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贤斌,叶宏鹏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序言中指出: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1](p2-3)这表明新的历史决议在对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和经验教训上,坚持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但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所处的历史处境完全不同,因而,在与前两个决议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保持衔接的基础上,必然也有一些新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以下简称《决议说明》)中就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党的历史都作过总结和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这次全会决议要体现这些新认识。”[1](p81)
那么,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有哪些新认识、新论述呢?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分析,本文作一比较研究。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较前两个历史决议而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大历史观”来叙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重点是总结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经验教训,阐述“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充分肯定“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和“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2](p102)。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重点是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2](p229)。研读分析这两个历史决议文本,就会发现它们在论述的着力点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彻底否定错误的路线与理论,充分肯定并树立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拨乱反正”。这个“拨乱反正”都是“拨”前一时期的“乱”:第一个历史决议是要“拨”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间“左”倾错误之乱;第二个历史决议是要“拨”“十年浩劫”间“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理论之乱。基于此,这两个历史决议在叙述党的历史时,都是聚焦于某一个时间段,聚焦于具体而相关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明是非、析正反、定结论。
历史已证明这两个历史决议分别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作出了重要的理论与思想贡献。不仅如此,从党的历史经验总结、理论论述的文本产生与形成来看,这两个历史决议也为第三个历史决议用“大历史观”来总结中共百年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说明》中说:“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1](p80)。就是说,第三个历史决议一方面可以延续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与结论,另一方面又没有前两个历史决议所要面临的拨乱反正的任务,这样,新的历史决议完全可以超越前两个历史决议的聚焦与着力点,而采用新的历史观来总结历史。基于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处、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基于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第三个历史决议用了“大历史观”来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就与经验。
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用长时间段的尺度、宽广的空间视野,来分析历史的演进和发展,总结历史规律和经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要“树立大历史观”,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3](p14)。在《决议说明》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这次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p79)。学者黄一兵把“大历史观”概括为“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观”、“把握历史主动的历史观”、“认清历史主体的历史观”以及“洞察历史规律的历史观”[4]。
基于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大势与规律的大历史观,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提出了以下新论述、新观点: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主线,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第三个历史决议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对四个时期的论述与总结都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主线下阐明党的主要任务。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开篇即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p3)在前两个历史决议中,反帝反封建均有重要论述。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我们党始终一贯地领导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向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中国革命“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5](p1)。第二个历史决议说中国共产党“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5](p40);“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5](p43)显然,这两个历史决议都已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个历史决议基于革命胜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强调反帝反封建使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了,“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彰显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但是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上来论述。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p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任务的主旨。在新中国后的三个历史时期,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论述各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时,同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任务的主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p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p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1](p23)。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主线,不仅把党的四个历史时期融入一个大历史观之中,融入一个主题主线之中,也更实事求是地忠实于百年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的主流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清楚地指明了这一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以党的主体性、整体性的历史为视角,提炼和总结党的自我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思想上建党原则、民主集中制、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三大法宝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说明》中说:这个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1](p80)。因而,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党的自我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便成为重要内容,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不再聚焦具体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与评价。从第三个历史决议子目录标题也可以看出对党的整体性历史的聚焦,第五部分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第六部分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七部分标题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主题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具体的事件、会议与人物了。此外,从三个决议使用的相关词汇的频率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里,“党”“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出现次数如下表(1)根据三个历史决议电子文档检索汇成,其中“党”字的次数减去了“国民党”“反党”等词的出现次数。“国民党”在三个决议中出现的次数依次为:30、11、8;“反党”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2、0。:
第一个历史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党301358647中国共产党222641党中央62653文本字数(约)320003400036000
在三个历史决议总字数相近的情况下,第三个历史决议里“党”出现的次数较前两个历史决议的次数分别均达1倍左右,这足以说明其重点所在。此外,三个历史决议中人物名字出现的多寡也显示出这一趋向。在前两个历史决议中,除了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出现外,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瞿秋白、彭德怀、彭真、杨尚昆、陆定一、罗瑞卿等党内重要领导人的名字也分别出现过。而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党内只有党的指导思想的代表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位领导人的名字出现,党的其他重要领导人的名字不再出现,这样的书写,固然是要突出各个时期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但同时也是突出了党的整体性与主体性历史的论述与总结(2)陈独秀右倾错误、张国焘分裂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固定表述中的人名除外。。
正是着力于党的历史,第三个历史决议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思想上建党原则、民主集中制、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三大法宝。“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他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6]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小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成就与经验时,完全引用了习近平总记“七一讲话”中的这一论述,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弘扬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并“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p7)。将伟大建党精神、三大优良作风和三大法宝同时写进历史决议,这既表明它们是党的建设史上的重要经验与贡献,也表明党的建设成为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历史观”书写的表现。
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序言部分明确表示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1](p2-3)。这当然表明新的历史决议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经验教训上,会坚持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但坚持“基本论述和结论”,并不等于完全照抄。认真对比三个历史决议文本,我们会发现在论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经验教训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有新的论述与表达。
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部分,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发动“妇女运动”的表述。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1](p4)。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只写了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工人、青年和农民三大运动,没有提及“妇女运动”,而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没有相关表述[5](p2)。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党领导人民群众的运动中增加了“妇女运动”,既符合党的民主革命宗旨,也符合历史事实。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就指出,中国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之压迫,苦难深重[7](p31)。李大钊也提出妇女解放运动要融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去[8](p513-516)。建党初期,领导、发动妇女运动事实上已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22年7月,党二大就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党的三大、四大相应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这些文件成为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政策文件。为了领导妇女运动,党的三大后成立了中央妇女委员会,1924年5月党中央进一步成立了妇女部[9]。中国民主革命就是反帝反封以获得人民之解放,而中国妇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之中国所受压迫最深最重,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妇女运动的历史值得重视与书写,理应增写入历史决议。
更准确地表述了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在论述大革命失败原因部分,第三个历史决议沿用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结论,认定党内陈独秀右倾错误是重要原因,但对原因的论述及对错误性质的表述与之前有所不同。第一个历史决议对大革命失败原因的论述是“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5](p2);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论述是“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5](p41);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论述是“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1](p4)。第一个历史决议中的两个“拒绝”增加了陈独秀的责任,这与史实不符。当时中共是在共产国际领导下,陈独秀根本不可能有“拒绝”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指示之决断权力,相关历史资料也充分证明这一点。第二、三个历史决议不用“两个拒绝”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到了1990年代,陈独秀研究一度成为党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国内思想解放以及苏联解体后涉及中国大革命相关档案的公布,关于大革命的历史、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大革命失败等问题,通过研究,学界已经相当清楚了,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把陈独秀的错误视为“右倾投降主义”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关于是否存在陈独秀右倾错误问题仍有不同观点(3)参阅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右倾”问题》,《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2期;唐宝林:《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首壮丽赞歌——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难历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2期;朱志敏、宋传信、张红:《陈独秀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述评》,《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第三个历史决议放弃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表述,采用了“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表述。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接受学术界的研究共识,另一方面是尊重历史事实、总结重大历史经验教训的需要。面对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当时的党组织不能组织有效抵抗,党的主要领导者应该承担责任。共产国际固然有其更大责任,但基于是总结我们党自己的历史与经验,指出当时党的主要领导者事实上存在的错误倾向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增加了“古田会议”的论述。前两个历史决议在论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在陈述毛泽东开创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便列举了党创建的一系列根据地名。第三个历史决议延续了这一叙述,但增加了“古田会议”的论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1](p5)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因为古田会议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2](p43),它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10](p120)。概括而言,就是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2](p43)。这一原则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极为重要,在和平建设年代也同样重要。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这一部分对这次“新古田会议”也作了论述,“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政治建军作出部署,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全面加强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p53)。“新古田会议”在新时代延续与传承了古田会议的决议与经验,把“古田会议”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当然就十分必要。
更准确而全面地论述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第一个历史决议表述得很清楚: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5](p14)。第二个历史决议在总结时更清晰表述为: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p42)。第三个历史决议原原本本地延续这个论断。不仅如此,第三个历史决议还给予“遵义会议”以极高的“待遇”,专门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论述它。用一个自然段来论述遵义会议,从形式上可以说是承继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安排,在内容上则是综合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表达。第一个历史决议对遵义会议的表述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5](p14)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表述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5](p42)。第三个历史决议则表述为:“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1](p6)“开始了”“确立了”与“事实上确立了”所表达的意思当然是有差异的。“开始了”不代表“确立了”,“事实上确立了”不代表“名义”上“确立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确立了”前加上“事实上”的表述是采纳了党史学界研究的成果,是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在1980年代中期,学界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在党内的职务工作情况已经研究清楚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2](p59)。到1935年8月上旬,毛泽东代替周恩来成为中央军事工作的负责人[11]。也就是说遵义会议后,事实上毛泽东的意见主导了红军军事行动,但是,在职务这个“名义上”,毛泽东成为中央军事工作的负责人则是会后几个月后才最终确立。第三个历史决议增加“事实上”的表述当然就更符合历史事实。
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延续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同时,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总结,基于党的初心使命,用“大历史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主线来论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基于党史研究成果,更精准地论述了这一时期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