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琳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加强商业银行的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金融安全水平、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对银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清廉金融文化既有企业文化属性,又兼具金融行业特色,它既要严格遵循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价值取向,又要作为金融企业文化的专业文化部分与风险管理文化、合规文化等其他专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深度融合。作为专业文化,它包含着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即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
在理念层,清廉金融文化是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金融企业的个性特色,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并遵守的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价值理念体系,以及上述价值理念体系在金融企业相关内外部规章制度、员工行为方式、金融企业整体形象以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体现的总和。
在制度层,从合规角度出发,与清廉金融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党章、党纪、党规方面,主要涉及党的廉洁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二是法律法规方面,主要涉及《宪法》《刑法》《监察法》和《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三是监管制度和行业准则方面,主要涉及相关员工禁止性行为规定、行业员工职业操守等。四是金融企业自身建立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等,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办法》《中国建设银行员工亲属回避规定》等。
在行为层,清廉金融文化即员工践行廉洁文化理念的具体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的行为规范、思想意识形态和个人行为习惯等。
在物质层,清廉金融文化即规范的廉洁文化要素及表述,相关的视觉形象设计,以及为传播廉洁文化而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搭建的各类文化传播平台等。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
1.腐败案件特点
总体上,银行业是金融领域内职务犯罪发案集中领域,其腐败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涉及金额较大。鉴于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的专业领域,相较于其他实业领域几亿元的项目,金融机构一个信贷融资项目可达几十亿元。因此,金融企业高管或员工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资源谋取私利、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巨大的情况屡见不鲜,且破坏力较大。二是社会影响较为恶劣。许多案件存在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交织的现象,尤其是作为党委书记的高管,既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又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及职务犯罪。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其腐败案件中受损严重的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三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和隐蔽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发展成为牌照齐全,覆盖银行、保险、信托、期货、基金、资管、投资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化金融集团;一些涉案业务具有较强的金融专业性,并能较隐蔽地被掩盖于相关金融工具的应用或分业监管的空档之中,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四是“老虎”“苍蝇”兼具。根据中纪委网站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 的公开信息,有48名银行业高管、总行部门领导或一级分行领导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详见表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13人、2021年22人、2022年上半年13人,覆盖前中后台各业务条线。此外,银行业贫污挪用案例还存在网络式的窝案,并常见于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开平支行案)、信贷客户经理、基层网点销售人员和柜员等关键岗位员工。
表1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银行业领导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名单
2.主要行为表现
一是违反党的纪律,包括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例如,违规收送礼金礼品、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例如,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任人唯权、任人唯利、任人唯“圈”等,或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例如,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友谋利,与女性进行权色交易、与不法商人搞权钱交易,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纵容家属大肆收取财物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例如,违规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或越级插手具体项目等。二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大额)财物;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占(大额)公共财物等。
1.廉洁风险管控跟不上机构发展形势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H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时,英国《银行家》杂志年度排名最前的银行是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美欧银行。而到2020年,排名最前的银行已变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逐渐发展成为超大型金融集团,金融牌照齐全、本外币业务全覆盖、境内外机构遍及,管理模式、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全面风险状况、金融科技水平等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对银行业廉洁风险影响程度(风险暴露金额)的增大与影响范围(涉及客户、产品、行业、地域等)的扩展存在潜在影响。同时,外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及外部风险的传染渗透,也对银行业廉洁风险管控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
2.人员队伍壮大带来员工思想状况的复杂变化
从原中国银监会年报看,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明显,2006年为146.94万人,2017年发展至165.12万人,2019年则增长到182.78万人;而从六大行2017年至2019年的员工业务结构变化看,个人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营销业务等人员持续增长。上述业务条线资金相对密集、资源相对丰富,队伍人员年龄普遍年轻、自主意识强、个性特点鲜明,但规矩意识相对欠缺,易受外部环境干扰,且耐久抗压能力不足等。人员数量的增长和人员结构的变化,同样带来了银行员工廉洁风险特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司治理失效,例如,在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控制)模式中,银行充当了利益集团的“赋能工具”,成为利益输送的关键中转环节;二是风险合规管理失控,“三道防线”失责、失守;三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或执行力不足,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控制薄弱;四是监督制约失衡,检查流于形式,或内部监督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五是激励考核存在偏差,或问题责任追究不力,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等。
4.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党内监督缺失
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淡化、虚化、边缘化,直接导致政治生态恶化和经营管理偏向;二是管党治党“宽松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未能做到与业务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三是党内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尤其是“一把手”监督存在难题,同级监督、日常监督、制度执行监督等监督不力;四是违法违规违纪人员个人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滑坡,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命修身之本,道德法律意识淡薄,逾越法律底线。
当前银行业领域廉洁风险的严峻形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尚存在不足。理念层方面,多数法人机构未形成系统内统一的文化核心理念,或传导不够强烈、清晰;而所辖分支机构对理念认识不一、目标重点不一,且认识程度呈现出由上及下递减的趋势。制度层方面,相关制度建设的健全性或针对性不足(“牛栏关猫”),廉洁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行为层方面,主体责任落实不严,宣传教育实效性不足(基层一线员工“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明显),日常管理监督不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不实,执纪问责“宽松软”等。物质层方面,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组织不力、渠道不畅,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建设效果不佳或持续性不足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是在准确把握当前金融形势、深刻洞悉金融反腐和防控金融风险关系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从金融风险和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面对金融领域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国有商业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总体上,国有商业银行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应密切结合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努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加强反腐败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紧盯“关键少数”,扎紧扎牢监督网。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责任落实、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等常态、长效机制。
建立清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导向。在国有商业银行文化核心理念中,细化建立清廉金融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与风险文化、合规文化、信贷文化等理念一并落实,层层宣导。文化理念的设置应注意:1.导向性。包括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能够激励员工树立较高的清廉文化建设目标与标准,并迅速产生认同感与责任感。2.适宜性。应高度简洁明了,易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独有特征。3.稳定性。应正式发布并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显现历史传承,切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1.健全廉洁制度全流程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以来,党把制度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廉洁制度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制度体系内的重要部分。从制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全流程管理的“闭环”机制,从制度的设计、发布、培训,到执行、监督检查、事后评价,再到动态更新维护,要提高制度精准性和针对性,切实推进廉洁制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制度类型,包括完善廉洁教育性制度(岗位教育、正面先进宣传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等)、监督性制度(重大事项报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等)、预防性制度(廉洁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等)、惩治性制度(案件查处、违规违纪员工问责、专项治理机制等)等四类制度,以及党内廉洁行为和关键岗位员工廉洁行为规定等制度,从而构建起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廉洁制度体系。
2.健全廉洁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
廉洁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风险,与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密切相关,可适用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和相关工具。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廉洁风险管理,一要明确统一全系统范围内的廉洁风险偏好并及时监测,重点对超偏好的区域或业务条线加强监督,切实避免发生不同分支机构、不同业务条线廉洁风险偏好不一的现象。二要梳理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关键廉洁风险点及控制要求,对不同领域或业务条线的廉洁风险管理漏洞或制度空白开展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强化廉洁风险的事前识别评估与教育培训;探索运用风险计量技术,尝试对廉洁风险预期损失进行定量评估,并纳入操作风险中予以缓释。三要完善廉洁风险的定期监测机制,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风险报告、应对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强化廉洁风险的事中控制。四要制定并动态维护重大廉洁风险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及应对处置紧急或危机情况,有效保障发案机构的持续性业务经营。
各级机构和员工的廉洁行为表现直接体现了清廉文化教育、廉洁风险管理、廉洁行为监督的终极成果,应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注重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要注重抓好“三种教育”,即通过清廉金融文化理念的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员工的主动廉洁、有效廉洁的意识;通过廉洁制度的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员工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通过违法违规违纪案例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员工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二要有效落实“三个持续”,即持续抓好全体员工的定期教育、个人职业生涯关键时点的上岗任职教育,以及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节前教育。三要全面覆盖“三个层级”,一线经营机构层级的“最后一公里”教育要短、频、快、准,总分支行机关要避免“灯下黑”;基层党组织层级要规范有效,总分支行党委要率先践行;员工层级实现全覆盖,领导干部要重点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四要有效监督“三个环节”,即制度案例的学习环节、法纪掌握的测试环节、“外化于行”的执行环节。
2.注重提升监督全面性,推进廉洁制度执行监督的全面覆盖
一要坚持维护和完善监督体系,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党内监督责任全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不断释放全面从严、持续趋严的强烈信号,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提高识别风险和消除隐患的能力。二要压实党委纪委责任,各级党委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成为清廉金融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践行者和监督者;纪委承担监督专责,协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三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推进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四要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着力消除监督空白和盲区;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推进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内部审计和党内外监督协作配合,信息互通、监督互动,汇聚监督合力。
3.注重提升激励约束导向性
将机构与员工践行清廉文化的具体行为表现与其发展、绩效合理挂钩。一要坚决树立责任导向,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包括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组织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二要有效增强文化建设激励导向,将清廉行为表现和状况科学纳入绩效考核、党委主体责任考核等考评方案;细化具体奖惩标准和措施,鼓励正向激励、保留必要负向激励,鼓励体现持续性、避免只看短期利益,鼓励创新措施、提高激励实效性;探索实施清廉文化建设的激励措施。三要严格坚持问题导向,对内外部监督、业务检查和风险排查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完善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既要鼓励尽职免责,又要合理运用“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提升执纪问责严肃性,切实杜绝“破窗效应”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提升建设规划性和系统性
从机构层面定期制定、实施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规划或年度计划,设定建设目标、明确建设责任、落实建设措施、配置建设资源、清晰建设考核,并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范畴,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促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
2.树立鲜明文化品牌和视觉形象
作为一项专业文化,国有商业银行可树立自身鲜明的清廉金融文化品牌。同时,在企业视觉识别体系中,增加特别的视觉识别标识,合理展示于相关的内部员工手册、内部网、宣传展板、办公设施或环境、宣传教育与培训材料或微信公众号等,有效加强清廉金融文化核心理念的准确传导与记忆巩固。
3.拓展宣传教育渠道与载体
注重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地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好“三类平台”:一是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平台。线下教育包括党员之家、职工小家、晨夕会、工作例会、业务培训会和党员“三会一课”等平台,以及“面对面”谈心谈话、家访等形式,线上教育包括视频、微信、网络、短信等形式。二是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内部培训中心师资、员工兼职培训及自编自制等,外部资源平台包括地方廉洁教育基地和资源、政府机关和公检法、党校和院校教育机构、党建联建单位等。三是传统平台和新兴平台,包括报刊、书籍、影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电子刊物、微信、电子屏、手机APP等各类新媒体。
4.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与成果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文化主题教育、实施文化活动竞赛、设立定期文化讲堂等,并及时发布征文专刊、知识手册、书画作品、典型人物或廉洁故事、警示案例、微视频集等文化成果,有效提升银行员工对清廉金融文化的接受程度和文化认同感,从而全面营造健康良好的清廉金融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