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股内侧红斑伴发热1年余

2022-09-06 09:07郭静党宁宁孙志坚
老年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膜炎红斑阴性

郭静,党宁宁,孙志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山东济南 250001

1 病历简介

1.1 一般情况 患者女,48 岁,因“右侧大腿内侧红肿热痛1年,加重2个月”收入住院。现病史:患者1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于37.4 ℃,自行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未见明显疗效,随后右侧股内侧出现红斑,质硬,伴触痛。遂静滴“抗生素”“地塞米松”,皮损逐渐减轻。11 个月前右侧股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瘀斑,疼痛明显,再次以“阿莫西林”“青霉素”治疗半月余,疗效差,体温高达38.5 ℃。随后住院治疗并进行血液高通量测序(NGS)检查,结果阴性,以“哌拉西林”“维生素B6”“莫西沙星”“泼尼松”等对症支结治疗,疼痛好转但红斑未退。7 个月前出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以“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行活检检查并进行NGS 检测,结果显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NGS 提示EBV 病毒感染。4 个月前出现腹泻、高热39.4 ℃再次住院,接受“哌拉西林”“艾普拉唑”治疗后腹泻好转但红斑未退。3 个月前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伴高热38.6 ℃再次接受“甲泼尼龙”治疗但无显著好转。2个月前大腿皮疹再次加重来诊,特入我科,门诊以“皮肤软组织感染”收入院。既往史:4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手术,否认其他病史及家族史,自诉4年前曾低热后出现右侧股部红肿,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痊愈。入院查体:体温38.9℃,心率110 次/分,呼吸频率21 次/分,血压129/76 mmHg,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鸽卵大淋巴结。皮肤科查体见右侧股内侧一15 cm×15 cm 类方形水肿性红斑,有浸润感,边界清,质地较韧,皮温显著升高,触痛明显(图1)。

图1 患者右侧股内侧水肿性红斑

1.2 辅助检查 MR:右侧股部下段软组织肌间隙水肿信号(图2)。局部彩超:右大腿远段肌间隙炎症超声图像;右大腿远段局部脂膜炎样改变(图3);右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胸部CT:右肺上叶炎性渗出及左侧下肺结节(图4)。实验室检查:CRP 20.83 mg/mL;SAA 109.66 mg/mL;ESR 21mm/h;铁蛋白953.10 ng/mL;降钙素原0.17 ng/mL;白细胞计数百分比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11.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2%;肺炎支原体抗体IgG>30 000 AU/mL(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0.01 CO(I阴性),肺炎衣原体抗体IgG 16 200 AU/mL(阳性),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0.02 COI(阴性);免疫球蛋白:IgE 1 720.00 pg/mL;12项细胞因子:IL-2 998 pg/mL,IL-6 76.13 pg/mL,γ-干扰素82 pg/mL,IL-5 26.96 pg/mL;免疫指标:T 辅助细胞绝对数414.51/μL(降低),总B细胞百分数4.15%(降低),总B 细胞绝对数34.21/μL(降低);NK 细胞绝对数35.55/μL(降低);血 生 化(2022-02-22):AST 47 U/L,乳酸 脱 氢酶460.40 U/L,白蛋白38.4 g;真菌抗原抗体检测(2022-02-23):G 实验与GM 实验阴性,曲霉菌IgG 抗体定量309.09 AU/mL,念珠菌甘露聚糖定量<25.00 pg/mL,念珠菌 IgG 抗体定量<31.25 AU/mL;细菌真菌痰培养:烟曲霉+;血培养阴性;大便常规+沉渣+潜血大便潜血弱阳性;尿常规+沉渣、EB 病毒DNA 检测+CMV-DNA、ANCA 抗体谱、抗核抗体谱定量、血管炎抗体系列阴性。WT-1基因结果阴性,疟原虫阴性,皮肤病理及免疫荧光(右下肢)淋巴细胞浸润。DIF显示表皮细胞间及基底膜带IgG/IgA/IgM/C3阴性(图5、6)。骨髓穿刺:炎性骨髓相,增生性贫血,未见寄生虫、真菌感染、肉芽肿及转移瘤(图7)。

图2 右侧大腿软组织MR

图3 右大腿远段肌间隙超声图像

图4 胸部CT

图5 右下肢皮肤病理(HE,200×)

图6 右下肢皮肤免疫荧光(IgG/IgA/IgM/C3,200×)

图7 骨髓涂片(400×)

1.3 入院诊断及治疗经过 入院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瘤待排。入院后先后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米诺环素胶囊、伊曲康唑胶囊、地塞米松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给予伏立康唑注射剂、莫西沙星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黄视,全身红斑伴高热(体温39.4 ℃)后停用。仅维持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间歇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入院后第7天右腿股内侧红斑消退,疼痛基本消退,仍有反复发热,体温在38.0~39.8 ℃波动。患者目前诊断不明,为明确诊断,制定进一步诊疗计划,随即进行全院多学科综合会诊。

2 多学科讨论

王欣主任医师(血液科):患者皮肤红斑,红肿热痛,伴有脾大的症状,骨髓检查大致正常,仅表现感染相,淋巴活检没有阳性指标,无证据说明患者存在血液疾病,应后期进行IGH 重排和TCR 受体检测以排除T 细胞淋巴瘤、B 细胞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淋巴瘤等疾病。目前表现可以排除免疫病,但是感染性疾病不可排除,需进一步筛查。建议加做PET-CT明确诊断。

万云焱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科):检查结果不支持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从胸部CT右肺上叶炎性渗出表现来说考虑为感染性疾病,但是此病变范围不足以引起高热以及长期的全身发热。痰中查出烟曲霉,烟曲霉引起的肺部感染较轻,但对气管、支气管有致病性。由于应用伏立康唑1天后出现体温下降、皮疹减轻,考虑真菌感染。建议复查血NGS,反复痰培养查烟曲霉以及做支气管镜检查。

曹金副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表现为皮肤红斑、发热、淋巴结肿大,结缔组织病多考虑血管炎、脂膜炎。其中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皮下结节,结节一般不大,多伴红肿、压痛,以躯干和四肢(尤其是下肢)多见。同时脂膜炎可见大量的皮下结节以及双下肢和臀部红斑,多有发作—消退—发作的特征。此病例应考虑激素是否有效以及激素的用量问题。其他的红斑狼疮、结节病可有局部脂膜炎,但是抗核抗体、AN⁃CA抗体阴性,因此不考虑继发性自免性脂膜炎。嗜中性皮肤病多有发热和皮疹,但此病例皮疹表现与之不符。综合考虑此病为感染性疾病。

王锡明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此病例肺部表现为小片状毛玻璃样影,不符合典型真菌感染的表现。同时由于真菌感染不会引起高热,因此排除真菌性感染。由于患者淋巴结肿大,建议行全身PETCT检查。

李菲菲副主任医师(传染科):患者发热大于3周,系统检查未查出病因的,可列为发热原因待查。由于此病例病程长达1 年,因此考虑是由致病率较低的病原体引起。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病原体短期内就可引起脓肿。患者连续5次诊疗有使用β-内酰胺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大部分的球菌对这些抗菌药物敏感,因此不考虑常见的球菌感染,多考虑为一个少见的致病性低的病原体感染所致。只有在血行播散的情况下血NGS 可查出病原体,建议取肌肉及淋巴结做NGS 检测以及组织培养。

马焕芝副主任医师(骨关节肿瘤外科):骨肿瘤疾病、脂膜炎、结节性筋膜炎多不伴发热,因此与此病例无关。考虑尝试局部注射甲强龙以及局部放疗,患者疼痛水肿可在治疗后消退减轻。

程显魁主治医师(病理科):病理学检测提示右下肢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多浸润血管、皮肤附件、神经,与疼痛有关。淋巴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因此不考虑淋巴瘤以及皮肤淋巴瘤表现。病史较长,考虑感染性疾病。建议再次深部组织取样。

金炎主任技师(临床微生物科):由于患者病程比较长,所以考虑毒性较低、繁殖较慢的特殊病原体感染。建议通过真菌荧光染色、肺泡灌洗试验找出菌丝,确定或排除烟曲霉感染。建议再次深部组织穿刺取样。患者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考虑特殊病原体感染。

贾颐舫主任医师(产前诊断中心优生遗传室):根据患者反复发热、NK 及T 细胞计数下降,不排除患者有免疫缺陷,建议患者外周血样本应该选在应用抗菌药物前以及发热时抽取送检,同时应注意:涉及组织的外送检测,要考虑样本的质量。

邹东娜副主任药师(药学部):根据多次用药及临床表现,阿奇霉素疗效不明显,排除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者自入院以来一直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考虑是该药以及莫西沙星发挥疗效。效果欠佳考虑剂量与疗程不足。可根据药物敏感性有针对的行可疑微生物筛查。

党宁宁主任医师(皮肤科):根据上述专家的点评讨论,目前主要考虑特殊感染,建议进一步完善患者皮损处及肿大淋巴结部位的NGS、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并完善PET-CT、肌炎抗体谱等相关检查。患者NK细胞及B细胞下降,不排除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进一步完善患者外周血全外显子检查。

3 多学科讨论后处理

根据各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补充性检查,检查期间,患者仍持续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期间,患者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住院后第9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且无再次发热,右股内侧红斑较前减小,疼痛减轻。PET-CT显示:头、颈、腹部淋巴结、脾脏FDG高代谢,脊柱、骨盆弥漫性FDG 高代谢,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结组织活检: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考虑为反应性(图8)。淋巴结免疫组化:CD3+,CD5+,CD20-au⁃to+,BCL2-(滤泡中心),BCL6+,CD10-,CD21+(FDC),CD30+(个别),Ki-67+(滤泡中心,80%),CD38+(图9)。特殊染色:AFB-(图10)。肌炎抗体谱:阴性。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血液、痰液、肌肉组织、淋巴结组织真菌、细菌培养:阴性。淋巴结NGS:星型诺卡菌(图11)。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患者脂多糖反应性米色样锚蛋白(LRBA)基因c.2855C>T、c.2855C>T/WT突变。

图8 淋巴结病理(HE,200×)

图9 淋巴结免疫组化(100×)

图10 淋巴结特殊染色(AFB,200×)

图11 淋巴结NGS

经过上述补充性检查及多种排他性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播散性星型诺卡菌感染。明确诊断后,继续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口服抗感染治疗。患者在院治疗31天后出院,出院前体温平稳,红斑疼痛减轻,仅在活动时加重。出院2 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各项指标稳定,但NK 细胞及B 细胞仍呈持续降低状态,这可能与CVID 免疫缺陷背景有关,对于有免疫缺陷背景的患者,抗星型诺卡菌感染的疗程需延长至12 个月以上,进一步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后,再决定是否停药。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4 总结

诺卡菌是一种少见的革兰阳性需氧放线菌,其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腐烂蔬菜和水生环境中,可通过空气播散,尤其是通过尘埃颗粒播散。诺卡菌最常见的进入机体内的方式是被吸入,也可通过皮肤和口腔感染皮肤组织和胃肠道。在美国,星形诺卡菌感染率最高[1]。诺卡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免疫缺陷患者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是导致机会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本例患者全外显子结果提示LRBA 基因存在nonsynonymous 突变,不排除存在LRBA 基因突变导致的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CV⁃ID)。并且患者NK 细胞B细胞始终较低,这与CVID的表征相符,但需进一步进行基因和蛋白功能试验确证,患者未接受该项验证。

诺卡菌感染表征不典型。本例患者自发热以来曾多次进行血液、淋巴结的真菌、细菌培养,1 次血液NGS 检测,2 次淋巴结NGS 检测后才得以确诊为星型诺卡菌感染。文献[3-5]报道,诺卡菌感染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所需的时间从3天到30天不等。但确诊之前患者往往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病情被掩盖而导致无法确诊[6]。

诺卡菌感染一旦确诊,由于有复发的风险,通常需要延长治疗时间[7-8]。建议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抗菌治疗,而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播散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至少12 个月的治疗[9]。尽管诺卡菌属物种之间存在不同的敏感性模式,但所有13 种模式的诺卡菌都显示出对复方药物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X)和更昂贵的利奈唑胺的敏感性[2]。因此,TMP-SMX 是诺卡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2,10-11]。也可使用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用药效果更佳[4,9]。患者行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时的体温及皮疹变化,佐证了患者对该药物治疗敏感。

从本例患者的病史、病程来看,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且在第一时间未能对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忽略了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缺陷的问题,而多种抗菌药物及激素治疗导致组织培养、NGS 的诊断困难,确诊延迟。当临床中遇到反复发热,常规抗菌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特殊微生物——诺卡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时应对免疫功能进行筛查,并对多组织进行多次培养和NGS 筛查。建立特殊感染的诊疗思维,以减少特殊感染在临床中的误诊、漏诊率。

猜你喜欢
膜炎红斑阴性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跑步健身须坚持足底筋膜炎添乱要设防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大红斑的特写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
动物身上长了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