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干预结合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及 抽搐的改善效果

2022-09-07 08:16董晶燕军胡婧
关键词:痉挛经络针灸

董晶, 燕军, 胡婧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透析室,广东 深圳,518104)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手段,虽对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肌肉痉挛及抽搐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透析中后期,多见于腓肠肌。当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或抽搐后,容易出现突然强直性痉挛、强直性收缩和剧烈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导致预后效果不佳[2]。近年来,临床发现中医干预方式不仅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和抽搐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深受患者青睐。针灸采用捻、提等手法进行治疗干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3]。本研究旨在分析针灸干预结合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及抽搐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患者纳入研究,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纳入标准: ① 原发疾病病情控制良好;② 血液透析时间≥5个月,且预计生存期>1年;③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④ 主动配合参与研究。排除标准: ① 并发脑血管意外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 存在急慢性感染或肝病;③ 合并恶性肿瘤或重度营养不良;④ 入组前3个月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调脂药等;⑤ 伴有严重低血压或活动性出血等禁忌证;⑥ 妊娠期或哺乳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2组的基线资料(透析时间、透析量等)经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综合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护理周期2个月。具体内容为: ①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饮食和锻炼等内容宣教,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给予疏导,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 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若出现血压下降、头晕、自汗和乏力等症状,则须立即停止血液滤过,并及时通知主管医师查看病情。③ 若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则须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暂停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鼻导管吸氧,持续监测其血压、心率变化。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将40~100 mL的50%葡萄糖溶液+100~1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10~20 mL的10%葡萄糖酸钙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以缓解痉挛。④ 若患者突发癫痫样发作,则须遵医嘱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2 mL∶10 mg)10 mg,同时给予患者言语安抚及精神支持,并对痉挛的肌肉进行按压、按摩,缓解其躁动情绪,防止其因疼痛扭曲身体使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和血肿。

1.2.2 针灸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干预,护理周期为2个月。① 肌肉痉挛者: 定位患者的曲泉、肝俞、复溜、期门、关元及肾俞,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将3 mm×0.4 mm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② 抽搐患者: 定位患者的足三里、风池、太冲及三阴交,进行常规消毒后,将3 mm×0.4 mm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③ 配穴: 对于面部抽动的患者,添加百会、合谷、太阳、攒竹、印堂及四白;对于上肢抽动的患者,添加曲池、神门、内关及手三里;对于下肢抽动的患者,添加风市、阴陵泉、丰隆及阳陵泉;对于腹部抽动的患者,添加中脘、关元、气海及膻中。每隔5 min进针1次,持30 s,每次留针20 min,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干预1个月及2个月内对2组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次数和肌肉痉挛缓解时间进行统计。②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2个月后,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4]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NRS评分总计0~10分,0分计为无痛,10分计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则疼痛感越剧烈。③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5]评价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该问卷涉及8个维度(总体健康、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36个条目,各维度均为100分,所得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④ 于干预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 显效,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5 min;有效,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5~10 min;无效,治疗后平均每日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甚至较前发作频繁,或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10 min[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肌肉痉挛发作情况比较

在干预1个月及2个月内,观察组的肌肉痉挛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肌肉痉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肌肉痉挛发作情况比较

2.2 2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前的N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1个月及2个月后的NR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RS评分均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的SF-36各维度(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在干预2个月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更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38/4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45,P=0.025)。

3 讨论

肌肉痉挛及抽搐是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0%,尤其在脱水量大、血液透析间隔时间长和老年患者中易发生[7]。肌肉痉挛及抽搐的发生部位较多,可见于小肌肉群、足趾、上肢、颈部和手指等部位,最典型的是腓肠肌,多为不对称。因此,加强对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对行血液透析后发生肌肉痉挛及抽搐的患者多采用常规综合护理,但是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难以达到防治肌肉痉挛及抽搐的目的[8]。中医学认为,肌肉痉挛及抽搐属于“痹症”范畴,其主要是由于机体内津液大量脱失,气血运行受阻,且受寒邪外侵,致使肌肉筋脉失养,进而诱发肌肉痉挛性收缩并伴剧烈疼痛,其病在血液,血液伤耗,所以伤筋,临床治疗的关键为通络养血、解痉止痛[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干预对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肌肉痉挛及抽搐的改善效果。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针刺等方法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于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问题,其可以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能够有效发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之功效,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及2个月内的肌肉痉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肌肉痉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针灸干预结合综合护理能够减轻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针灸干预可以舒张局部肌肉,促进炎症物质的排出,防止痉挛的发生;同时,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能够起到通经疏络、活血化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且具有局部增强效应,可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而缓解肌肉痉挛状态[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及2个月后的NRS评分均更低,在干预2个月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针灸干预结合综合护理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提高临床效果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为,针灸内关能够起到止痛顺气、安神静心的效果;针灸手三里能够起到止痛、消肿和疏通经络的作用;针灸曲池能够帮助患者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对曲泉、肝俞和复溜等穴位进行针灸可起到活血通络和止痛的作用;多个穴位进行相互配伍,能够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和活血止痛的目的[12]。由此说明针灸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极大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干预结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其疼痛感、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痉挛经络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针灸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