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风险及保险应对策略

2022-09-07 08:55刘金霞河北开放大学
上海保险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保险公司

刘金霞 河北开放大学

高岚 河北经贸大学

一、引言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工信部先后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有4922家。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使命,中小企业被称为经济的“毛细血管”,是保就业、改民生、促发展的主力军。“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促进新时代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既有助于突破产业链、供应链中关键产品、核心技术、重点环节的瓶颈,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科技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使之向着“小巨人”“隐形冠军”甚至是世界领航企业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本文希望通过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细致分析,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提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对策建议,为“专精特新”企业夯实根基、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现状

按照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企业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其中,“专”是指企业能够采用其专有的技术或技艺打造出具有高专业性的产品,专注于细分领域,拒绝多元化的诱惑;“精”是指企业把精益求精作为自身生产发展的理念,建立起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生产制作流程,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和智力支持;“特”是指运用企业独特的技术、功能为各类消费群体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新”是指企业能够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专精特新”企业中发展的佼佼者,则会被推荐成为“小巨人”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笔者所能获得的信息不完整,难以对全部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分析。截至2022年4月24日,在我国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共有699家,这些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状况良好,能够反映“专精特新”企业的普遍特征,所以,本文以这699家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为样本,深入分析我国目前“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分布

通过汇总A股上市的699家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绝大多数,剔除制造业企业后,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和市值对比情况见图1、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制造业外,A股上市企业中,所在行业最多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图1 除制造业企业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

图2 除制造业企业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行业的市值对比情况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采矿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不多,但占据极高的市值,颇具发展前景。

(二)“专精特新”企业的地区分布

通过汇总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可以看出,“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偏远地区的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极少,具体分布见图3。

图3 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

(三)“专精特新”企业的属性分布

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属性分布见图4,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超过70%是民营企业。

图4 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属性分布情况

三、“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尽管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但不可否认的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成长依然面临着诸多风险。

(一)行业风险

在我国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中,有9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这意味着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行业壁垒。

首先,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和产业发展方面,由于政策性的限制,“专精特新”企业难以在此类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次,在自然垄断行业,比如交通、能源、烟草、金融业等,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这些行业对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禁锢,“专精特新”企业无法在这些领域发展壮大。从表1中可以看到,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在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分别都仅有一家。再则,在出口贸易方面,由于“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应对国际市场风险,并受到安全、绿色、品质等因素的制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最后,由于很多行业准入条件偏高,再加上产业的高投入、高退出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经营风险

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冲击,“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首先,“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经营程度低,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企业数据资产的积累水平较低,试错成本和风险较大。其次,“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涉及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在我国商业环境中,原材料等货物的购入普遍采用预先支付账款的形式,而产品销售与下游企业之间总是采用承兑的支付方式;再加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许多原材料厂商无法按照生产周期复工复产,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专精特新”企业盈利不稳定,影响长期发展。最后,“专精特新”企业中占据绝大部分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滑落荣枯线,本文选取了近一年以来的制造业PMI数值(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2021年9月、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4月,我国制造业PMI均低于50%,位于收缩区间,处于荣枯线之下,并且在多个月份呈现负增长,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不断增大。

表2 近一年以来的制造业PMI

(三)融资风险

融资难是众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在“专精特新”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首先,“专精特新”企业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其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是其资产中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占比较高,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其次,“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行业风险大,投资风险高,普通投资者不愿意去选择这种企业投资,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把资金投入较为安全传统的投资渠道。并且,“专精特新”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因素,会使“专精特新”企业更难吸引到投资。最后,由于“专精特新”企业成立时间较短、资产积累少、销售收入有限、行业经验少、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欠缺,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专精特新”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虽然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专精特新”企业打开了直接融资的大门,但也只是促进了部分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企业融资成功,极易造成少部分企业投资白热化,而大部分企业无人问津的局面。

(四)科技风险

“专精特新”企业最大的特色在于创新,在其不断向“新”迈进的过程中,科技风险贯穿在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科技研发阶段,“专精特新”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的创新,还面临各种科技人才以及服务体制、模式的创新。“专精特新”企业是一类科技人员占比较高的企业,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情况见图5。信息技术行业的科技人员占比高达60%,在生产过程中,科技人员的流失,再加上科技开发成本的高投入、设备的损坏、知识产权被侵犯等,都会给“专精特新”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其直接破产倒闭。其次,科技成果研发成功后,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能否转入实践应用以及如何转入实践应用,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都是挑战。最后,在市场应用阶段,“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在市场上正常销售和运转,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不仅当初决策研发时的市场需求调查结果在研发成功之后是否依然有效无法保证,而且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后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亦无法避免。

图5 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情况

四、基于保险技术的风险化解对策

为分散“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帮助其不断向着“小巨人”和“隐形冠军”方向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完善“银保”风险分担机制,实现“银行+保险”经营模式

“专精特新”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单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一方面解决了“专精特新”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无抵押的困境;另一方面,把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形成“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但是,由于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风险分担不对等的情况,会造成银行的责任感降低,道德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要不断完善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银行要对贷款企业进行全方面的风险管理,密切关注贷款企业资金动向及其经营管理。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加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以此来缓解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难题。这种经营运行模式可以用图6来表示。

图6 “银行+保险”经营运行模式

(二)强化政策导向,完善“政府+银行+保险”经营模式

“专精特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和银行开展业务过程中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保险公司为其承保面临着较大风险,承保意愿不高。此时,为了安全有效地推进“银行+保险”经营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形成“政银保”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以及优惠支持措施的落实均需要政府出面,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参与感,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合力作用,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三)完善再保险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分散风险

在“专精特新”企业向保险公司寻求承保的过程中,由于其风险敞口大,地方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可能不足,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再次“投保”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保险保障能力较普通保险公司强。再保险市场的构建,可以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递进的链条式再保模式。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国家级保险机构作为最终防线,为保险公司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发展共保体模式

共保体模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组建而成,遵守统一保险条款、统一费率、统一理赔服务、统一信息平台等共保要求开展业务,以分担巨额风险的模式,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自1997年应用于我国保险市场以来,共保体模式已经为各种高风险产业提供了风险保障。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由于其高风险性和高赔付性,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较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可能会超出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此时共保体模式是“专精特新”企业最好的选择。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出面,为“专精特新”企业承保,风险同时由几家保险公司共同分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保险公司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承保意愿。同时,共保体模式并不局限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推行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联办共保”模式,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照共同商定的比例分得保费收入,各自承担相应的赔付责任,并由政府牵头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五)发展科技保险,缓解科技风险,加快数字化转型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风险,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来有效缓解。发展科技保险,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孕育科技保险服务新业态,使保险行业加速融入“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科技保险在为“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风险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数字化营销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因此,要努力发展科技保险运行模式,将科技保险运行模式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深度融合发展。

(六)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保险行业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可以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导,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资信数据优势,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设立“专精特新”展区,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产品、技术展示的平台,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中小企业跨境交易撮合活动,助力疫情下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拓宽市场,打破行业壁垒,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拓展开辟新的道路。

五、结语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产业效率、金融效率和就业效率。在关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行业壁垒,缺乏出口竞争力,存在融资难题,有较大的科技风险,制约其成长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保险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分散机制,加强“银保”联动,全面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再保险市场和共保联合的风险分散机制,发展科技保险,推动建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机制,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国际领航企业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保险公司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