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2-09-06 13:18程文明
科技风 2022年22期
关键词:金课卓越考核

程文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2

一、概述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1]。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了打造五大“金课”的思想,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吴岩认为,“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李志义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课堂之‘金’的五种组成: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3]。

目前,部分有关“金课”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王运武等对“金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金课”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缺乏“金课”的有力保障则难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4]。张志翔从当前我国高校教研室建设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教研室如何在“金课”建设中发挥充分的作用[5]。王丽娜独立学院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建设“金课”[6]。杨叶菊和程娟对“金课”的建设理念、如何建设两性一度的“金课”进行了阐述[7]。

当前的研究中较多地涉及在“金课”的概念、重要性、理念如何理解,不同院校如何建设“金课”,以及教研室或者其他的主体如何在“金课”建设中发挥作用等内容。很少有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去分析在“金课”建设中遇到的制约因素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课”推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基于此,本研究力争从这两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期望能为同类型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金课”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面临的制约因素

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高等院校的人才供给,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课”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出“金课”的优势作用,促进经管类院校培养出卓越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金课”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面临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学校专业管理层面

“金课”在设置客观上存在非均衡性。较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行业特征,每个专业的学科水平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使得在“金课”的立项设置过程中,会有一个轻重缓急。有的专业“金课”多,有的专业“金课”立项设置得少,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以湖北某地方本科院校为例,这所学校是以工科为代表的地方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在工科类专业中已有了部分有名的“金课”及名师,但是经济管理类有些专业一门“金课”也没有。“金课”设置的非均衡性会影响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金课”多或少,直接影响不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接触“金课”机会的多少,进而影响学生在学习时的培养质量。

缺少对“金课”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金课”需要具备“两性一度”,但是缺少对“金课”的课后评价体系,当前对课程的监督评价和监督体系均是按照传统的或者普通课程来设置的,如果按照这一评价体系必然会导致“金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可实现性。

对“金课”教学的考核。学校对教师在上“金课”课程的考核,不能将课程的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学效果水平的标准,这不应该是“金课”考核的标准。而应该制定不同于普通课程的考核标准,否则作为任课教师建立了“金课”,面临考核的时候也很难将“金课”内在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金课”的运行机制尚不成熟。目前设置和立项的“金课”建设,主要按照传统的课程实施相应的管理,其运行的机制还在摸索中,缺少一定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利于立项的“金课”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学生在“金课”的学习中还停留在表面,实际仍是原来课程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未能从“金课”获得内在的、深层次的能力提升。

(二)教师教学层面

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金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的课堂人数过多难以实现。以湖北某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当前课堂线下教学普遍存在着100人以上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名老师面临100多名学生的时候,互动性、创新型、挑战性不能很好地去按照计划实施,学思结合的活动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必然存在互动交流时间短、思考比较浅显、交流不深入的现实,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提升。加之,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同学喜欢交流,有的同学不喜欢提问,这样会导致在课堂上互动活跃的总是个别同学,大部分同学被动成为观众,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

(2)“金课”的期末考核标准要提高。学生在“金课”学习时的考核标准,应该不同于普通课程。“金课”的“两性一度”必须要贯穿课程教学和考核的全过程,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在课程的考核上有更高的要求。湖北某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普通的课程考试知识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和课堂,题型相对固定,灵活性相对较低。而“金课”在课程的考试上知识点的考查需要更为灵活,范围可以适当超纲,扩大课外阅读知识量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更广,知识掌握程度更深,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强。

(三)学生学习方面

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相对于双一流、省重点高校而言的本科生而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比如,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弱,很少主动课外自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比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某些课程,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力不强,比如,课堂和课外都对学习的兴趣不强。在传统的课程学习中,即使学生存在上述这些不足,学生只要在考试周好好复习,基本上能通过课程的考试并获得学分。这些学生,选课只选课程难度低、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学生会避免去选择这些“金课”,这显然不利于高质量的、卓越的经管类人才培养。而“金课”通常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难度会更高,可能课程的通过率也会更低,获得学分的难度会增加。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不改变,即使是再优质的课程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其他方面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流失制约着高级别“金课”建设。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分布在非省会的地级市,得到的支持力度较低。部分高端人才在地方本科院校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科研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地方本科院校的平台不高,与之相配套的相关设施和制度也不够完善,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较大的困难。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引进的不少高端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主动选择离职,寻找其他的工作。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客观现实,高端人才流失制约着高级别“金课”建设难有可持续性,难于建设出高水平的“金课”。没有高水平的“金课”也难于培养出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卓越经管人才。

三、“金课”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一)学校管理层面

“金课”在任何一个高校,其数量是相对较少的,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每门课也不可能都建成“金课”。因此,就要求必须要充分发挥出“金课”对其他课程的领头作用,在某一专业的“金课”设置中要融入专业涉及的核心知识和理论,并能起到对其他科目的带动作用。

对学生的选课、课题设置方面来说。首先在选课的要求上,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一定数量的“金课”,并强调本学科的“金课”必须要选择。其次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课兴趣,因为兴趣将促使学生去学好这门课,或者深入地去学习某门课。

(二)教师教学层面

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可以结合科研、国内外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教学中可以多引入国内外著名的案例。老师在准备“金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编写讲义、活页教材等形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允许教师在上课的资料准备上与教材及大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学生层面

作为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金课”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学习能力及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面对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积极跟随老师的课堂,多加强自主学习,勇于去克服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勇攀高峰。

四、“金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要通过“金课”来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本科院校行业学院本身就是校地合作的产物,是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院所、科研机构、用人单位等一方或多方合作共建的教育平台,具有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良好基础[8]。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建好“金课”,并让“金课”有效地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来实现符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必须要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协同推进“金课”建设的机制。“金课”更加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性,要培养高质量的经管专业人才,必须紧跟时代前沿,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协同合作的机制,使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符合社会的需要。

“金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水平及社会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比普通课程明显要高,有名师、高水平的教师才更有助于上好“金课”。因此,要加强对主持“金课”的教师培养,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成长时间,在教学技能和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实行老带新,进行引导培养,在继承高校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金课卓越考核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