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熵视域下职业院校智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江浙沪智慧物流业为例

2022-09-03 03:27茹新宇江玉婷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江浙沪区位物流

茹新宇 江玉婷 张 婷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江苏 无锡 214151)

智慧物流是对劳动密集、功能单一、管理粗放的传统式物流模式的整合创新、改进优化与功能承接,它将人类从可委托给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活动中解放出来。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所方殿军教授认为,智慧物流应具备去中心化、自主化、网络化、数字化、弹性化等典型特征。在“互联网+”氛围下的智慧物流已呈现出虚拟现实、云端增强、智能嵌入等新特点。

人才培养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目前关于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如赵继会等[1]通过校企联手探索实践,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姚卓顺[2]探讨促进物流技能竞赛规范化、广泛化的培养途径;刘丹等[3]提出以思维导向创新课堂模式,提升专业水平;王颖[4]指出物流相关专业应积极深化产学研融合与平台建设。以上研究推动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院校与市场接轨,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随着新基建的持续推进和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智慧物流区位熵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联系

区位熵是衡量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以及表现某一区域地位和作用的主要指标。江浙沪地区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承接国内外先进生产力和技术,国际货物进出口总额大,这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设施条件。在产业结构化研究中,可运用区位熵指标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5]。智慧物流区位熵=(地区智慧物流就业人口/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我国智慧物流就业人口/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6],这一公式是用某区域物流人员密度来度量物流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水平的相对成效。由“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测算,近十年江浙沪的智慧物流区位熵测算值均大于1(全国平均区位熵),且几乎逐年递增(因疫情原因,近三年指标变化不大),见表1。这表明三地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度高、进步显著,对周边资源的“虹吸”带动效应强,为知识溢出及创新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

表1 江浙沪智慧物流区位熵测算

智慧物流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现代信息技术的聚合效应。影响江浙沪智慧物流区位熵的因素有[7]:(1)环境支持。区域经济繁荣,人口消费需求大,开放态势好,智慧物流活力强。(2)产业支撑。区域交通网线密度高、运量大,依托“一带一路”契机,基础设施保有率高,智慧物流动力足。(3)基础运作。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应用先进技术及设备,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带动边缘经济。(4)持续保障。区域内高校人才丰裕,知识储备充足,市场前景广阔,绿色物流、立体交通等催生智慧物流面貌更新。综上所述,江浙沪三地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之典范,区位熵指标高、行业底子厚,智慧仓储、云计算等已有投放先例,为智慧物流的纵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前期储备。

人才是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占领行业制高点、维系区位熵指标的关键,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各层次的优秀专业人才。江浙沪经济发达,重视教育,现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51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36所[6],可谓知识便捷、信息通畅、条件优越,易引发产业和人才聚集等“溢出效应”。

“地区智慧物流就业人口”为衡量产业集聚度的第一要素,由上述区位熵公式可知,江浙沪智慧物流区位熵与相关就业人口呈正相关,评价指标走高意味着人才需求持续增长。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和《中国制造2025》人才导向方针,更加剧了社会对智慧物流管理人才供给的迫切需求。

区位熵视域下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三种:一是依据人才需求,推进专业教改;二是根据产业规划,启动专项计划;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培养联盟。后两种涉及院校与政企协作开发,限于篇幅,本文着重对专业教改方面作详尽阐述,从提高就业人口质量的角度,探索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略,以期产生区域“马太效应”,从而维系江浙沪智慧物流产业的优势,此法也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二、智慧物流管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人才是发展物流、维持物流系统运行的首要条件。在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区域智慧物流就业人口的质量,其本质是尝试人才培养方略研究,从效果上实现人口到人才的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受众面,智慧物流管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应满足以下三点。

1.类型需求。智慧物流是对传统物流的发展而不是取代,部分工作仍依赖于传统人才。同时对处于转型阶段的物流企业而言,传统人才仍占据较大比例。故智慧物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物流管理人才将被排斥或取代,而是经短暂培训或系统教学后,成为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经验,而且了解业务、精通技术、能熟练操作的体现物流本体、技术本质和技能标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知识需求。不同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人才需求,智慧物流将成为我国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它不是单纯的操作简化,而是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的同频共振。其知识需求为[8]:(1)定位服务,熟悉生产流程和运作管理方法,能够熟练操作智能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学会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等方法,能够规划任务,收集并分析数据;(2)面向运行,熟悉智慧物流相关技术装备,能够完成设备运行状况和质量分析、配套服务和绩效管理,掌握专业前沿应用场景。

3.能力需求。为胜任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必需的能力可分为:实践技能运用(包括操作设备、软件控制、优化调度、分析数据等)和创新思维意识(指协同决策、资源共享、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等)。具体表现形式为:(1)业务运作能力,这是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2)系统管理能力,这是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3)系统规划设计能力,这是智慧物流系统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智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乃大势所趋,我国智慧物流业正迅速崛起,对智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现代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备受关注。企业人才需求的激增也带来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等症状。因此,为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依据智慧物流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立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的专业特色,分别从人才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五个维度的专业教改内涵环节,逐一阐述职业院校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修订人才目标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物流业正面临重大变革。与传统物流不同,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推广,智慧物流将以低成本、高效率、增收益为目标,具备情境感知、资源整合、智能分析、决策优化、自适应和主动反馈[9]等功能,个体间呈现供应链竞争[10],这对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智慧物流管理高职专业主要培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以下特点: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拥有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现代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面向商贸物流、国际物流、生产物流等领域,能从事智慧仓储、运输、配送、采购、供应链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

(二)创新培养模式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物流相关院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策略依据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注重一般与专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科研三种结合。第一种,把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和基础专业知识积累,后阶段允许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发展方向。第二种,由学校与智慧物流企业共办冠名班、订单班或企业学院(如无锡交通分院的“运满满智慧物流学院”),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使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第三种,鼓励人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竞赛,申请省市级科研创新项目,招聘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研究,加强人才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的培养。

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学习之核心能力,遵循理论结合实践、教学联系科研的原则,邀请产业专家进校园讲座,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教材理念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动向,教材内容紧扣行业标准和科学前沿。推动科研成果和服务案例进课堂、入教材,提高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现代教学方法,灌输以生为主、以师为导的观点,实施思维启示指导下的教学创新。根据对象特点,调整选用项目式、案例式或讨论式等方法。首先,设计的项目和选择的案例要具备典型性和前瞻性;其次,实施过程注重分析数据技能和协同共享思维的双重训练;最后,评价方式结合过程与结果,引导学生打破惯性定势,学会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专业教学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教学、育人“两手抓”的原则。过程实施分“课前准备”“课中学练”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如智能供应链实例展示),实现锚定模块、任务驱动、师生协同的“沉浸式”教学。同时把良好的“三观”导入专业,把弘扬核心价值观和传播社会正能量作为育人环节。以理论、实践、思政三元素为“边”,设计教学手段,构筑高效稳定的“教学三角形”,从而达到透视社会热点,解析认知情感,灌输育人理念之目的。最终实现多维度、多途径提炼学生素质,完成知识传授、能力迁移与价值导向等诸方面的综合提升。

图1 沉浸式分段教学实施过程

(四)重构课程体系

智慧物流在智能化程度方面虽区别于传统物流,但本质上仍是对其的发展、升级和改造。下面根据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层替代、逐步更新,重构课程体系。作为商科专业,智慧物流管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集中实践课四种。为确保前导后续课程间的内容无缝衔接、相互补充,公共基础课将继承传统物流课程体系,其内容基本保留;专业平台课仅保留经典科目,专业内容依据智慧物流的实况替换或重组;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重设或新增体系课程;集中实践课为提升人才适岗能力而设,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科目编排。重构的智慧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主要回答了四个问题,A.什么是智慧物流?B.智慧物流基于什么?C.如何管理和开发智慧物流系统?D.如何操作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智慧物流管理专业新体系课程类别及思政矩阵详见表2。

表2 智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及思政矩阵

(五)完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首先应完善师资队伍,使教师的专业学识和育人理念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受到社会民众的认可。实训产品的市场化、价值化,可作为校企联合研发、创新育人之“桥梁”。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以产教研融合为基础,通过校、政、企合作,推进优势资源共享,适时开展教师工人交叉就业、轮岗交流,优化合作渠道,打造具有“专业化、智能化、市场化”的多面型物流师资队伍。智慧物流企业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控制人力成本,提前培养专业策划运营师资人才。智慧设备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尽早打造智慧物流设备营销、策划、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另外,在多面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校、政、企在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招生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培养具有智慧物流方案设计潜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现代化优质人才。甚至可开办“校中厂、厂中校”,拓宽师资队伍完善的渠道,更好地满足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

续表2

本文阐述了智慧物流区位熵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关系,依据江浙沪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发挥校、政、企三方合力,从专业教改等方面多维度调整人才培养方略。后期,我们将细化步骤,提高过程的可行性,并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文中数据指标来源于江浙沪三地,但该方略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也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性。

猜你喜欢
江浙沪区位物流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