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危害及对策

2022-09-13 02:28韩贤胜
西部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红色历史

韩贤胜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严重危害。分析阻碍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因素,探究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路径,对于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目的的反动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体来说,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否定革命。它认为革命只有破坏的作用,没有建设的意义,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就在于选择了革命,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误入歧途,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这样的改良才是正确选择,因此,要彻底“告别革命”。第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新中国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它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主张要“反思历史”“重写历史”。第三,否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它贬低领袖功绩,编造领袖故事,抹黑领袖形象,“戏说”英雄事迹,“恶搞”英雄行为,否定英雄壮举,主张“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第四,否定中国文化。它抹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否定革命文化代表的理想追求,否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意义,否定主流意识形态,主张“全盘西化”。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与红色文化的历史基础、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截然相反,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一)侵蚀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革命先辈为挽救民族危亡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来侵略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英雄壮举,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英勇牺牲、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党的组织的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在领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斗争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在领导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领导脱贫攻坚斗争中,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这些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它的眼中,“党的历史简直就是错误的堆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否决了红色文化存在的前提。

(二)削弱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崇高的信仰、坚定的理想、奉献的精神、为民的情怀、不屈的意志、改革的勇气等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革命领袖、英雄模范、道德榜样、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等是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是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发挥着凝聚党心民心、强化政治认同、激发创业激情、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历史虚无主义抹黑领袖,诬蔑英雄,使得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遭到质疑;倡导“拒绝壮烈”“告别崇高”,使得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遭到侵蚀;倡导“价值虚无”“价值中立”,使得红色文化代表的价值立场、价值选择和价值标准遭到否定。榜样一旦崩塌,信念就会动摇。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削弱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崩解红色文化的群众基础

红色文化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红色文化是随着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发端于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人民群众千方百计的保护,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或许早已失传;没有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无数英雄的革命壮举可能已是封尘往事。在今天,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文化凝聚精神、塑造价值、培育自信的功能,最终也是为了守护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人民群众对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产生了疑虑;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使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牺牲和奋斗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抹黑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革命领袖,丑化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和牺牲的英雄模范,制造人民群众与英雄和领袖的对立,使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降低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信任,崩解了红色文化的群众基础。

(四)抵消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其传播效果直接相关。传播主体积极,则其感染力大;传播内容可靠,则其吸引力大;传播平台健全,则其生命力强;传播渠道畅通,则其影响力强。历史虚无主义诋毁主流媒体等传播主体的价值立场,质疑其动机与目的,使人们对主流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削弱了传播主体的公信力。历史虚无主义调侃先烈、戏说英雄、消解权威、颠覆传统、歪曲历史,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严肃性产生疑虑,削弱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历史虚无主义在纸质媒介传播,就会挤占红色文化的传统阵地,阻塞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就会限制红色文化的传播空间,改变红色文化的传播环境;在学术会议传播,就会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削弱专家学者的研究积极性;在企业、学校、社区传播,影响了职工、学生、居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越广,对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程度就越大。

三、红色文化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阻碍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资源体系、理论研究、宣传方式、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限制并影响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一)文化资源有待整合

资源整合程度低是制约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能力的直接原因。一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红色文化的形成不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点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人、多事、多点的相互影响。如果说分布的分散性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先天特性,那么管理的分散性就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后天特点。当前的红色资源的管理往往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而即便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往往由很多互不统属不同的单位管理。这种多头负责、联动不足的管理体系,使得红色文化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时难以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二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体价值有待挖掘。有的红色文化单位,没有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而是通过复制、仿制的手段来扩充数量。这种高度重复、内涵有限的资源特点,使得红色文化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时总是力不从心。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化水平有待提高。博物馆、陈列馆、纪念园、旧址、故居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这些场馆在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文物数字化、场馆虚拟化、宣传网络化等方面还有大提升空间。这种线下居多、线上较少的格局,使得红色文化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时空间上受到明显局限。

(二)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理论研究不足是制约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能力的关键原因。一是红色文化研究的主体不够多元。从研究机构类型来看,党政机构、高校、党校、红色基地的参与较多,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机构的参与较少。从研究人员构成来看,文化、教育、党建、宣传、军事领域的学者较多,而经济、医学、工程、科技等领域的专家较少。研究主体的局限,影响了红色文化研究的广度,也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在其他领域传播时,红色文化难以及时辨别。二是红色文化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在研究结构上,对内涵、特征、形成、意义的研究较多,而对传播规律、作用机制、发展变化、时代价值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层次上,经验总结的较多,学理分析的较少。研究内容的局限,影响了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度,也使得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入攻击时,红色文化难以精准回击。三是红色文化研究的方式不够丰富。文献资料分析、实践经验总结的较多,实证研究、交叉学科研究、调查研究、定量分析、个案研究的较少,新兴的研究手段,如大数据、系统论、信息论等的运用更不多。研究方式的局限,影响了红色文化研究的效度,也使得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变化形态时,红色文化难以高效追击。

(三)宣传方式有待改进

宣传方式滞后是制约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能力的外在原因。一是红色文化的宣传方法有待改进。影视剧、小说、诗歌、散文、歌舞、宣传画、演讲等是红色文化宣传的经典方法,这些方法具有重视宏观叙事、注重正面引导、强调价值导向的优势,但也存在互动性差、及时性弱的缺点。如果不能及时改进宣传的方法,采用新颖的形式,很难唤起人们的兴趣,甚至可能引发人们的厌倦情绪。二是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有待拓展。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的使用上,红色文化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在网络平台的拓展上,红色文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的应用上就显得比较迟缓。三是红色文化的宣传话语有待优化。文艺宣传工作者曾创造了很多反映时代特点的经典表达,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斗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话语表达呆板、灌输明显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不优化语言表达方式,很难吸引多元化群体的关注。

(四)教育模式有待创新

教育模式创新不够是制约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能力的重要原因。一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有待创新。在教育方式上,主要是专题报告、参观遗址、阅读报刊、集体观影、文艺演出、主题征文、重温誓词等类型。在效果考核上,主要是学习交流、心得体会、观后感、拍照、新闻宣传等途径。这些学习考核的方式具有重点突出、便于组织的优势,但也存在模式化、形式化的弊端。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学习考核,采用这样的方式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机制有待健全。在政策举措上,存在长期规划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的问题。在教育活动上,存在重要时间节点安排的多,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组织的少的问题。在地位作用上,作为其他活动的组成部分的多,系统的专题的少。在发展定位上,对功能性作用强调的多,对总体目标和层次要求关注的少。这就使得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时,红色文化缺乏强大支持。三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有待拓展。对红色历史、红色事件、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的介绍多,对红色文化的意义、价值、传承、发展等的教育少;对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的讲述多,对传承弘扬价值的阐述少。这就使得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时,红色文化的理论性时代性不够。

四、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路径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红色文化必须开阔视野,创新思路,优化手段,健全机制,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一)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体系

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的运行机制,是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是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体系。要组织制定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的长期规划,增强资源建设的组织性和计划性;组织开展红色文物的抢救和征集活动,修缮旧的文物资源,发掘新的文化类型;组织开展专题采风,挖掘新的民间故事、英雄事迹,创作新的文艺作品,激活静态文物的潜在价值;组织修订和完善红色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夯实红色文化保护的制度基础。开发体系建立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资源就更多了。二是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的共享体系。要进一步理顺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关系,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监督有力的管理制度。要加强红色资源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各具特色、相互配合、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要完善红色文化单位、教育宣传机构、民间学会协会等的联动关系,形成互动积极、协调顺畅、关系融洽的协同机制。共享体系完善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合力就更大了。三是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体系。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红色文化的建设和保护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虚拟化处理。网络体系健全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领域就更广了。

(二)深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

深入的理论研究、彻底的理论解释,是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大底气。一是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等维度,拓展红色文化的研究视野;从基本构成、核心内涵、发展规律等方面,完善红色文化的研究框架;从史料分析、实证研究、个案分析、理论阐释等角度,优化红色文化的研究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深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底气就更足了。二是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研究。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系统梳理红色文化的形成历史、作用机制和发展脉络,总结红色文化的形成规律、建设经验和发展规律,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承机制和限制因素等。发展历史研究广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自信心就更强了。三是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要通过专家论坛、立项公关、专题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探究红色文化在培育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的价值。时代价值研究多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就更高了。

(三)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

新颖的宣传形式、活泼的话语表达,是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方式。一是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要将红色故事、史料、传记、文物等,改编为高质量文艺作品,增强红色文化的艺术性。对经典的影视剧、小说、诗歌、宣传画等进行再次创作,从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进行解读,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通过视频、动画、动漫、文创、公众号等,创作高水平的作品,增强红色文化的科技感。传播形式新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效果就更好了。二是整合红色文化的宣讲队伍。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壮大专职宣传队伍建设。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宣传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人文底蕴。要拓展宣传队伍的来源,建立党政干部、社科专家、行业骨干相结合的兼职宣讲队伍。宣传队伍强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力量就更强了。三是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话语。程式化的话语缺乏吸引力,夸大式的话语缺乏说服力,机械性的话语缺乏亲和力,要用时代性话语叙述经典的故事,用通俗性话语讲述深刻的道理,用人文性话语表达深重的情感。宣传话语亲了,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就更大了。

(四)改革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鲜活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机制,是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一是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制作红色文化的学习活页,建立口述历史的资料库,以“鲜活”的素材,表达“静态”的历史;创作红色文化的微视频、微故事、微评论,以“微小”的形态,展现“宏大”的脉络;组织红色文化的寻亲活动,编写通俗读本,以“百姓”的视角,叙述“英雄”的壮举。二是健全红色文化的教育机制。制定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期规划,确立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责任和考核指标;要加快社区红色书屋的建设,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社区工作;建立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建立企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拓展红色文化的教育深度。加强基本理论的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刻性;加强发展历史的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历史感;加强时代价值的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性;加强传承责任的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使命感。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红色历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追忆红色浪漫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