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9-09 02:21杨昕教授朱梦佳鲁永进副教授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商业会计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核算校企

杨昕(教授) 朱梦佳 鲁永进(副教授)(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一、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迈向中高端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要立足于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而当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依然突出,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中许多重复性高、流程性强的财务工作逐渐由财务机器人替代完成。面对越来越复杂且不可预测的环境,财务人员必须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运用专业判断来评价数据和做出决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人才供给侧改革,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动教学、实训梯度融合,通过构建“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协同育人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表现为短期化、浅层次,缺少持久而深入的融合。校企合作中单个项目的合作较多,项目完成则合作终止,缺乏长期性。不少学校在校企合作上流于形式,不求实效;一些企业与学校合作是为了推销产品或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这与校企合作育人的初衷相悖。校企未找准利益交集导致合作动力不足,缺少使双方牵手互动的中间人,缺乏常态化合作育人运行机制,这些都是制约校企合作走向深入的重要因素。总之,缺少稳定有效的协同育人平台,是校企合作面临的普遍问题。

(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

目前职业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传统会计技能、手工实务和核算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出纳、核算、办税、资金管理、仓库核算、统计等工作。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简单的会计记账工作逐渐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替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也要求会计人员从核算型、单一型向管理型、复合型转变。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跨界”人才。偏重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难以向智能财务背景下的企业提供真正所需的会计人才。

(三)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实际经营业务脱节

企业不仅需要处理财务数据,还要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企业业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业财融合能力、财税政策解读能力和财务分析管理能力。而会计实训课程设置却重“核算”,缺乏管理会计类实训课程;重“手工实务”,缺乏计算机操作类实训课程;重“传统会计技能”,忽视会计与企业业务的融合;重“学校实训”,忽视企业实训与学校实训的内在联系,实训教学缺少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工作任务,停留于模拟仿真阶段。学校实训课程与企业经营业务没有模块化地相互嵌入,且缺少能力培养的梯度。

(四)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单一阻碍学生发展提升

传统的会计实训教学过多采用“教学做”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任务驱动,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训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不深,教学效率不高。传统案例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校教师,较为单一,企业导师的评价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对校内学习情况的评价多,对校外实践的评价少。评价重视考核“硬技能”,对诚信、合作等“软素质”的评价不够。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提升不利,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融合度不高的问题,职业院校应积极调研智能财务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探索构建对接智能财务的会计专业“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专业“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

该体系采用“品牌专业+优质企业”紧密合作的方式,实行校企“双主体”培养,发挥学校品牌专业和地方优质企业的叠加优势,以“学校实训教学”为一“轮”驱动,“企业实训教学”为另一“轮”驱动。围绕“重诚信,精核算,通业务,会管理”的企业需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制特点,按照实训课程“会写算知文化→精核算能办税→通业务会分析→懂规划会管理”的阶段培养目标,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联动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依托高水平示范性会计实训基地,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机对接,使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了解会计行业形势变化,学会处理多重复杂的会计业务,提高岗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由此形成了“基础应用能力→财税核算能力→业财融合能力→财务规划能力”四级阶梯的进阶式能力培养实训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开展广泛调研,确定会计专业“重诚信,精核算,通业务,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指出:“要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随着大数据、财务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出现,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有研究认为,有40%的大型企业采用了RPA自动化软件工具,财会人员必须接受财务机器人的挑战,通过学习重构自身的财会核心能力,做财务机器人不会做的管理事务。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业财融合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

职业院校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会计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由核算监督为主的技能型向参与企业业务和流程优化的管理型拓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重诚信,精核算,通业务,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一总目标,形成实训课程“会写算知文化→精核算能办税→通业务会分析→懂规划会管理”的分项目标。

(二)校企共商共定,构建“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职业院校应根据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财税核算能力的会计核算类课程向培养学生业财融合能力、财务规划能力的企业管理类课程递进提升。以培养智商、财商、情商为导向,按照知识模块与工作任务有机对应、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有机对接、知识运用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实训与企业实训有机融合的思路,依据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任务,科学整合和序化知识、技能和能力模块,构建呈阶梯式上升的会计专业“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析,合力打造“学校联合企业课程”,努力建立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校企课程,围绕企业重要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展开培训。学校与企业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共创课程体系、共构教学模式、共编实训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共评学生成绩、共培双师教师、共育有用之才。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手脑并用、学做合一”,通过学习《会计基本技能》《岗位实训》等学校实训课程和《企业管理实训》《企业创新创业实训》等企业实训课程,学会处理多重复杂的会计业务,提高岗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校企共研共建实训课程,将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资源优质丰富、充分开放共享、服务教学重点为基本目标,注重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形成与四阶能力相匹配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会计专业课程资源。

(三)推行“做学教合一”,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三环六步”教学实施体系

1.推行“做学教合一”模式。会计实训作为整个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颇为关键的一环,是推进整个会计业态发展的强大动力。职业院校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重构,借鉴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做”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是职业教育进行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学”是指与“先做”连贯衔接的学习,是由“做”而引发的后续学习。它与“先学”不同,学生感受到了理论学习与职业紧密联系,体会到了“学”的价值和必要性。“教”不是泛泛而教,而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教,使学生由记忆、理解、接受的被动性学习,变为行动和建构的主动学习。“做学教合一”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做”和“学”过程中产生的需要,适时跟进教学行为,实施教学引导,使“做学教合一”成为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之间密切互动的纽带。

2.实施“三环六步”教学法。“三环六步”教学法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普遍应用,打破“教室”的概念,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网络资源、教室、实训室、行业企业等多种空间融入“大课堂”,构建立体、开放的全新教学时空。“三环节”是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六步骤”是指“预学初探”“概括要点”“模拟训练”“总结评价”“巩固训练”“拓展提高”六个阶段。依次达成六大目标:初识工作情景、了解学习内容、熟悉操作流程、会做业务处理、熟做业务处理、精做会计处理。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实践主线、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

(四)对接职业标准,建立“形成性、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对接职业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评价改革的方向,将考核内容从传统的以知识点记忆为主,改为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以学校为单一考核主体的做法,采用“校内学习评价与企业实践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出“形成性、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基础应用能力、财税核算能力、业财融合能力、财务规划能力的阶段性达成度,实现“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

通过组织校内专业技能天天测,参加财政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评价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通过校内实训课程“项目考核+学期考试”、企业专家给学生仿真账打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财税核算能力”;通过校内实训课程“企业模拟经营实战+阶段考试”“工学交替”实践能力鉴定来评价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通过校内实训课程“企业创新创业实战”“企业顶岗”实践能力鉴定来评价学生的“财务规划能力”。通过科学评价实训效果,激励学生提升业务处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多措并举,建立稳定完善的保障体系

1.建立三方联动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问题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根据国家及省市出台的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由行业协会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学校育人过程,学校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合作共赢,校企共建信息交流平台、双师工作平台及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校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打造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环境,形成全流程、全覆盖的会计实训体系。

2.建设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办发[2017]95号文指出:“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建设集全真实景教学与企业实践于一体、体现智能财务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创设实战教学情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形成会计专业师生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实现仿真模拟向全真实操转变,教师向“财务经理”转变,学生向“会计职员”转变,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平台。

3.健全实训课程体系的制度保障。为完善“双轮驱动,四阶递进”实训课程体系的支撑系统,学校应出台有关会计专业教师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开发与实施、经费保障和质量评价的方案、规章制度。如《专业教师“会计电算化”能力提升培训方案》《信息化教学推进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实施细则》《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及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与管理办法》《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与管理办法》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对实训课程体系的推进落实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核算校企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