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2022-09-08 07:14董立锋樊红兵王松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性休克补液限制性

董立锋 樊红兵 王松云

(1.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渑池 472400;2.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3.洛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9)

急诊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低血量休克,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主要原因是机体主要器官在外力作用下受损出血,导致有效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发体内供血、供氧不足,其严重程度与失血量和速度有较大关系,若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1,2]。

目前液体复苏属于急诊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而及时有效的液体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复苏至关重要。早期临床上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时主张在短时间内为其大量补充液体,其可快速补充患者流失的液体,增加患者血容量,保证患者的血氧供应和循环,减少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正常血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4]。

有研究表明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的出血症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前,应对其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因此本研究针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5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1)。其中研究组女20例,男2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1.45±4.38岁;受伤原因:暴力13例,交通事故31例。对照组女18例,男2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1.81±.53岁;受伤原因:暴力14例,交通事故27例。纳入标准:符合急诊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5];两组患者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患有其他系统疾病或者存在恶性肿瘤者;创伤前有其他部位外伤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评估病情,判断出血、休克程度,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对有活动性出血者进行快速物理止血;建立静脉通路,以备补液。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快速为其补充足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输注比例为3:1),输液的速度为1~1.5 L·h-1,保证其2 h 内的补液量需达到2000 mL,将其收缩压保持在 100 mmHg (1 mmHg=0.133 kPa)以上。

研究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快速为其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输注比例为3:1),输液的速度为1~1.5 L·h-1(待患者的血压明显升高后可适当减慢输注的速度)。对于轻度、中度休克患者,将其补液总量控制在1 500~1 750 mL之间。对于重度休克患者,将其补液总量控制在2500~3000 mL之间。将患者的收缩压保持在80~90 mmHg之间,将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保持在50~60 mmHg之间。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B超引导下在右侧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使用床旁监护仪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MAP、心率(Heart Rate,HR)。

1.3.2 BNP水平

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时,收集空腹静脉血 5 mL,放置在 EDTA 抗凝试管中,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后立即进行检测。使用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BNP水平。试剂盒购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

1.3.3 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VP、MAP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R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SD)

表1 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 CVP(mmH2O) MAP(mmHg) HR(次·min-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7.93±2.31 12.10±3.68△ 62.35±9.05 81.34±8.05△ 138.69±5.39 116.59±3.64△研究组 44 7.35±2.80 15.34±3.97*△ 61.96±9.36 93.69±9.34*△ 138.04±5.62 98.31±4.05*△

2.2 两组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BNP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BNP水平变化(±SD)

表2 比较两组BNP水平变化(±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 BNP水平(pg·mL-1)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52.36±0.76 82.63±0.29△研究组 44 52.29±0.82 123.05±0.2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医治时出现并发症共2例,其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窘迫综合

征,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80,P<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属于常见危急重症,是一种全身性的急性缺血缺氧性损害,是因为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刺激,致使人体重要器官出现损伤出血症状,从而导致其机体的有效血液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休克现象[1,2]。

临床治疗创伤性休克常用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机体循环功能,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常规的液体复苏疗法又叫充分液体复苏疗法,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为患者补充足量的液体,以恢复其机体的循环血量,将其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3,4]。但研究发现[6],大量补液可能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凝血功能减弱,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且由于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稳态,引起酸中毒,加重组织、器官缺氧。尤其在非控制性出血休克的患者中,大量液体的输入可能导致血管内灌注压增高,使原本因出血而保护性痉挛的血管重新开放,甚至将已形成的栓子冲落,从而加重出血。同时大量补液可能会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荷,增加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一种新的复苏理念,该治疗方法主张限制液体输入速度与输入量,将患者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以保护机体,促进恢复。吴泽华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进行比较,认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更高。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各器官血氧供应基本需要,保证器官血液灌流,从而维持人体的血容量,来提供机体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同时能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及减少酸中毒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对患者机体自身凝血机制的不利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

BNP是一种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多肽类神经激素,研究显示其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血浆容量的变化有关,可作为评估容量状态的指标[9]。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BNP水平。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BN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性休克补液限制性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怎样用好口服补液盐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