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欢欢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遵义 56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在加快推动信息化改革工作,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从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角度来看,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转变传统管理方法效率低的弊端,而且还能够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准确度和迅捷度,例如,在采集环节、归纳环节、管理环节以及检索环节都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图书利用率。
多年来,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认为自身的工作内容仅是整理书籍、摆放书籍和组织借阅管理,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远不能够达到实际的发展需求,而且信息技术也为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改革创造了更大空间,这就逐渐凸显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所以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管理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正确看待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和调整,才能够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除此之外,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就容易让工作人员在开展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和问题,而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单一性也容易降低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就会给图书馆的智慧化与数字化建设带来阻碍。
图书馆,尤其是各地政府积极投入和建设的图书馆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料,但是如果图书资料在摆放或者分类的过程中出现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那么就很容易让读者在进行借阅时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区分书籍,并且还会有少部分稀缺资源,需要在专业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够找到,这对于读者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来说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快推动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实际的读者阅读需求,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快推动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智慧化与数字化建设,必然是要以更加完善和高效的硬件与软件信息技术设备为基础,但是在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下,读者要想顺利地实现借阅,那么需要进行档案登记等众多程序的操作。所以图书馆要想能够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方法,那么就应当要实现馆藏资料的电子化与数字化,提高检索的便捷性,在防止纸质实体图书资料出现损坏和丢失的情况下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另外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要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就应当在硬件和软件设备领域加大投入力度。
现如今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的智慧化和数字化建设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来看,人员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使用人员,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以及建设水平,倘若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那么将会显著影响信息化改革和建设的进程。随着图书馆不断加大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也要主动迎接变化,接受信息技术并且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在自身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不断探索与创新,让图书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贡献。
自动化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之一,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在众多领域都能够实现无人化管理和自动化运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图书馆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管理的各类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比如实现了图书资料的电子化、检索图书资料的自动化和管理图书资料的自主化;如通过使用RFID技术快速地识别、追踪、保护图书馆中的全部馆藏资料,通过智能机器人盘点图书(每小时能够扫描数万册的图书,而且结果精确度能够保持在99%以上,让盘点图书工作既精准又高效);再比如通过使用智能小车,可以高效完成图书资料的定位以及搬运工作,减轻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智能小车不仅可以自动定位图书和搬运图书,而且还能够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更广泛的工作任务。除此之外,技术人员提前在智能小车上加装定位设备,能够避免图书馆中书架等一些设备对小车开展工作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总而言之,图书馆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降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智慧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关键帮助。
相较于之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转变以收纳和管理知识资料为主要工作任务的模式,规避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中纸质资料容易损毁丢失的问题,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图书资料的积累效率,顺利避免传统图书资料积累模式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把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通过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方式录入系统数据库中,此举将有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而且也能够少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记录形式可以缓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整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成本,而且运用数字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对于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的实时获取,提高了资料积累效率。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对图书资料检索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而且这也是智慧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然选择,例如,打造文献检索系统,该系统将能够让检索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一大着力点就是图书资料分类工作,所以未来图书资料分类工作应当要遵循既定的原则,有效实现自动化分类和科学化分类的目标。例如,通过应用“文献资料分类专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资料分类混乱的问题,该系统可以计算文献向量间的近似度,当近似度结果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就可以进行统一的归纳分类。评价模式可借助人工评价的方法来完成,在开展评价活动后,使用信息技术将评价结果录入数字信息库,将它作为基础标准对整个文献资料进行二次分类。再比如,通过应用“中文地质资料系统”,可以及时根据DOS环境,灵活运用GCLPS软件来进行制作,通过利用产生式表示法对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更为科学的分类,不仅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而且也提升了检索的效果。
“智慧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是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打造广阔、互联与共享格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出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提供的是“智慧服务”,而“智慧服务”的最为本质特征就是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让知识服务的内涵得以升华,让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重要的积极影响。
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来说,确定清晰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前提。
第一,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要始终符合社会公众实际需求,紧跟图书馆正确发展方向,确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准确又高效地开展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比如做好图书资料的归档工作和整理工作,及时总结和反思图书资料的管理方式,对比新旧管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了解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意义,从而确定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建设方向。第二,图书馆应当要加强顶层设计,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制订科学的图书资料管理发展计划。未来图书馆应当要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正确看待当前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灵活借助信息技术来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第三,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到图书馆浏览和借阅书籍,从而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发现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是一套专业和可靠的管理软件,包括维护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流通以及统计与查询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1.标签转换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之间需要标签转换系统作为桥梁,通过该系统把RFID唯一识别号和图书唯一编码来进行绑定,将RFID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从而让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资料信息进行详细的访问和追溯。
一般来说,标签转换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组成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控制主机和标签转换设置组成,搭载着标签转换软件系统的主机,能够对图书的标签以及借书证标签进行数据转换,有效地绑定标签的内容和条形码等其他信息。软件系统主要指的是B/S结构,该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后期维护工作量,实现更加高效的标签转换工作。
2.自助借还系统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图书馆自助借还工作的效率,图书馆应当要积极运用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借还系统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硬件设备以及触摸屏操纵技术等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对有电子标签的图书提供自助借还功能,该系统可以顺利完成图书的自主借还目标,把借书和还书两个环节融为一体,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快速借还,而且还能够降低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成本。
3.自动盘点系统
现如今一些图书馆在开展图书盘点工作时主要应用条形码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从书架上把每一本图书都分别取下后再使用条形码扫描枪,扫描图书上的条形码。此类图书盘点工作的效率不高,比较消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精力,所以倘若盘点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比较有限,那么就会对整个图书馆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积极开发和应用自助盘点系统,发挥出RFID技术的优势,比如开发便捷式盘点平台,便捷式盘点平台搭载了便捷式阅读器,采用中文Windows Mobile phone操作系统,不仅可以快速地查找图书而且还能够快速地交换数据。该系统可以预置查找图书信息,当新信息被录入和读取后,那么就会自动与提前预置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及时地给予提醒。
虽然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积极推动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但是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防止数据窃取和泄露风险也是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会导致数字化和电子化图书资料面临着更大的窃取和泄露的风险,针对这一现象,未来图书馆应当在加快推动图书资料数据库建设的同时,也要正确实现数据图书资料的分类和管理,严格规定数据库访问权限,防止一些网络黑客或者其他人员篡改图书信息或者盗取图书信息。
另外,图书馆也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的人力与资金投入,让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和稳定工作状态。例如,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障部门,有效保障馆内所有电子图书数据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图书馆也要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既要控制好图书资料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又要保证图书资料传播的准确度和可靠度。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料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科学分类网络信息,防止网络黑客入侵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防止出现资料泄露等各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下,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技术对众多行业和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迎接着机遇,所以主动拥抱变化,加快推动创新,着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工作,才是实现更为高效和高质量工作目标的必然选择。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影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将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其便捷性并便于读者前来借阅,有效突出现代图书馆的智慧化与数字化特征,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提供智慧服务和体现智慧本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