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买尔旦 赛亚勒·阿布都力江 李震 李海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1401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时一般为90~120学时不等,但在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该课程的课时在30~72学时,课时量不足以完成教学任务。国内高职院校在少课时“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经常压缩课程内容,课程重点取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实际教学中又采用“传授式”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识图能力达不到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也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本文采用对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对少课时“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究,使课本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紧密联系,采用“线上学理论+线下学重点和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手段,提高少课时“机械制图”课程的授课质量与学习成效。
对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8级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以“机械制图”在学生从事行业中所占比重、学生知识需求、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调查问卷结果有效。图1是毕业生从事相关行业分布;图2是“机械制图”课程在现从事行业的实用性占比;图3是“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在工作过程中的占比;图4是“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在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图5是毕业生工作中对“机械制图”课程识图和作图需求;同时对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兴趣方式进行了调研,如图6。
图1 毕业生从事行业
图2 毕业生“机械制图”课程在现从事行业的实用性占比
图3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占比
图4 毕业生“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在工作中的使用频率
图5 毕业生对“机械制图”课程识图和作图需求
图6 毕业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方式
从图1、图2、图3、图4、图5中可以看出,该课程在工作中实用性和应用性占比较多,分别占到了95%和65.31%;课程重点内容以多选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制图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画法、机械零件的表达(占比50%)、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识读、装配图识读方面内容在实际生产中需求较大,应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点、线、面的投影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是作为“机械基础”课程基本内容也应列为重点内容。从图6中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团队合作、自主探究、项目引导的教学手段。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在线教育和传统教学优势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习的深度。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可以弥补课时少、教学中实践不足等问题。“机械制图”课程采用“线上学理论”和“线下练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少课时教学下,将理论知识安排在线上,解决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的问题;实践锻炼安排在线下,解决学生实践练习不够的问题。根据毕业生线上访问量,可以动态调整课程重点。而在线下实践课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团队合作、项目引导、自主探究等实践教学手段,更能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根据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按照线上理论知识点学习,完成知识点考试的方式;线下对线上理论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达到“线上学理论”和“线下练实践”的教学效果,如图7。
图7 教学内容设计
线上课对每个知识点录制单独的讲解视频,视频结束后,对重点内容进行在线测试,保证学习效果。表1为线上课教学内容和要点。
表1 线上课教学内容和要点
线下课安排实践学习,对线上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对线上和线下课知识点进行再强化,达到学习深化的目的。表2为线下课教学内容和要点。
表2 线上课教学内容和要点
对毕业生做定期课程应用调查是将课程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高职课程重点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少课时的专业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建设能有效的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比较传统课堂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更好,制图能力更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课增加小视频、三维模型等资料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后期可增加AutoCAD软件制图教程、三维设计软件建模教程等相关课程的拓展学习,提高课程的沿用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