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艳,李 兵,贺洪江,刘小通
(河北工程大学 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提出对高等院校要实行分类管理;倡导产学研融合发展;明确指出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文件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大工程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指导了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展开,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考察点,这必然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教学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国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较为成熟。在英国师资培养中,形成了职教师资的职前、入职和在职的“三段”培养模式;成立了国家层面培训组织,发布了系统性的职业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所有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资格和专业发展的标尺;英国还颁布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文件,向合格的教职人员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培训。德国建立了“双元制”和完善的实训师资教育模式,明确了继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了健全合理的师资培养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澳大利亚的师资培养方式灵活实效,设置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开发了包括多个能力模块和能力单元的标准培训包。在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历史可划分为不自觉培养期→萌芽期→理论探讨与实践期→行政推进与创新期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被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双师型”能力培养被定为国家和省级师资培训的课程目标。但是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针对宏观战略、理论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在具体环节的深入研究和实施操作研究和反思的较少。
近年来,“80 后”“90 后”青年博士逐渐走上高等学校教师的岗位,他们除了具有理论研究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工作热情高的优点,也有几个不能忽视的短板:一是青年博士教师刚刚从学生角色转换到教师角色,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还存在不足,因此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一节必修课;二是青年博士教师由于缺乏一些老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和育人方法,因此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引路人,正确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一些难题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二节必修课;三是青年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如何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如何正确地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三节必修课;四是部分青年博士教师理论研究较深奥和尖端,缺乏基础学科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如何通过快速提升实践环节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四节必修课。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主要的办学目标,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当前大量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随着全国高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展开,OBE工程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过程中落地生根。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教学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师资建设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结合高校办学目标和师资现状,建立切实有效、可实施、可推广的教学技能与工程能力双能并重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青年博士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青年博士教师成为我院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胜任起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尤其要发挥好教师队伍中“战斗员”的关键作用。以我院青年博士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坚持“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和“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技能和工程能力双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应起来(如图1),围绕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养和培训。
图1 “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链接关系
一是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企业挂职锻炼、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系统培训,使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较好的教学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执行的教学技能与工程能力双能并重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使该培养方式具有可推广性;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商定合作协议、制定学院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四是树立典型的立德树人、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典范,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动起来。
1.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巩固立身根本。师德师风培养内容:一是青年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品德培养,使青年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二是强化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强化职业道德培养,使青年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育人观。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强化以人为本、人本关怀,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二是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集中学习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红线和底线教育。三是采用名师讲座和宣传优秀青年教师事迹的引领方式,为青年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典范,激发其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
2.加强教学技能培养,强化职业基础。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为了尽快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的培养方式为:一是学院承担教学技能培养的主体责任,制定培养的相关制度和详细培养计划,将教学技能培养工作作为学院常规工作。二是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和助课制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作为青年教师导师,青年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助课,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可以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三是学院成立青年教师培训团队,以集中培养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大纲、教案、讲稿、方法、管理规范等基本教学要求进行专题培训,强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基础。四是采取优质课堂集体观摩课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学习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掌控力。五是按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试讲、模拟授课等活动,进行现场授课点评,通过这种讲评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六是以赛促教,并配套激励制度。通过教学技能竞赛不仅能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夯实教学基本功,还可以更好地激发青年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
3.规范实践教学培养,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环节教学,引导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强化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主要的培养方式为:一是各专业实验室是培养主体,根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和培养计划,展开培养内容并进行考核。二是结合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派青年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在解决企业难题的同时也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三是结合青年教师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需求,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学院做专题报告,为青年教师和行业专家建立起沟通桥梁,通过担当行业专家研发助手等方式,聘请行业领域中的专家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这种“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和学院的一些工程实践能力认定制度相配合,可以有效激励青年教师进行自身实践能力提升的热情,进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4.进行应用技术教学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科研双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应用技术教学能力,让科研更好的反哺教学,达到双促进的效果,主要的培养方式为:一是学院内部根据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依托学院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将自己科研课题中的任务分解,并同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结合。三是创办大学生研创谷,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并一起带领大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做到教学相长,相互提升。
制定相应的管理、激励等配套制度,对整个培养环节进行了全覆盖,可以有效地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可以得到有序执行。
1.课堂准入制度。学院制定和下发的《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实施办法》中,明确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的实施对象是新入职且无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想获得“本科课堂主讲教师资格”须按计划进行1年的教学培训和助课工作,对其教学技能、实践技能、教学资料准备考核合格后,授予“本科课堂主讲教师资格”。
2.助课制度。青年教师由于不了解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的和毕业要求,对于课程如何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不是很清晰。因此为了使其更快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和难点、达成课程目标,青年教师在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前至少要承担一门本科课程助课的工作。助课制度不仅规定听课任务和助课协助工作,也规定了主讲教师的指导责任,即结合教学大纲,带领青年教师熟悉教材,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学情分析等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3.培养计划。为了保证师资培养过程能有序进行,制定的《青年教师“白蓝1+1”达标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新进博士教师到实验室参加实践教学的暂行规定》,对师德师风建设、理论教学技能和实践教学技能的具体培训内容、培养目标和要求、培训计划和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结合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各部分培训内容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动态安排和改进,进一步保证了青年教师培训规范化和制度化。
4.培训认证制度。根据培养计划,成立以学院主管院长为负责人的院级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申请、组织、实施、审核与认定等工作,使师资培养工作形成完整的闭环可操作模式。
本文首先从师资培养现状和高校青年教师特点入手,明确了双能并重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围绕培养目的、培养内容,介绍了教学技能与工程能力双能并重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制定新入职教师准入制度、助教制度、培养计划及认证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使这种培养模式可持续执行,具有可复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利于高校建设一支优秀的、战斗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在当前大工程及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工作必然会是一项长期性重点工作。只有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切实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