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开武
(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 735100)
甲真菌感染指由酵母菌、皮肤癣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感染甲板或甲下所致[1]。据流行病学显示,甲真菌感染为皮肤科常见疾病,此病患病率占所有人群的1.6%~5%,占皮肤真菌感染的30%,且此病的发病率和性别也有关系,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甲真菌感染致病菌为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及某些霉菌等,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导致,可导致甲板浑浊、翘起、肥厚、变色、甲沟炎等,而且,患者因自身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心理产生自卑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治疗甲真菌感染一般采用手术拔甲治疗,但其治疗过程复杂,复发率高,使部分患者遵医行为较差,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3]。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为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皮肤真菌感染疾病;伊曲康唑胶囊是抗真菌药剂,能够有效地治疗真菌感染。本文选取甲真菌感染患者64例,分析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甲真菌感染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2)和B组(n=32)。A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2.84±2.57)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4.51±1.04)个月。B组:男23例,女9例;年龄19~60岁,平均(32.76±2.61)岁;病程3~27个月,平均(14.78±1.24)个月。两组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真菌镜检及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②存在皮肤局部鳞屑、皲裂、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肾等脏器病变;②近3个月内进行过抗真菌治疗;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对试验药物过敏;⑤随访途中脱落者。
1.3 方法B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次,2次/d,每月第1周用药,连服7 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睡前涂抹病甲,1次/d,连续治疗6个疗程。
1.4 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所有病甲完全恢复健康状态;显效:病甲面积不超过40%;缓解:病甲面积在40%~70%;无效:病甲面积超过70%。治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真菌学疗效。治愈:真菌镜检及培养(-);未治愈:真菌镜检及培养(+)。③比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取空腹5 ml静脉血,离心(2 000 r/min,8 min),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以荧光法检测AST水平,以浊度比色法检测TBIL水平,检测仪器和试剂盒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买。④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较B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真菌学疗效比较A组真菌学疗效较B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真菌学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AST和TBI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ST和TBI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AST水平较B组高,TBIL水平较B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B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2 23.88±1.86 37.51±2.13*△ 12.04±1.33 18.66±1.59*△B组 32 23.95±2.08 36.17±2.02* 11.51±1.74 19.83±1.41*
2.4 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复发率较B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甲感染,具有传染性,且复发率极高[4]。甲外伤、足癣、常穿不透气的鞋、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障碍、免疫受损状态等均为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其发病机制是通过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分解的角蛋白,产生侵袭性酶侵入甲板周围皮肤或甲下组织,进而破坏甲组织引起的感染[5]。甲真菌病典型症状有远端侧缘甲下型、白色浅表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甲板内型。白色浅表型可导致甲板较松脆,易碎;远端侧缘甲下型可导致甲板和甲床分离,污染甲板,使甲板呈虫蛀状;近端甲下型的患者免疫力低下,还会伴发甲沟炎;甲板内型甲板呈白色或灰白色;全甲毁损型甲板被侵蚀,甲床异常增厚[6]。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甲真菌感染,但多数为老年人,少数为儿童,40~60岁年龄段人群患病率约为15%~20%。临床治疗甲真菌感染有两种,分别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多采用拔甲或病甲清除术,可有效去除病甲,但该治疗方法对患者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药物治疗有口服和外涂两种方式,有研究表明,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为了治疗患者疾病,探讨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可抗真菌,起到杀菌作用,遏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进而抑制真菌;伊曲康唑胶囊是三唑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起作用,抑制机体羊毛固醇形成麦角固醇,使真菌细胞膜产生缺陷,进而起到抗菌作用[7-8]。本研究针对甲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95.24%)较B组(66.67%)高(P<0.05),A组真菌学疗效(95.24%)较B组(61.90%)高(P<0.05),说明二者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真菌学疗效。角鲨烯环氧化酶为组成麦角固醇关键酶,控制此酶能够阻断麦角固醇合成,减少麦角固醇含量,进而阻碍敏感真菌细胞膜形成。角鲨烯堆积还能够破坏细胞膜,造成敏感真菌死亡。盐酸特比萘芬抗菌谱广,能够抗皮肤癣菌、丝状菌、双相型真菌等,其主要是经过控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起到遏制真菌甚至杀死真菌的效果,与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不同[9-10]。伊曲康唑胶囊对多数深部感染真菌敏感,能够使角质层中药物浓度上升,经过对细胞色素依赖酶发挥作用,进而起到灭杀作用,阻碍麦角甾醇产生,损坏真菌细胞壁,杀灭真菌[11]。盐酸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起到内外共治的效果,还能增强盐酸特比萘芬的抑菌、杀菌效果[12]。伊曲康唑胶囊对人体肝脏具有一定毒性,若长时间使用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13]。TBIL是肝功能重要检查项目,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TBIL升高可能发生黄疸;AST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酶,AST升高表示肝细胞严重受损。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AST水平较B组高,TBIL水平较B组低(P<0.05),A组复发率(4.76%)较B组(38.10%)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二者联合治疗,可减少复发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同时会增加肝功能指标。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灭杀真菌,并遏制其增殖,改善皮肤状况,促使皮肤自我恢复,并预防复发[14]。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伊曲康唑胶囊共同应用于真菌感染虽然使临床疗效与真菌学疗效上升,复发率下降,但也会影响肝功能指标。所以对于年龄较大的病患应用此治疗方法需谨慎,此外,所有病患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若在治疗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需立即停药,甚至可给予护肝类药物,促进肝功能复原,恢复肝功能正常指标水平。
综上,对甲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复发,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但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