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枝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双高”建设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指明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双高计划”被视为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首批双高拟建单位覆盖29个省份、197所高校,学校布局既体现质量,也兼顾均衡;18个高职专业大类、服务面向5大类产业,专业布局既体现全面,也兼顾重点。站在新起点上,高职院校搞清弄懂改革内涵,创新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成为高职发展的题中之义。
“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政协同育人的主要阵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无到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职业教育暴露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传统职业教育模式面临紧迫而艰巨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任务。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对标“德技并修”目标,贯彻落实“双高”建设有关精神和职业教育纵深发展的紧迫性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做出诸多尝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与职业培训并重,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估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站在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方位上,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与“快”的特点,对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也势必由适应性“追赶”不断向主动引领的态势发展。因时制宜,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落脚点,将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理念厚植到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融入人才培养制度设计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此,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评体系等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造就信念执着、技能突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企业行业认可的能工巧匠。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自觉、有目的、有规划的发展之路,呈现出“适需性”“科学性”“自主性”特征,出台了诸如大众创业、“中国制造2035”等重大战略,呼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近年来,高职院校响应号召,在“现代学徒制”、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1+X”证书制度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着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选拔行业领域中技能拔尖、创新创造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借助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发挥技能大师在技艺传承和科技创新层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当地优秀单位、研发中心、人才基地等,批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布局了56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将行业、企业等主体纳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现代学徒制试点,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举措,突破了职业教育传统学徒制与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间的固有矛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继现代学徒制试点之后,“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有机相连,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向。职业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以“专业群”“课程群”等方式贯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力,加快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
“政策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是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鲜明特点。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开展职业教育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改革试点;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新时代,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新时代产教融合正迈向构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服务型企业“四位一体”新阶段。依托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交流合作机制等全过程融合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其目标是打破原有的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壁垒,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多方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中,浙江省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入选,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2所(A档共20所),B档3所(B档共20所),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A档1所、B档4所、C档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4所(共56所),呈现出全面推进与重点建设统一、发展理念与扎实行动一体、类型特征与学校特色彰显等特征,“双高”建设校要坚持以求实为出发点,以创新为着力点,并以高质量为归宿。总的来看,浙江省在对标国家“双高计划”上还存在较大进步空间,也为接下来省内“双高院校培育”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为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浙江省启动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作,经前期遴选,2020年12月11日,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名单出炉,确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等50所中职学校为省“双高”建设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等30个高职专业群、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等150个中职专业为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省“双高”建设是进一步对标国家“双高计划”,推动浙江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办学水平的重大举措。立足省“双高”建设要求,“因校制宜”、对标发展成为省内高职、中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使得省内高职院校能够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最大限度地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扶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省内高职院校对标国家“双高”建设要求,有的放矢、查缺补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着力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产教融合已由职业教育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统筹协调、共同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且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趋势不协调、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如何消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滞后性与市场需求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有赖于从动力机制、实践模式、成果转化等方面付诸努力。产教融合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文化融合为纽带,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在产教融合战略下,整合生产要素,打造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发展体是产教融合实践的有益探索。
新时代,校企政不再是各不相干或零和博弈关系,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使生产要素重新优化组合并实现三方共赢。如各高校与政府签订协议,政府扮演着区域内企业联盟发展的协调者角色;学校组建专家团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规划、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支持,有效建立了政校企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产教融合战略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建立政校企之间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此外,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要警惕高校之间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明确不同类型和层次职业院校的目标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层面的差异,培养多层次、宽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借鉴世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来源,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德国“学习工厂”模式,是德国“工业4.0”时代及随之而来的“资格4.0”背景下,为弥补学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鸿沟而生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行动性,凸显教育过程产学研相结合的特征。
意大利CO-OP教育模式,以滑铁卢大学为代表的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将大学课堂教育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层面的重要战略意义。CO-OP模式与“学习工厂”有着核心主旨的一致性:产学结合,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是一次涉及大学角色转变、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等方面的高等教育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其主要举措有以下几点:(1)开环大学,创造性地解除了对入学年龄和时间安排上的限制。(2)自定节奏的教育,打破传统本科教育四年制划分,代之以“调整、提升、启动”三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各阶段学习。(3)轴翻转,意在用“先能力后知识”模式,重构院系系统。(4)有使命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使命感。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顺势变革,主旋律由注重知识学习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转变。这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发展路径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宏观层面,高职院校要将产业结构转型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合;中观层面,要实现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自身转型的深度融合;微观层面,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规格应与高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格深度融合。“双高计划”重在建设,未来5年,以15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模板,加快培育15所高职、50所中职学校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落实30个高职专业群、150个中职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为抓手,成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