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河南籍作曲家方可杰的创作生涯起始于1978年,作为小提琴演奏员的他当时自学作曲理论并开始尝试创作。歌曲是众多艺术门类中最易于普及与传播的一种艺术体裁,同时对于写作来讲也是较容易把握的一种形式。1978年创作的幼儿歌曲《从小就要爱学习》是方可杰声乐作品的处女作。从第一首幼儿歌曲的萌发至今,纵观方可杰的55首声乐作品,幼儿歌曲、独唱、小组唱、大合唱、组歌、戏歌、民族歌剧等多种体裁均有涉猎。他的多部作品获奖并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播出,众多歌唱家均演唱过他的作品。独唱《商厦姑娘》《活得真自在》《洛阳情怀》《未来更光彩》《白马寺畅想》《黄河起浪九丈九》,混声合唱《祖国永远的春天》《光荣属于新时代》等作品均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过。无伴奏合唱《禅》,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录音演唱。从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可杰的作品立意深刻,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作品除了表达作曲家自身的艺术情怀,更多的是立足于河南这片热土,表达对家乡的无限赞美和热爱,如戏歌《梨园春》《岳飞·满江红》,歌曲《啊!小浪底》《让中原告诉世界》《龙门抒怀》《登封放歌》等。
方可杰对合唱创作的理解始终与时代同步,在主旋律作品、生活情感作品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作品小组领唱与混声合唱《春天来了》创作于1996年,作品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而创作。其由河南省著名诗人王怀让作词,几经易稿,歌词大气且富有诗意。方可杰的音乐创作贴合歌词,呈现出豪迈的激情、载歌载舞的动感、朗朗上口的旋律。由韩梅、袁铮、马俊芳、翟学京、胡松华、韩磊、吕继宏、罗天婵首唱。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办公室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同时向全国征集歌曲,《春天来了》从1284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全国征歌一等奖,并在天安门广场群众联欢晚会上播出。随后,该作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办公室编印成册并出版。歌曲具有强烈的群众性特点,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音调抒发了河南人民对21世纪的展望和自信。河南省多个合唱团曾将这首作品搬上舞台,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乐曲采用无再现二段曲式结构,巧妙的合尾手法让两段音乐更具统一性。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可以体现出作曲家的精心布局,不论是调式还是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搭配,都是经过巧妙构思的。整首作品篇幅不长,一共42小节,是典型的二部结构,其中引子一共11小节,乐段A共11小节,乐段B篇幅稍长,4个乐句占20小节。曲式图式如下:
引子(1—11小节):慢起的引子,降B大调,四四拍,微风徐徐,行如流水,如同春天拂面而来,轻轻地走到我们身边。合唱声部以P的力度进入,下行分解和弦的伴奏如同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随后歌词“春天来了”在女高、女低声部和领唱之间呼应,如同回音式的期待。旋律采用上行模进的手法,音区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强,在第9小节力度达到最高潮点f,和声上运用II级和弦,随后出现变化音4,和声色彩由小三变为大三,离调至属调F大调,达到引子的最高潮,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及强烈的期待感,这时音乐戛然而止,突转八六拍子,伴随热情的快板进入引子的第二部分。快速的八六拍,舞蹈性的节奏,预示春已然到来,人们在春天里舞着、跳着。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布局形成一种音区范围较大的演唱,充分地拓展了合唱演唱的音效,并且在作品中充分利用力度,形成了音响层次丰富、表现力极强的效果,在演唱中让听众仿佛感受到春天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在向我们慢慢地走来,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步伐,感受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段(12—22小节):4+4两句平行乐段,方整性结构,降B大调,音乐欢快、明朗。第一句a: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房檐下的冰消了。抛物线的级进配合活力四射的大跳旋律、节奏,如同百灵鸟般的旋律线条由女高音领唱声部首先呈现(见谱例1)。随后第二句a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田野上的雪化了。歌词和第一句为排比关系,曲调上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抛物线的线条起伏性更大,至第8小节落到主音,和第一句形成呼应的关系,由男声领唱声部呈示,最终完满结束第一乐段。之后的乐句,整个合唱声部进来,可看作是补充性的乐句,歌词点题,以强有力的力度同音反复推出,两次强调“春天来了”之后,用大三和弦的分解和弦旋律再次完满结束第一段。
B段(23—42小节):音乐一进来在情绪上和第一段有所对比,节奏由第一段坚定的强拍进来改为大六度上行的弱起进来,音区和第一段相比低了一些,旋律线条显得更加的抒情,调性不变,仍为降B大调。第一句c乐句4小节:把房子的窗户全部打开,听万里奔腾百鸟鸣叫。首先由男声声部呈示,随后是女高声部的呼应,男高与女高一唱一和、一呼一应(见谱例2)。
第二乐句d乐句4小节:我们从春天走向收获的秋天,张开臂膀与新生活拥抱。由女声声部进来,音乐更加连贯,将音乐推向最高音G,开放结束。随后e句4小节,男声声部进行呼应,在半音进行的旋律中开放结束,力度渐强,出现点题句。最后一句,歌词重复三次“春天来了”对春进行赞美,仿佛带领听众真正走进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美好的场景。同时从旋律上观察,此句和第一段的结束句一样,起着点题补充的作用,两者又形成了远距离的呼应,合尾。
随后,乐曲经过间奏进入整首乐曲的反复部分,直至乐曲的最后,领唱的旋律层层递进,逐步通过调性发展,乐曲结束于最高音B音,将音乐情绪推向最高潮,铿锵有力地结束了全曲。整首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通过描绘春天到来的场景,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纵观整首作品,作曲手法简练,没有过多的变化音,基本都在调性自然音上进行,作为群众性歌曲,这更有利于作品的传唱。作曲家更多地追求各声部的对置和搭配、各种音色的变化和融合、各种音区的对比和衔接。整首作品洋溢着幸福、欢快的情绪。“方可杰的合唱作品运用鲜明的速度对比、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丰富而细致的配器色彩、离调的自然无痕,使得他的合唱色彩斑斓,达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在探索合唱的艺术创作中,将人声与器乐有机融于一体,以追求语言与音乐、形式与内容、声乐与器乐、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彰显了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三位一体的较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立足于河南的艺术家,方可杰的创作时刻体现出独特的河南地域风情,不仅如此,正如方可杰感谢河南电视台一般,河南人民与河南电视台同样对方可杰的作品予以认可:方可杰共创作声乐作品55首,大量作品在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播出。方可杰通过自己的创作,在河南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辐射影响,不仅如此,更向全国人民打开了一个了解河南声乐艺术的窗口。方可杰回忆称:当歌声在天安门广场响起时他心中无比感恩,感恩王怀让先生,感谢河南电视台,感谢祖国母亲。
附表 方可杰部分代表性声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