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芳,田昌琴,俞 琦,黄慧兰,陶明芬
(1.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皖南医学院 研究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3.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a.心理科;b.血液净化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1)
现阶段,我国约有89.5%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截止2017年底,我国正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数量已达51万[1]。MHD虽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等。疾病的威胁性、各种并发症及沉重的经济负担都会影响MHD患者的生存质量[2]。希望和自我管理行为是影响MH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3]。MHD患者因长期患病导致部分生理和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对他人及社会依赖性逐渐增强,他人及社会的支持能为其精神及生活提供强大支撑。本研究结合MHD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现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帮助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20年3~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3人,女性92人;年龄30~94(62.5±14.3)岁,根据胡宏兵的研究[4]按年龄分为3组,其中<55岁者64例,55~70岁者80例,>70岁者61例。入组标准:①透析时间≥3个月;②每周定期规律透析者;③神志清晰,沟通和理解能力无问题;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由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和心理学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对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专业培训。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解释。根据样本筛查标准,对及时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并发症状况、透析龄、透析次数、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内容。
1.3.2 MH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 采用由宋艺君[5]于2009年编制的版本。量表包括4个维度:问题解决、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和情绪处理。得分越高者,表示自我管理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7,重测信度为0.86。
1.3.3 Herth希望量表 采用Herth[6]1991年编制的版本。量表包括3个维度:积极态度(T)、积极行动(P)和亲密关系(I)。得分越高者,表示希望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7,重测信度为0.92。
1.3.4 社会支持量表(SSRS) 采用肖水源等[7]编制和修订的版本。量表包括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越高者,表示社会支持度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25~0.896,信效度良好。
2.1 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本研究MHD患者(n=205)的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与李飞霞等[8]对MHD患者的调查结果(n=102)对比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比值(P<0.001);男性患者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女性(P<0.05);年龄低于55岁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高于55岁以上的患者(P<0.05);透析年份6~10年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高于透析龄<6年、>10年的患者(P<0.05),见表1、2。
表1 本研究MHD患者与既往研究自我管理得分情况比较
表2 不同特征的MHD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2.2 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希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态度维度、行动维度和关系维度)均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P<0.05)。MHD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也均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MHD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与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2.3 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显示,影响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年龄、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和支持利用度。患者的年龄与自我管理呈负关联(P<0.05),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关联(P<0.05),见表4。
表4 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n=205)
3.1 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分析 MHD患者通过自我管理行为能更好地执行自我护理、自觉监测症状以减少并发症和保持积极心理状态等,以提高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9]。本研究中MH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得分状况低于相关研究[8]。本研究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执行自我护理得分最高,情绪处理得分最低。患者执行自我护理能力较高,能有效遵医嘱用药、控制饮水摄入量和处理一些常见症状,减轻对照顾者的依赖;但是患者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较低,这可能与患者长期存在症状负担而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有关。因此,医务工作者需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MHD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协助患者培养健康心理,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和情绪处理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3.2 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希望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调节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身心状态,在慢性病的长期治疗中有重要作用[10]。本研究发现MHD患者的自我管理与希望呈正相关,希望水平越高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希望水平越低,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差。希望水平越高的个体,在治疗过程中多通过采取积极行动、保持积极的态度等,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恢复身体健康,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而希望水平越低的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缺乏信心、缺少解决问题的动力,其自我管理能力也越差。本研究中,希望维度中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是影响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能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本研究中MHD患者的自我管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11],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父母情绪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进而影响到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意愿。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为患者构建出愉悦的生活环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中,社会支持维度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说明个体仅仅获得主观和客观支持是不够的,如何将社会支持化为己用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在治疗过程中为MHD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使患者可以将医务工作者提供的支持运用到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并且通过影响患者的家属、好友和各类社会团体等,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以此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
综上所述,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希望和社会支持的作用对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MHD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现状,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寻求有效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干预措施,除了完成基本的医疗护理,还应从内在提升其希望水平,从外在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以此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