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素娟 李俊韬 郭广秀 谢训禄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且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疾病,根据结节性质可分为良恶性,大多数结节为良性,恶性结节占5%~15%[1]。随着我国甲状腺癌发病数量不断提高,临床认为有必要加强甲状腺结节管理[2]。不同结节性质选择的治疗策略及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认为早期精确诊断结节性质对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目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B)属于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重要及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但对于部分微小结节其准确性仍有待提高。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过表达、V-Raf 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the oncogenic homologue B1 of the murine sarcoma-filtering toxin,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而采用基因检测技术,对DNA 提取质量及设备要求较高,且成本昂贵,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诸多优势[3-5]。基于此,本研究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RAF V600E[BRAF(VE1)]和CyclinD1 蛋白表达,联合US-FNAB 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分析,旨在探讨其在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 例择期行切除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男74 例,女126 例;年龄21~74 岁,平均(46.32±12.18)岁;病灶直径3.0~23.0 mm,平均(11.25±3.47)mm。纳入标准:(1)均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实性结节直径>1 cm 且同时具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等可疑恶性超声影像特征,符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4 类[6];(2)符合文献[7]《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US-FNAB 操作条件,且取材涂片满意。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非甲状腺转移局部肿瘤;(2)既往有头颈部放射治疗或甲状腺癌家族史;(3)穿刺部位感染或无法配合诊断。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US-FNAB 仪器:日立二郎神彩超HI VISION Avius L,US-FNAB 操作: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颈部垫高,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在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后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定位,找到最佳穿刺面,一般以甲状腺横切面进行穿刺,病灶位于外侧者需采用由颈中线向外侧穿刺,位于内侧者需采用颈外侧向内侧穿刺。常规消毒后,穿刺针(22G,巴光)于探头内缘在超声仪器实时引导下沿探头长轴进针,先迅速穿刺至甲状腺包膜上方,停顿调整后,显示针尖与病灶在同一切面上,再迅速进针穿刺至病灶内,清晰显示针尖在病灶区后,拔出针芯少许形成人工负压,然后在不同针道来回提插5~7 次后拔出穿刺针,用充满空气的5 mL注射器将细针内的细胞推注于APES 涂胶片上,涂片3~5 张,用于HE 染色,用有可疑恶性细胞的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学诊断标准:参照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 分类法,Ⅰ类表示标本无法准确判断,Ⅱ类表示标本患者为良性病变,Ⅲ类表示标本患者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Ⅳ类表示标本患者为可疑或明确滤泡性肿瘤,Ⅴ类表示标本患者为可疑恶性肿瘤,Ⅵ类表示标本患者为恶性肿瘤,剔除Ⅰ类无诊断患者,其中Ⅳ类及以下(良性、未定性、可疑滤泡肿瘤)归入阴性,而Ⅴ类及以上归入阳性[8]。
1.2.2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仪器:LUMATAS、PathCom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具体操作如下:将细胞推注于APES 涂胶片上,涂片3~5 张,用于HE 染色,对HE 染色有可疑恶性细胞的涂片2 张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用钻石笔刻号后装入染色架并泡入二甲苯Ⅰ 10 min,去掉盖玻片,将涂片泡入二甲苯Ⅱ5 min,二甲苯Ⅲ 5 min,无水乙醇Ⅰ 3 min,无水乙醇Ⅱ 3 min,95%乙醇1 min,70%乙醇1 min,自来水稍洗,1%盐酸酒精脱色,镜下控制至切片几近无色,约需5 min,2%草酸水溶液浸润3~5 min,自来水稍洗,蒸馏水洗3 min。褪色后的涂片经蒸馏水洗后3%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室温15~20 min。用免疫组化油笔将涂片划好区域,并分别滴加相应的一抗BRAF(VE1)和CyclinD1,室温下孵育2 h。1×PBS 室温漂洗3 次,2 min/次,擦干组织周围水滴,在组织上滴加二抗,于湿盒中室温孵育15~18 min,1×PBS 室温漂洗3 次,2 min/次,滴加DAB 液,于湿盒中室温显色5 min。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诊断标准:BRAF(VE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为细胞质上,CyclinD1 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上,均呈现棕黄色颗粒。评分标准根据着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率评估,0、1、2、3 分依次表示无着色、淡黄、棕黄、棕褐色,阳性细胞中0、1、2、3 分依次表示着色细胞<5%、5%~25%、26%~50%、>50%。阳性判断标准:综合评分≥2 分即为阳性(2~3 分为弱,4~6 分为中,>6 分为强),0~1 分表示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不同技术阴阳性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技术的诊断价值:以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判断的金标准,分析US-FNAB 检查、ICC 技术[BRAF(VE1)和CyclinD1 蛋白检测]及联合策略技术(同时满足US-FNAB、ICC 技术诊断阳性或阴性,若存在一阴一阳或诊断不明确均纳入阴性)判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敏感度(诊断技术真阳性例数与病理诊断阳性例数比值)、特异度(诊断技术真阴性例数与病理诊断阴性例数比值)、阳性预测值(诊断技术真阳性例数与诊断技术阳性筛查出的总样本比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技术真阴性例数与诊断技术阴性筛查出的总样本比值)、准确率(诊断技术真阳与真阴性之和与总样本数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理诊断结果 收集术后组织病理学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显示20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63 例,均为甲状腺癌;良性结节137 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27 例,桥本甲状腺炎23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7 例。
2.2 不同诊断策略检查结果 US-FNAB 检查结果,阳性47 例,阴性126 例,误诊11 例,漏诊16 例,见表1;ICC 技术检查结果,阳性40 例,阴性121 例,误诊16 例,漏诊23 例,见表2;联合策略检查结果,阳性54 例,阴性129 例,误诊8 例,漏诊9 例,见表3。
表1 US-FNAB检查结果(例)
表2 ICC技术检查结果(例)
表3 联合策略检查结果(例)
2.3 不同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三种诊断策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种诊断策略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策略敏感度(85.71%)、阴性预测值(93.48%)、准确率(91.50%)均最高。见表4。
表4 不同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US-FNAB 为当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性质常用诊断技术,其操作可以提高FNAB 操作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但由于该技术操作与病理医生经验水平相关,此外临床认为该检查技术为定性检查,缺乏客观指标,仍存在部分结节难以准确定性[9-10]。因此临床提出US-FNAB 无法准确判断者可联合检测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提高诊断精确度[11]。
CyclinD1 又被称为甲状旁腺腺瘤基因,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适量c-myc 诱导其过表达,而过量c-myc 诱导将会抑制CyclinD1 表达,当CyclinD1 表达出现异常将会导致细胞失去对生长因子依赖性,出现下拨增殖过度,继而诱发甲状腺细胞恶变。目前已有研究显示,CyclinD1 过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及评估甲状腺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指标之一[12]。BRAF 基因是Raf 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有报道显示BRAF 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突变主要发生在第15 号外显子上第1 799 位点[13]。目前识别BRAF V600E 突变的方法包括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焦磷酸测序、桑格测序等,这些方法有高度敏感性,但其要求高质量的实验室环境和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周转时间长、成本昂贵、专用技术人员等,大多数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Rashid 等[14]指出,免疫组织化学中VE1 抗体是检测甲状腺癌BRAF V600E 突变特异和敏感的方法。免疫细胞化学(ICC)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和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细胞内抗原的成分(主要是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策略的敏感度(85.71%)、阴性预测值(93.48%)、准确率(91.50%)均最高。说明US-FNAB、CyclinD1 蛋白过表达、BRAF(VE1)联合检测是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有效指标,更有利于判断恶性结节。US-FNAB 仍存在一定应用局限性,对于部分分化不良组织、囊性或穿刺技术较差操作者,其诊断效能将会受到较大影响[15-16]。而ICC 技术具有原理清晰、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不同检测途径提高诊断精确度[17-20]。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联合US-FNAB 及ICC 技术,检测BRAF(VE1)和CyclinD1 蛋白表达,为病理诊断提供客观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在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甲状腺癌临床预后预测,便于制订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尽量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且当前此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尚属空白。但由于联合策略[USFNAB+CyclinD1+BRAF(VE1)]诊断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且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仍有待更多试验证实。
综上所述,联合策略[US-FNAB+CyclinD1+BRAF(VE1)]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价值较高,可提高单一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