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玉
广东省广州市初中英语使用的上海牛津版(沪教版)教材在编排上以话题为主线,以“模块—单元”为构架,每个模块均包含两个话题接近的单元,每个模块的最后一堂课是Project(课题)。Project通过设置一项与模块主题有关联的课题,要求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调查、专访及从书刊、媒体、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等方式完成课题并展示,旨在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教材使用建议,Project属于选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开展Project教学,主要原因是耗时和活动实施困难;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Project对考试评价的作用不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评价要全面考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英语试题要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社会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看、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 2020)。《课程标准》指明了英语学科的评价理念与命题方向,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处于汉语交际环境中,运用英语交流和解决问题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语用环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roject高度契合基于素养培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在开展英语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Project与深度学习“挑战性主题任务”和“活动推进”的理念高度吻合,在引领教师从单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引申至教育领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将教学改进的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深度理解、实践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郑葳、刘月霞2018)。2014年,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研究开发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深度学习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刘月霞、郭华 2018)。
深度学习倡导以“大任务”“大主题”为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并提供“深度学习实践模型”,为广大教师进行单元设计作指引(见下页图1)。该模型抓住教学中最基本的四个要素:主题、目标、活动和评价,形象地体现了这四个核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严密逻辑关系。以该模型指导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生成性,实现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评一体化(刘月霞、郭华 2018)。
图1:深度学习实践模型
如何把“深度学习实践模型”运用到英语学科?教学发现,Project与深度学习单元设计模型之间有很大关联。教师在每个单元末进行Project教学(又称“单元综合展示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步理清基于Project的英语单元教学思路。
“主题”是深度学习的四要素之一。单元学习主题根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体现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想与方法深化、认识世界方式丰富,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单元学习主题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大概念、大任务、项目问题、论题、话题或情景化短语等(刘月霞、郭华 2018)。语言学习的意义在于运用,《课程标准》提出在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有意义且贴近其生活经验的主题,使其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 2020)。因此,英语学科单元学习主题可以以“大任务”形式呈现。
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构想主题大任务,即从语用角度思考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后能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深度学习概念中提到的“挑战性的主题大任务”,而这个主题大任务要在单元综合展示课Project中具体落实。
在确定主题大任务后,教师要思考如何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主题大任务。这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方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和杰伊(Grant&Jay 2017)提出的逆向设计法,是教师从最终的结果和预期的目标出发,对学生学习要求及为达到此要求而实施的教学(如手段和方法等)设计课程。
教师运用逆向设计法设置单元学习目标。首先,把Project包含的知识、技能、策略等作为单元终结目标,分析学生现有水平与终结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思考:需要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顺序如何?各项学习活动中需要运用哪些课本及课外资源?对达成单元终极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解,设置若干个单元阶段性目标。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深度学习单元教学倡导以活动推进的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次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教育部 2020)。作为单元最后的综合展示课,Project最能凸显深度学习单元教学“活动推进”的教学理念。
Project是学生在新情境下自主构建和迁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课。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角度来看,Project的活动主要是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要设计创作、展示、辩论、评价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Project活动具有综合性,学生要完成情境复杂的挑战性主题大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单元所学词汇、句型、语篇结构、语法及跨学科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演、评等技能解决问题。同时,Project一般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观察、评价和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性。
选取沪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的单元设计及Project课堂实施案例,探讨基于Project的深度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步骤及整体视角下Project的课堂实施。
1.基于教材与学情,设计主题大任务
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对应Module 3 Culture and history中的Culture部分,让学生从教育交换生的视角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教育交流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教育交流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及采取应对措施。
经调查,个别学生有出国旅游的经历,无学生有出国参与教育交流或文化体验的经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感兴趣。教师把单元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和兴趣需求建立密切联系,构想单元主题大任务:Let’s apply for an educational exchange。Project活动为学生参加一场模拟海外游学答辩会,主题大任务的构想来源于单元话题且高于单元话题,将育人目标有机融入主题大任务,旨在引导其学习、理解和鉴赏中西方优秀文化,培养其文化理解与包容意识,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主题意义契合《课程标准》要求,任务真实、有意义,能够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
2.基于主题大任务,整合学习内容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中心,重新梳理与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取舍与调整的依据,建构各教学材料与主题之间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线。在Project中,学生要用英语就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应对措施展开交流。教材内容包含国外学生体验我国文化的内容,如筷子、太极、书法等,却没有我国学生体验国外文化的内容。因此,增补两篇拓展阅读,分别是我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和印度游学的见闻,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并以这两个游学篇章为蓝本,仿照教材More Practice的教育交流项目海报改编,制作教育交换项目海报,并再次运用在Project中。
3.运用逆向设计法,制订单元学习目标
在确定主题大任务后,以Project为单元终极目标,运用逆向设计法对终极目标进行分解,制订层层递进的单元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将获取的知识、技能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转化为能力,最终形成素养,具体见图2。
图2:单元学习目标
在阶段性目标一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关于教育交流项目的语篇,了解教育交流项目的内容和存在的一些文化冲突现象及应对方法,积累话题词汇形成观点;在阶段性目标二中,学生通过参与情境活动,形成口头表达教育交换活动、文化冲突及应对方法的能力;在阶段性目标三中,学生根据一份教育交流活动安排表撰写活动报告,内容涉及教育交流的活动、文化体验、文化冲突及应对方法。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基于主题意义逐步深入探究,最终完成“参加海外游学答辩会”主题大任务。
活动一:阅读游学海报,选择游学项目
教师呈现澳大利亚和印度教育交换项目海报,将学生引入情境,通过提问项目目的地、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引导学生快速了解两则广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要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使学生接触真实多样的语篇材料,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教育部 2020)。游学项目海报属于多模态语篇,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了新鲜、真实的阅读体验,为模拟游学答辩会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也为接下来的答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语言支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插图和标题提高阅读效率,总结广告海报类的语篇特征。通过“问题链”获取和梳理语篇关键信息后,提问学生:“Which programme would you like to join?”引导他们结合海报内容与自身兴趣,自然过渡到活动二。
活动二:填写教育交流活动申请表,作口头自我介绍
教师呈现申请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填写申请表,着重引导他们根据海报中的教育交流活动写“申请理由”,猜测和学习生词nationality、educational background、duration、signature 的含义。在学生完成申请表后,教师让他们口头汇报申请表,并请个别学生展示。
【设计说明】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还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填写英文表格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填写英文出国游学申请表”引导学生把游学广告内容与自身爱好和学习需求相结合,经过分析与判断选择目的地,从而培养其初步的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学生在“填申请表”和“口头自我介绍”活动中巩固运用 be born、live in、come from、be good at、I want to apply for...because...等目标语言知识,提升语言学习技能。“口头自我介绍”和“游学理由陈述”将在接下来模拟答辩再次用到,为活动三作铺垫,降低学习难度,体现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语言知识互为铺垫和技能培养螺旋式上升。
活动三:参加游学答辩会,进行真实交际互动
1.活动分组及前期准备
学生被分为四个组,分别是澳大利亚专家组、印度专家组、澳大利亚申请者和印度申请者。为营造真实的答辩会现场氛围,对课堂座位布局作适当调整,专家组面向全体申请者而坐。
教师须提前指导专家组学生,根据面试要求准备内容、句式多样的答辩问题,以及引导他们根据申请者的陈述或回答进行“现场追问”,使沟通互动更真实、有效。
2.宣布答辩会流程(见图3)和评价标准(见下表)
图3:海外游学答辩会流程
海外游学答辩评价表
【设计说明】教学评价很有特色,专家组判断学生是否取得offer是生生评价。评价活动自然融入在学生的答辩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在单元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清晰、明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评价标准,以便他们可以随时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刘月霞、郭华 2018)。在活动前公布本活动的评价标准,评价维度对应学习目标,不仅设置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层面的评价维度,如观点、词汇、短语、语音、语调,还关注面试礼仪,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模拟游学答辩
学生依次出场,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并回答专家组的问题。学生感觉既新鲜又紧张,能够积极参与活动。答辩结束后,学生紧张地等待专家组宣布结果。专家组结合“评价标准”评价申请者的英语答辩表现,判断其是否通过答辩。以下是某个学生与专家组的对话:
J1:Which country are you going for the educational exchange?
S:Australia.
J1:Why?
S:Because I lik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animals.I want to feed koalas.
J2:Do you know what culture shocks you will meet when you are in Australia?
S:Yes.I have learn some from the internet.For example,the Australians call each other with only names,even a student can call the teacher’s name.Nobody will think it is impolite.
J2:How will you get over the culture shock?Will you call the teachers’name?
S:No,I won’t.I will still call them Mr.or Mrs to show my respect.
J3:If an Australia student come to your school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what kind of Chinese cultural activities will you show to him?
S:I will tell them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such as Chinese New Year,Dragon boat festival.
J4:You did a good job.You have done some research about Australia.You will have your own idea about how to call teachers.It’s good.We decide to give you offer.Congratulations!
S:Thank you!
【设计说明】学生在“海外游学答辩会”语境中扮演答辩者和专家角色,开展合作和情境交流活动。答辩者需要梳理整合和分析判断单元所学话题、单词、短语、句型及课内外学习的关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知识,提取信息,迁移创新,完成答辩任务。该学生在答辩中就“澳大利亚对长者直呼其名的文化差异”表示自己会按照中国的习惯尊称长者,体现理性表达观点和尊敬师长的积极价值观。
活动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创造”“内化与交流”的基本特征。整堂课上,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活动,体验用英语进行海外游学答辩的过程,通过互动与交流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理解并表达出来,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新问题(王蔷、孙微微,等 2021)。
活动体现了深度学习“价值与评判”的特征,使学生交流、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向外国学生宣传我国优秀文化,在培养文化包容意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
在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Project是落实单元主题大任务,检验单元学习效果的重要课型,也是整个单元中最受师生欢迎的课型。学生在具有挑战的主题大任务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设计中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激发教学创新。教师在Project教学中要注意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并重,以及活动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