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路径

2022-09-05 09:02姜晓丽袁基瑜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商科市场营销思政

姜晓丽,袁基瑜,于 静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

2020 年11 月3 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商科教育作为文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金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新商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各高校商科教育教学改革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商科专业,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有助于培养多元化、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新商科”背景下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

一、新商科背景下推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为深化市场营销专业内涵建设提供思想基础

市场营销专业的内涵建设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提升营销人才核心素养为内核,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重新搭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

新商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目的是要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特征,打造市场营销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在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设计制订培养方案;坚持课程思政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拓展专业建设内涵;以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和实践养成,最终目标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营销人才提供保障。

(二)助力培养“新商科”卓越人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商科人才。市场营销是商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在商科专业中占有较大比重。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融入不深、结合不充分等问题。推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以产学协同育人为抓手,将课程思政融入营销专业全过程育人,提升市场营销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家国情怀等素养,对“新商科”卓越人才塑造起到了培育和助力的作用。

(三)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新文科之“新”对于商科而言,在于全面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在于探索“新商科”培养模式,在于创新产学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育模式,在于加强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新商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为其核心层,以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其外围层,相关工科知识为其扩展层。

经管学科各专业之间基础知识趋同、职业岗位相关、研究方向交叉,这为商科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在“双创”背景下,工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越来越强烈,创业实践中对市场营销和财务分析相关知识存在很大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要重视多学科融会贯通培养,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会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因此,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与商科其他专业相互带动,并形成良性格局,进而辐射其他学科,有利于新文科与新工科跨专业有机整合、相互支撑、协调互动,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改善专业之间的“孤岛”现象,为全面育人格局的搭建提供思想保障和实践支撑。

二、新商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

(一)目标驱动,完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就开始着手。完善人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立德树人”是核心素养的根本出发点,在课程中表现为道德、情感、哲思、审美、批判性思维等态度点,态度点在课程思政是隐性教学目标。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在毕业要求指标点中明确课程思政学习指标;从毕业要求指标点中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同时提炼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再进一步分解课程任务目标,表现为项目及更细化的课点。

从专业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指标点,再到课程教学目标、项目目标、课点,每个层级都应体现课程思政教育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从目标的设计、教学实施到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

市场营销专业强调关注顾客需求,强调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为顾客提供价值。要从课程内容上设计思政元素,例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强化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强化工匠精神,树立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树立正确消费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对于营销人的重要性。

思政元素的挖掘离不开高质量课程思政教材,国内市场营销专业领域教材很多内容以西方学者的营销理论为依据,对我国企业的营销实践缺少总结和提炼,对古代经商之道缺乏弘扬和传承。这不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因此,教材的选择须严格把关,尽量选择国家规划课程思政教材。同时,教师也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要实时关注政治动态和市场变化,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案例,让学生所掌握的信息紧贴国情。

(三)提升教师全面育人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全面育人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但就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而言,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能力方面仍存在思政水平较低、思政理论知识不清晰、思政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全面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发挥教师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理解和接受专业思政育人理念,增强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政育人意识,构建专业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育人的大格局。因此,教师要不断锤炼基本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政治素养,构建有情怀、有温度的课堂,并最终落实到师德师风建设中。

三、新商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实施路径

以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为抓手,为新时代培养卓越商才,这是新商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商道文明”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通过课堂传授、科研引领、实践探索三条路径,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有担当、专业思政有格局、课堂教学有温度、课程思政有方法、协同育人有成效。

(一)市场营销专业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市场营销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是:(1)依据市场营销行业标准和毕业生、企业调研结果,确定以核心素养养成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2)根据职业标准中对应的工作任务提炼岗位所对应的知识点、技能点、态度点,确定课程和课时,其中每门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是显性教学目标,态度点是隐形教学目标。(3)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确定知识点、技能点的数量、难度及掌握程度,以态度点为抓手,切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内容。

(二)思政教育课程设计优化路径

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要强调“如盐入水,润物无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减少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抵触情绪,从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思政教育。

1.教学目标和内容优化——充分挖掘思政要素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市场营销活动与国家、民族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致敬——向领军人物学习、向时代英雄致敬;

传承——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国工匠精神;

升华——提升营销境界,拓展生活视野;

信仰——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具体如下:(1)家国情怀:弘扬中国传统商道文明与时代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2)个人品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3)树立学生科学的营销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观;正确认识国家进步带来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树立四个自信;培养求索攻坚的工匠精神。

2.教学设计优化——基于场景问题驱动的闭环教学框架

(1)通过创设营销场景问题,启发学生学习动机,从实践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趣走进课堂;(2)创新教学方法,用分组、项目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由课堂带入实践,搭建闭环学习框架。(如图1)

图1 教学设计闭环教学框架

3.教学理念优化——延伸课堂实现全程育人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堂以外,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工具,结合阶段知识点开展时事点评、红色读物推荐、时政案例讨论、复习指导等的线上教学活动,并在课后与学生实时交流,从而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全程育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市场营销专业输出的人才质量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和理性的依据,而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质量,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有成效的核心。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教评体系主要回答“评价依据是什么”、“评价主体是谁”、“评价结果怎么用”三个问题。评价指标不规范、学生评价不科学、反馈结果不利用是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1.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量化考核机制

(1)教学目标评价:设置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侧重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点考核是否在学生的理想信念、行为举止、价值理念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2)教学内容评价:考查教学内容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比重是否合理,思政元素是否重点突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是否润物无声,各项教学材料是否体现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的内容。(3)教学方法评价:考查教学方法能否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学活动;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与专业思政、毕业要求的联系,阶段实施是否顺利,教学案例是否合理等。(4)教学效果评价:考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目标是否达成。

2.组建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合理设置各方评价权重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在传统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加入教师自评,有利于教师对每一轮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此外,市场营销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辅以同行评价、企业导师评价,能使评价标准更全面、评价结果更客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各自特点不同,各部分的评价权重不宜采用统一的标准,需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动态调整。

3.建立动态反馈机制

评价结果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修正不足,才能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因此,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是形成闭环评价体系的关键。反馈机制分为实时反馈、阶段反馈、长期反馈三个方面。实时反馈基于指标项的评价结果实时反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思政内容调整。阶段反馈用于指标点的分类评价、总体评价和趋势预测;长期反馈则是将课程放在专业思政整体或更大的时间轴上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进行综合评价。

4.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双螺旋”提升路径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所谓“双螺旋”是指有效把握推进党建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促进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循环交叉的动态有机整体,进而形成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双螺旋关系。它将专业思政与党支部建设有效融合,将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史学习与课程建设、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和实践指导相融合。它使教师党支部从“战斗堡垒”到“示范引领”,教师从“党员示范”到“全员参与”,形成专业思政建设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商科市场营销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促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