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乔,何雪娜
(1.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石家庄市东南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可见,营造优良的学风是助力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学风弥散于无形,置身其中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吸引、彼此进步、共同成长。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应坚持将学风建设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紧密结合,努力发挥优良学风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保障性作用,积极构建高校学风建设创新型育人实践路径和工作体系。本文结合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一新生的学风养成工作,分析加强大一新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大一新生学习特点和主要问题,探索构建优良学风建设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高等学校中,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学风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甚至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连贯的系统性工程,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大一新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要求具备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从“灌输式”学习转换到“主动性”学习,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学习方法、上课方式、学习难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在把握大学学习规律和特点上面临困难与挑战。同时,大一新生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如能在此阶段因势利导,结合此时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如果不能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导致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失去学习目标和动力,以散漫的学习状态度过大一阶段,将严重影响自身后期的发展。因此,作为大学学风建设的第一步,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学习目标,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对加强学校整体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但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因此减小。在适应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大一新生存在主动学习意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导致高校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1.主动学习意识差。大一新生刚刚摆脱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进入到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大学“划划水”的思想较为严重。一部分学生仍延续高中的学习思维和方法,认为大学教师会像高中教师一样反复讲授某些重点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将所学内容掌握得滚瓜烂熟,缺乏课下主动学习的意识;加之大学课程难度较大,学习内容庞杂,久而久之课程落得越来越多,上课状态越来越差,最终难以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
2.学习目标不明确。上中学时,大部分学生将考取理想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清晰地对标争先,获取足够的学习动力。进入大学,在完成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后,没有思考确立下一阶段新的奋斗目标,开始逐渐放纵自己,失去学习动力,混天度日思想严重。同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刻认知,难以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容易迷茫、困惑。
3.时间管理能力弱。大部分新生习惯于中学阶段的“被安排”,如何有效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成为新生步入大学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大一新生由于自制力较差,每天浪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上,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部分新生则沉迷于各种兴趣社团,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社团活动中,难以平衡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导致顾此失彼,成绩下滑,甚至最终陷入挂科、留级、退学等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问题、呈现新特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较过去更加突出。当下,青年大学生接触的世界丰富多彩,怎样使学风建设更高效,真正形成多元载体、“全方位”育人格局,成为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风建设时应注重方式方法,紧贴学生群体的真实需求和习惯,循序渐进、精准滴灌,逐步构建“立体式”学风建设体系。要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赖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还要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调动各方力量育人,与学生共情,积极鼓励,从而及时精准地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纵观古今,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根源所在。辅导员应注重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聚焦“暖”与“爱”,将立德树人置于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教育新生摒弃大学可以“划划水”的错误思想,在入学阶段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延续中学时勤奋刻苦的优良作风,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从培养大一新生学科意识、强化思想引领等多维度开展入脑入心的学风教育。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开展结合专业学科历史、办学思想、发展前景的班会活动,鼓励新生自觉传承优秀学科文化,加深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多角度认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专业特色,适应专业学习。通过经常“深入教室”旁听课程,在新生中推行“四来课堂”理念,即倡导学生: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手机管起来和提出问题来,定期公示各班级坐前排学生人数、课堂中玩手机学生人数,加强专业内不同班级的学习状态对比,引导新生培养集体荣誉感,专注课堂、专注学习。通过实施课堂考勤“双签字”制度,即:任课教师签字、主要学生干部签字,严格落实课堂考勤要求,在年级范围公布旷课、迟到、早退学生名单,将课堂考勤情况纳入年度评优评奖,用纪律约束课堂,保证课堂出勤率。通过经常联系寝室,观察新生在寝室的生活状态,了解新生近期学习情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指导,做新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只有通过全面深入“一线”,与学生“打成一片”,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俯下身、沉下心,积极摸情况、听心声,才能从“源头”解决学生学业问题;在新生入学之初与其建立良好关系,营造优良学风。
正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一样,学风建设也应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辅导员应积极探索学风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新生学风建设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以润物无声的理念,化简单“漫灌型”为多元“浸润式”,多措并举、深耕细作、整合资源,提升一体化育人实效。
首先,辅导员应重视对新生的人文关怀,坚持学风建设与育心育德相结合,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同新生的日常谈心谈话、班会活动中,融入对大学校训、大学精神、大学传统文化等的理论宣讲,加深新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从爱校荣校角度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还应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新生生涯规划,探索运用案例式、情景式、启发式教学,将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讲深、讲透、讲活,结合生涯规划表,与新生逐一谈心,解答其在大学入学阶段遇到的困惑,切实为新生办实事、谋出路。
最后,还可通过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第二课堂”助推“第一课堂”,把第二课堂活动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大类,按照大类为新生搭建第二课堂学习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和文艺活动,将新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成长发展上来,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年度评优评奖中体现综合得分情况,打造育人连环阵。辅导员应始终坚持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开展“浸润式”系列学风建设教育,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学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帮扶是一项应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辅导员应承担“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角色,注重调动多方育人力量,发挥各自主体作用,针对大一新生在入学阶段出现的适应困难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建立以帮促学等多维学业促进模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用好优秀学生朋辈帮扶力量,坚持以老带新、开展学生党员志愿帮扶行动;探索成立寝室辅导员志愿团、“朋辈帮扶”加油站等,寝室辅导员志愿团成员通过“一对一”深入新生寝室,以自身学习工作体会和正确认识指导新生科学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朋辈帮扶”加油站则通过遴选成绩优异且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朋辈帮扶微课堂”等形式对专业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帮扶,注重调动受助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点对点”帮助新生解决大学学习适应性等问题。
其次,协同任课教师做好新生课程学习,及时向专业课教师反馈新生学习情况,探索采用大学生喜爱的“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引导新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密切关注如高等数学、普通化学,以及部分较难专业科目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查看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深入课堂、一对一面谈、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新生的学习状况,深入细致地发现、分析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开展相应措施。例如,通过建议专业课教师放慢讲课速度,帮助新生“跟得上、学得走、学得好”,及时提醒新生通过网课学习或邀请成绩优异学生补习答疑,为其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其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家校“共同体”,建立家长微信群、朋友圈,固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定期联系机制,及时反馈新生在校学习状态,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协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达成培养共识,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优良学风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形塑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大一新生刚刚经历紧张的高中生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和生活模式的转变,极易产生消极懈怠情绪;同时,他们对大学生活又是充满憧憬与期待的,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辅导员应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在学风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本文提出通过抓牢适应性教育、“浸润式”教育和帮扶式教育等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辅导员在学生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