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09-06 13:33郭润娜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高职

郭润娜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高校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要“与思政课并肩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即通过“互联网 +”教育形式,在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教学资源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融合,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革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021年4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提出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英语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突出职业特色”“提升信息素养”“尊重个体差异”。为了落实好课程思政实施要求、通过“互联网 +”教育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新版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混合式教学,又称为混合式学习(Blende dlearning),经过国内外20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该教学模式能够“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线上的网络学习环境与线下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机整合,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以及学习环境相融合,将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的混合,不仅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是教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依托互联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管理平台建立线上课程,与传统线下课堂互为补充,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可借助教学管理平台移动APP终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

(二)探究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将“课程思政”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是高职大学英语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课程标准中专门提出了高职阶段英语价值观培养目标,即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能有效完成“跨文化沟通”任务。由此可见,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价值观引导是时代赋予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现状

(一)英语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课程思政与英语知识传授进行有效融合

英语教师大多因为英语学科的特点,在授课中往往倾向于语言知识传授、跨文化交际时应获悉的西方礼仪、习俗讲解,而忽视或者弱化了对学生了解和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能力的培养。部分英语教师因为自身专业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典著作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等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将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进行结合,不能很好将课程思政与英语知识传授进行有效融合。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内容是政治学科教师的事,在授课中不重视课程思政落实,或者生搬硬套,不能很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大学英语教材缺少课程思政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内容选取多数与生活、学习、饮食、旅游、社交、科技、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等方面相关,且多数发生在西方社会环境,这样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却不利于教师在授课内容中加入过多中国元素思政内容,因为西方的文化语言环境与我国的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此外,在内容上,介绍西方文化和人物的篇幅较多,对西方文化思想、传统习俗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呈现,对与中国相关内容介绍篇幅不多,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的渗透,这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语言、行为的“西化”,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热衷于推崇“洋节日”“洋产品”和“洋偶像”,另一方面不会灵活运用英语谈论中国文化、中国习俗、中国特色和中国骄傲等,不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未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

目前,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绝大多数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有过线上教学的经历,但在非疫情时期,在教学中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实施混合式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师却为数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比较单一,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内容限制,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目标。

三、“互联网+”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一)增强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教师是关键,所以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要强化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一方面要使教师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明白思政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将其纳入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要不断促进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可以使教师通过参加线上或线下组织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相关课程,定期举办英语教师传统文化交流研讨会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等方式激励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政修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此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会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所以要在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以课程标准为纲,制定融合思政目标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思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落实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时,英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使用教材,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涉及内容结合《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从不同视角出发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设定每一课时、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切忌所设思政目标与教材严重脱节,仅仅是为了实施课程思政而特意强加思政目标;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把整个教材所有章节的课程思政点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课程思政布局,形成体系化的课程思政目标。此外,高职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目标的设定要以价值引领为根本出发点,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民族意识,道德与法治意识,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也需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和教育辅助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课前线上预习+课堂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拓学的全方位、全时段、全场景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和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相融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基于高校教学管理平台创建线上课程。目前使用较多的平台有云班课、超星学习通、清华雨课堂和外研社的Unipus。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院选用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创建课程。笔者选用的是超星学习通,因为该平台的示范包创建课程对刚开始创建网络课程的老师会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使老师了解相关的课程建设情况,创建符合自己教学实际需求的课程,还可以使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在线教学资源。

二是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都很重要。教学设计是教学整体实施的蓝图,英语教师要实施融合课程思政的英语教学,就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实现“价值观塑造”“英语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实践”融合的双线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由于课程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大多处于缺失状态,英语教师要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就要以教材为基础,深挖大学英语教学潜在的课程思政元素,并以之为基础,通过互联网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主题内容题材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除了高职英语教学实施所必需的课件、微课、测试题、作业等资源外,课程思政相关讨论话题,课程思政素材如英语新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素材,教师可以到学习强国平台、CHINADAILY、中国日报英语点津栏目、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等网站上找一些思政素材去找,也可以通过英语趣配音App、外研职教等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微信公众号等搜集。

三是教学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通常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课前(Pre-class):教师(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和要求、课程资源以、课前讨论话题和课前问卷调查或测试题,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学习平台的实时数据分析功能协助教师分析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此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超星学习通平台接受学习任务,应用U校园课程资源完成听、读、练三个学习步骤,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通平台参加课前测试,找出学习中存在问题。课中(In-class):教师(线下)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创设情景,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设置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完成设定任务,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提出建议;学生(线下)根据老师要求,完成看图片或视频,思如何完成任务,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展示结果,开展多元评价。课后(After-class):教师(线上)布置作业、实践活动和课后测试任务,对学生学习进行拓展、监测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学生(线上)完成课后作业任务和线上测试,进行学习检测,进行自我评估。为了更好实现课程思政与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融合,我们可以分别设置课程思政的课前线上微课、视频、文字材料自学任务和小组讨论任务、课中线下进行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总结、进行任务驱动、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活动进行课程思政任务深化学习和课后线上或线下课程思政任务实践拓展。

四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与职业技能掌握等方面,还应包含对教师思政工作和学生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应该包括语言认知、职业素养和技能实践等方面。评价主体应包括课程思政专家、教学督导、英语教师和学生。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诊断性、形成性为主的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和统计学生的自学情况、话题讨论情况、小组活动、作业、测试等数据进行线上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提问、讨论、测试等方式,进行教学过程的即时评价,在教学实施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这样就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软件评价”多元化、全程性、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此外,可以设置额外的课程思政加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完成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最终实现以“评”促学。

结语

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势在必行,探究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还为“三全育人”的实现提供新路径,有助于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还有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途径,拓展高职英语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得高职大学英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