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9-07 08:16贾园园荚恒娅闫红丽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静脉

贾园园, 荚恒娅, 闫红丽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 急诊科,上海,200082)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无菌液体、药物等由静脉输入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1]。静脉输液治疗可使药物达到临床治疗所需浓度,还可快速补充机体缺失的液体或血液[2]。但静脉输液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减轻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多患者因紧张、多动等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操作造成影响,若操作不当则易发生不良反应及医疗纠纷,重则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通过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开展有效的管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获得良好预后[4]。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输液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纳入标准: ① 在急诊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②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全部检查和治疗;③ 意识清楚,具备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排除标准: ① 穿刺部位有明显肿胀、感染和溃烂;② 合并心、肝、肾等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③ 合并精神障碍;④ 因各种因素导致本次研究受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2组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进行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① 健康宣教: 根据常规护理流程,以合适的形式在患者接受静脉输液前开展健康宣教。② 穿刺护理: 静脉穿刺前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对穿刺部位使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确认穿刺点。③ 心理护理: 穿刺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观察患者的表情或情绪变化及需求,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④ 病情观察: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情况,若穿刺时发生异常情况,须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2.2 护理风险管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干预。①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1名专业医师和3名专业护士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及与患者沟通技巧培训。② 识别风险因素: 通过梳理以往急诊科静脉输液治疗发生的问题并加以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③ 评估风险因素: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的目标,依据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优先处理对患者造成损失和损害最大的因素,再处理风险较低的因素。④ 制定风险管控方案: 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收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并制定相关防治方案。⑤ 优化护士专业素养: 定期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及心理护理培训和考核,注重培训内容的知识更新,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训练内容为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及与操作医师的配合能力等。⑥ 加强静脉输液过程的巡视工作: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排班时间,明确重点巡视对象,如病情危重、高热患者,重点关注静脉输液速度、药物外渗和针头松动等情况。若有不良事件发生,须立即开展分线预案。⑦ 定期评估、完善制度: 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问题反馈及风险管理的评价,根据已有的护理经验完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步护理工作方向。⑧ 输液环境管理: 保持输液室整洁卫生,每隔2周进行1次全面消毒,张贴通俗易懂的标识语,输液室不允许多人聚集。⑨ 心理护理: 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使其掌握心理调节技巧。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当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疏泄和正确引导。

1.3 观察指标

1.3.1 穿刺质量 于护理后,评估2组患者的穿刺质量,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无痛、固定无松脱、拔针无淤青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3.2 输液相关不良事件 记录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穿刺处红肿、低血糖、皮下淤血及液体渗出等。

1.3.3 护理满意率 于护理后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包括护理服务和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输液室环境4个方面,总分为100分,≥80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比较满意,<60分 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穿刺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固定无松脱率及拔针无淤青率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穿刺质量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8%,明显较对照组的16.67%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较对照组的79.17%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起效快、操作简便的给药方式之一,该给药方式的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控制便利,是临床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5]。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且静脉输液给药属于浸入式操作,若执行过程中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行为,则很容易产生全身性感染等不良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6]。因此,需对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探讨了护理风险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穿刺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够提高静脉输液患者的穿刺质量。考虑原因为,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及不断反馈问题、完善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因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差、操作技术不规范或不成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失误,从而提高穿刺质量[7]。此外,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同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收集以往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护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8]。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输液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与袁宁宁[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提示对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处红肿、低血糖、皮下淤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评估静脉输液时的高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0]。定期对管理方案进行检查与追踪,发现新问题及时改进与完善,并加强输液环境管理和输液过程巡视,建立紧急分线预案,以确保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护理依从性,减轻其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的躁动,从而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这是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对风险问题进行反馈及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已有的护理经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11]。同时,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患者。相关研究[12]证实,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中,能够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