这一类类义征尝试摆脱动物学的桎梏,以方便读者理解为主要目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词目所指动物的起到了归类作用,但不如上述学科类类义征科学、严谨。

(二)类义征的特点

1.系统性《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的选取整体符合同场同模式原则,对同一层级的动物类名物词选取相同的类义征。以“无脊椎动物”为例。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的总称。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原生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扁形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一门。

腔肠动物: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一门……

蠕形动物:旧指无脊椎动物的一门…… 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一门……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列,二者同属于生物分类下动物一类中的一纲,包括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软体动物等多类(动物学上称“门”),四者作为无脊椎动物下的一类,处于同一语义场中,选取了相同的类义征,体现出《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选取的系统性。(2)我们认为,虽然“原生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类义征选取与其他词目类义征不同,但“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的类义征选取已经体现了《规范词典》类义征的选取的系统性意识,只是在个别词条类义征的选取上有待商榷,下文第三部分将进行阐述。

2.层级性《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的选取并非随意,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性,针对不同词目而选取不同类型的类义征,形成一种梯级模式。

如图1所示,以“哺乳动物”及同级“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为界,“哺乳动物”及其以上层级选取的是带有明显学科性质的类义征,“哺乳动物”以下的层级则考虑到读者认知范畴限制选择学科性质并不是很强的类义征,如“豹的一种”“狐的一种”等。这一类类义征从学科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学科性质,但在选取上仅选择了与读者距离更近的“豹”“狐”等说法,而非生物学上的复杂的层级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读者的认知程度,兼顾到了学科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3.规范性与灵活性《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选取所表现出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是相对于其他词典而言的,与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所收动物词条在类义征的选取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表1 《规范词典》与《现汉》类义征规范性对比举例

表2 《规范词典》与《现汉》类义征灵活性对比举例

“恐龙”作为一种已消失的爬行动物,在类义征的选取上,《规范词典》与《现汉》都和其它爬行动物进行区分,这种区分表现在类义征的修饰语上,《规范词典》使用的修饰语是“中生代的一种”,《现汉》使用的是“古”。相比较而言,《规范词典》的类义征选取的规范性较强。

再如“罗非鱼”条。《规范词典》给出的类义征为“鱼”,与同场内其他词条在类义征选取上形成对照;《现汉》给出的类义征为“非洲鲫鱼”。《规范词典》类义征的选取从学科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系统性与规范性的特点,但相对《现汉》来说,传达出的信息相对较少。为弥补这一问题,《规范词典》又在释文之后给出“原产热带非洲东部”的个性义征(“个性义征”下文将有论述)对释文信息进行补充,并以参见的形式提示“罗非鱼”的“非洲鲫鱼”这一称说方式。

以上为《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选取的规范性特点,灵活性特点的体现如下例。

《规范词典》类义征的选取相对《现汉》来说灵活性较强。针对同一动物类名物词,当所指动物在动物界所属层级靠下(以“哺乳动物”所在层级为界),《规范词典》一般选取学科性质不强的类义征。如上述的“苍鹰”与“骨顶鸡”条,“苍鹰”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隼形目、鹰科、鹰属;“骨顶鸡”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鹰”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鹰形目、鹰科,一般指鹰属的所有鸟类。从生物学界层级上看,鸟>鹰>苍鹰/骨顶鸡,鹰的层级要更高一些,而《现汉》只是简单的使用“鸟”这一类义征粗略体现“苍鹰”与“骨顶鸡”的类别归属,《规范词典》选取的类义征分别为“鹰的一种”与“一种水鸟”。从涵盖范围上看《规范词典》的类义征要比《现汉》更小,也更为精确灵活一些。

二、《规范词典》个性义征描写

(一)个性义征的选取(3)该部分所用词条举例仅列举相关个性义征部分,其他部分释义内容省略。

个性义征是描述词目之间相互区别的义征,体现词目之间的不同。《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的选取可分为五大模块——形貌、习性、种类、产地/生存地、危害或价值。

1.形貌《规范词典》对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的选取位于最先位置的是形貌模块,该模块包括身体大小、形状,头大小、形状,眼睛大小、形状,毛皮(或壳)颜色等方面内容,有的动物雌雄存在差别,释文中也体现出来。如下例:

斑马:形状像马,毛白色或淡黄色,身上有黑色斑纹。

大熊猫:体肥胖,似熊而略小,尾短,四肢、两耳、眼圈和肩部黑色,其余部分白色。

北山羊:雌雄都有角,雄的较大,向后弯曲。

“斑马”条选取了形状与毛皮颜色两个个性义征,“大熊猫”条选取了身体大小、尾巴长短、毛皮颜色三个个性义征,“北山羊”条个性义征体现出雌雄差距。

2.习性习性模块一般包括词目所指动物的习惯与环境两部分内容。

草履虫:用布满全身的纤毛行动。生活在静止的淡水里。

刺猬:夜间活动,吃昆虫、鼠、蛇等。

“草履虫”选取两个个性义征,“用布满全身的纤毛行动”为运动习惯,“生活在静止的水里”为生活环境;“刺猬”选取两个个性义征,“夜间活动”行为习惯,“吃昆虫、鼠、蛇等”为饮食习惯。

3.种类部分词目涉及种类模块,《规范词典》中一般描述为“种类很多”,偶尔会在释文中用“常见的有……/有……/有的……有的……”进行列举。如下例。

豹: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金钱豹、云豹、雪豹、猎豹等。

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乌龟、水龟等。

蛇:种类很多,有的有毒。

从不同的角度,词目所指动物类型可分为不同种类,“豹”条是从动物学角度出发的分类,“金钱豹”“云豹”“雪豹”“猎豹”等是豹亚科下的各类;“龟”条同“豹”条一样,是从动物学角度分类;“蛇”条根据有毒无毒进行分类,只根据这一标准将蛇区分为有毒、无毒两类,并不涉及动物学层级关系。

4.产地/生存地《规范词典》对“产地/生存地”模块个性义征主要说明词目所指动物国内外分布情况,如:

白鱀豚:为我国特产。

北山羊:我国的北山羊主要产于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地。

玳瑁:多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

“白鱀豚”条虽未明确说明产地,但是“我国特产”已间接表示。“北山羊”条主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玳瑁”条只是简单说明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体分布情况。

5.危害或价值该模块类义征是从词目所指动物对人或动植物影响方面给出的。

豹:也伤害人畜。

旱獭:能传播鼠疫。

鲍:壳可以做药材,叫石决明。

鳖:肉鲜美,富于营养;甲可以做药材。

“豹”和“旱獭”条体现的是危害类个性义征,“鲍”和“鳖”条体现的是价值类个性义征。

(二)个性义征的特点

1.多样性《规范词典》对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选取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五大模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上述所列词目,形貌模块下,包括外形、四肢、尾巴、毛皮颜色等,另有眼睛、头、趾、翼、鳍等多方面内容的描述,个别词目涉及动物具有的能力与活动习惯等。危害或价值模块的表现也多种多样,有的是食用价值,有的是药用价值,有的是对植物的危害,有的是对人畜的危害等等。

2.象似性冯海霞、卢东民[4]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利用象似性原理对《现代汉语词典》动物词条释义中个性义征序列寻找理论支撑。文章以冯海霞、卢东民观点为参考,运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对《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进行考察,发现各模块的排列以及模块内部排列存在一定的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符距离与概念距离具有象似关系。一致性较高或同属于同一语义场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距离就相近。以内容最为丰富的形貌模块为例,形貌模块包括身体大小形状、头大小形状等各方面内容,他们以“形貌”为中心概念,汇聚成为一个模块。

顺序象似性是指语符的排列顺序与时间顺序具有象似关系,时间是指人的认知顺序,换句话说语符顺序与人的认知顺序是相互关联的。汉民族的认知顺序一般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也可以分出主次,人们认识某物是先通过事物的形貌获取基础的认知,形貌模块就成为主要个性义征,再次便是通过习性、种类等其他方面,对事物形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感知。因此,《规范词典》中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先是形貌模块,再是习性、种类两大模块,产地/生存地模块和危害与价值模块则相对靠后。

数量象似性是指语符数量与信息量具有象似关系。语符单位多,所表达的意义就越多。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五大模块中,形貌模块最能体现出词目所指动物的个性特征,是动物类名物词个性义征的主要模块,需要传达出较多的信息量,语符数量也最多。

3.典型性类义征的作用主要表明词目的归属,个性义征主要是体现词目的区别。《规范词典》中动物类名物词的个性义征多是选取所指动物典型性的特征,如“斑马”条,个性义征“身上有黑色斑纹”;又如“壁虎”条,个性义征“趾上有吸盘,常在墙壁上活动捕食蚊、蝇、飞蛾等”;再如“刺猬”条,个性义征“体肥肢短,爪弯而锐利,身上长着短而密的硬刺,遇敌时能蜷曲成球,用刺保护身体”等,都选取典型性特征对其他动物进行区别。

三、《规范词典》义征选取的不足

(一)个别词条类义征选取缺少系统性

《规范词典》动物类名物词类义征的选取虽然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整体上遵循了同场同模式的原则,但是个别词目类义征的选取却有待商榷,如上述“无脊椎动物”语义场下“原生动物”与“腔肠动物”,又如“脊椎动物”语义场下。

表3 《规范词典》与《现汉》“脊椎动物”语义场词条类义征选取对比

《规范词典》中,“爬行动物”和“鸟”的类义征均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二者是统一的;“哺乳动物”的类义征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体现出哺乳动物在动物界中的层级地位;“鱼”的类义征选取了“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现出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性;两栖动物的类义征“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其中“亚门”二字表示的是脊椎动物所属层级类别。

相比之下,《现汉》则注意到了同一语义场下类义征选择的系统性要求。《现汉》将“鱼”和“鸟”看做一类,使用同一类义征“脊椎动物的一大类”;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视作一类,使用同一类义征“脊椎动物一纲”;“哺乳动物”使用“最高等的脊椎动物”作为类义征,突出其个性特点,从系统性上来看,《现汉》的类义征选择更为合理一些。(4)这里《现汉》是将“鱼”和“鸟”看做一类、“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视作一类、“哺乳动物”单独一类进行释义,类义征选择凸显了“脊椎动物”语义场下的区别特征,背后依靠的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及层属知识,虽然三类之间类义征存在不同,但类别之间的系统性是非常明显的,相比较之下《规范词典》的系统性要弱一些。

“辞书释义系统性中,同一语义场的若干个词的释语模式应该相同。这是词典释义系统性的重要体现”[7]。“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同属于脊椎动物语义场,应考虑同场同模式的原则,统一类义征的表述模式。

(二)个别词条义征选取缺少照应性

照应性指词典释义时,在同一语义场中,下位层级的词条释义与上位层级词条释义在内容上是相互照应的。

河鱼:淡水鱼,如草鱼、鲢鱼、鲤鱼等。

淡水鱼:生长栖息于淡水里的鱼类,如草鱼、鲤鱼等。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食用鱼。

鲢:……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

鲤:……生活在淡水底层……

《规范词典》中对“河鱼”的释义是“淡水鱼”,并以草鱼、鲢鱼、鲤鱼为例。“草鱼”有类义征“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食用鱼”,“鲢”有类义征“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鲤鱼”则无明显类义征直接表明属于河鱼(或淡水鱼),只有个性义征“生活在淡水底层”,侧面表现淡水鱼的特点,与“河鱼”条照应性并不明显。

而相比之下,《现汉》的照应性是比较明显的。

河鱼:生活在江河里的鱼,如鲫鱼、鲢鱼、鲤鱼。

鲫:……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

鲢:……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

鲤:……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

同样是“河鱼”的一类,《现汉》选取了相同的类义征,“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5)《现汉》无“淡水鱼”条,就《规范词典》释义来看,“河鱼”与“淡水鱼”应属一类。。

系统性和照应性是互相关联的,照应性是在系统中的照应,类义征与个性义征之间也并非完全可分。同样表示“河鱼”的种类特点,《规范词典》在“草鱼”“鲢鱼”条下分别选取类义征“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食用鱼”与类义征“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在“鲤”条下则尝试使用个性义征“生活在淡水底层”。照应性并非要求使用完全相同的类义征或个性义征,但在系统中至少应该是统一的,与上位词条应该是相互照应的。因此,或将“草鱼”“鲢”的类义征修改与“鲤”条照应统一,或将“鲤”条个性义征修改与“草鱼”“鲢”照应统一,而考虑到操作的简易性,“鲤”条进行修改则更为合适。

荀经纬[8]基于词典系统性,从释义内容、释义形式和宏观系统三个层面对《现汉》动物词条义征选取和表述提出了修订建议,“释义形式层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统一‘义征表述’和‘义征排列’上,释义内容层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选取和调整‘类义征’和‘个性义征’上,宏观系统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释义系统和辞书内其他系统的照应上”。动物类名物词的释义应结合生物学相关知识与人的日常经验感知,在同场同模式的释义原则下,选取合适的义征并进行客观、严谨、规范的表述。

Selection of Meaning Signs of Animal-related Nouns inStandardDictionaryofModernChinese(3rdEdition)

SHAO Wen-hu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ectur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Abstract: The class semantic feature indicates the attribution of word items, and the individual semantic features indic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rd items. This article usesStandardDictionaryofModernChinese(3rdEdition) as a closed domain, using the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ass semantic features and the individual semantic features of animal-related nouns: on the one h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class semantic features is based on biological knowledg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based on human cognitive experience, forming a cascade mode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icity, hierarchy, standardization and flexibility; the selection of individual semantic features is divided into five modules, such as shape, habit, type, place of production or purvival, hazard or value,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iconicity, and typicality. The selection of the class and the individual semantic features conforms to the same mode in the same field, but some selection of semantic features is debatable.

Key words:StandardDictionaryofModernChinese(3rdEdition); animals-related nouns; the class semantic features; the individual semantic features

猜你喜欢
名物词典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诗经·国风>风物考》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