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顺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在历史上,健康曾关乎国家兴替、民族存亡;在新时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于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药学类人才是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学类人才的培养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我国也大力培养药学类人才,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专业人才仍然较紧缺。因此,急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合格的药学类人才,以促进当地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而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则是民族院校的义务和责任。
生物化学是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阐明生物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规律及复杂生命现象本质。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基石,也是药学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还是现代药学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从事药物研究、生产、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必备基础学科。笔者所在学院也把生物化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等都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另外,生物化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不能满足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药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学生大多数为贵州籍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学院如果要履行好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药学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药学类专业基础课的生物化学课程急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优秀药学类人才的目标。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以笔者所选用的生物化学教材(姚文兵主编,第八版)为例,包括生命的分子基础、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药学生化等四大部分,共18章,内容复杂抽象,前后逻辑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生物化学安排32学时,课时量较少,很难对18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必将导致任课老师在上课时有所取舍,对有些章节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甚至不讲。因此,很难把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这必将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不利于培养合格的药学类专业人才。
传统考核方式一般包括考勤、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几部分:考勤占总成绩的5%,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5%,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试卷大部分题目都是考查记忆性的知识点,导致学生主要靠记忆获得分数,记忆力好的学生容易考高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体现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法测试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综合成绩很高的学生未必很好地学懂了该课程。另外,笔者所在学校为地处西南边陲的民族院校,教学条件、学生基础和自学能力都较弱,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因此,更加需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和学生是教改主要参与者。任何教改要取得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师资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保证。然而,大学教师大部分是接受专业合格后,直接走上讲台,完全靠自己去摸索。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欠缺,这导致新入职的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在大学上课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成了知识的单向传授,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被动吸取知识,这样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目前我院“生物化学实验”制药工程专业为24学时,安排6个实验,药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48学时,安排12个实验。由于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等有限,很多实验都无法开展,只能开设一些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来完成,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外,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40~60人不等,受实验条件限制,人数多的班级,有的实验6~7人一组,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够主动的学生,可能一学期下来都没有机会动手做实验,没能把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为解决课时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申请增加课时量;另一方面在课时量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因专业施教。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一样,上课时侧重点有所不同。以笔者所在学院的三个专业为例:药学专业可以侧重讲解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与药物研究、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可以侧重讲解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性质、提取与含量测定等,很多中药的药效成分为多糖、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物质;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侧重讲解DNA合成、RNA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内容,为学生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打下理论基础。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可根据专业不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引入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达成教育目的之手段的体系,是教师教学实践力的最直观表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提高学生吸取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讲解员”,学生是“听众”,这种教学方法重于教师讲授,忽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做到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本。鉴于此,教师的角色要由“讲解员”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角色要由“听众”转变为“参与者”,要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方式要由“灌输式”“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式。为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好预习作业,上课时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测,并记入课堂表现成绩;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另外,上课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与所讲知识有关的例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嘌呤代谢时,可以介绍嘌呤代谢与痛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嘌呤代谢旺盛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这些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传统考核方式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进一步深造。一些学生期末考试时生物化学获得高分,考研时自信满满地选择生物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往往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另外,学生基础偏差,学习主动性不高,自学能力不足。因此,更需要通过优化考核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过思考、调研以及与同行交流,笔者对传统考核体系进行了优化,新考核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课堂表现考察(15%):将传统考核方式的考勤改为课堂表现,并且增加该部分所占比例。每次课随机抽3~4名学生,考察对上次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回答得好不扣分,回答不好扣分。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要学生不缺课就可以获得考勤满分,新考核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不能缺课,还要能够较准确回答问题才能获得满分,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课后自主复习;
(2)研究热点介绍(10%):每两周安排5~6名学生,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与最近所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完成该部分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3)小论文写作(15%):每学期安排学生完成1~2篇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综述小论文。通过完成小论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论文写作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4)平时作业(15%):安排一定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期中考试(10%):期中考试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降为10%,主要考查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考试成绩,可以对后半学期的教学方式做适当调整;
(6)期末考试(35%):在新考核体系中,期末考试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降至35%,记忆性考题比例降低,增加考查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考题。
新考核体系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写作、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新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比如性格内向,平时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等。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上课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里感受和学习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考核方案,比如特别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言,可采取引导、鼓励、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实验在药学类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合理设计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设计实验时,既要考虑教学单位的实验条件,又要考虑到该实验的实用性。由于我院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很多学生的论文与多糖提取、蛋白提取、核酸提取、酮类提取有关。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时,设计了糖浓度测定、蛋白浓度测定、RNA提取及含量测定、卵磷脂提取等实验,学生在做了上述实验之后,熟练掌握了相关实验原理与操作,有利于后期毕业论文的完成。针对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问题,笔者每次实验都会安排不同学生负责配试剂,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上实验课时,笔者会在实验室不停走动,发现有同学没机会动手,会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让同组同学参与。对于一些很重要但不具备相关实验平台的实验,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学习,边看视频边讲解,让学生对该实验原理与操作有一定了解。
“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药学类专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化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需要相关老师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改进,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使生物化学教学达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培养合格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民族院校,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育人、育才能力,这样才能履行好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