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中华武术发展研究

2022-09-02 12:21张子兵李婷文马洁璟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练全民趣味性

张子兵,张 健,蔡 峰,李婷文,马洁璟

(1.韩国群山大学 体育学院,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 54150;2.闽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3.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闽南师范大学农村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363000;4.广东科技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健康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的主题,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运动技能,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方面拥有其他运动项目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2016年10月,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中国的建设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因此要大力扶持传统体育运动项目”[2]。在此背景下,中华武术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在经受时代的严峻考验。

梳理中华武术的相关研究,发现武术的发展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专家、学者们从教育、课程、教学、创新等多维度,为武术的改革建言献策,唯一的目的便是促进中华武术的健康发展,进而助力民族事业的复兴。然而长时间、多视角、科研成果丰硕的武术改革研究,在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面前,发挥的作用却犹如杯水车薪,当今的中华武术“不仅难以对接国家需要,而且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维系”[3]。部分专家、学者在调研中发现,“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4],“广大青少年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5],“群众武术健身个体占群众体育健身个体不足三分之一”[6]。在这种状况下,中华武术根本无法承担起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任。

对于中华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其价值目标不相符的现实问题,杨建营教授指出“改革高等专业院校和各级普通学校中的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刘文武提出“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性解决办法是超越竞技武术培养竞技人才的专项模式”[7],马佩则认为“健全群众武术服务体系,合理分配资源是群众武术发展的根本路径”[6],赵发田等提出“理念先行,营造武术健身的大环境,强化武术发展的基础”[8]等应对策略。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大相径庭,以上针对武术发展改革的策略多是针对当前武术习练人群而提出,或是只提出了一个宏观的发展方向,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此外,以上策略对于武术习练者似有“强迫接受与学习”之感,对于没有习武经历,对武术了解不多的广大群众起不到“主动吸引”的作用,只能对习武人群起到强化作用,同时对扩大武术习练者人口基数所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从中华武术的内在改革发起,根据群众所需,提升武术自身在练习、健身、竞赛中的趣味性与可观赏性,“主动吸引”广大群众习练武术,使人民乐于练习武术;使武术习练人数相对当下有质的提升,促进全民健康,进而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是保障中华武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1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中华武术发展构思

健康中国最早由原卫生部于2008年提出,其组织数百名相关专家学者历经3年多研究,于2012年形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在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民健康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9]。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2]。个人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个人的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不仅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本研究着眼于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全民健康为目的,从提升武术普及率的角度,提出中华武术发展策略。

中华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集技击、养生、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与效果。中华武术在新时代的立足点则是其重要的育人价值。首先,通过习武培育当代人民爱国爱民、尊师重道的精神品质;其次发挥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特点,强化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社会适应性及人际交往能力。这一切的前提保障是练习武术的人口数量在我国总人口数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有如此前提保障才能突显出中华武术育人作用的效果。通过提升群众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使武术习练者人数实现质的提升,进而增加武术习练者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面对网络游戏、短视频、科技娱乐体验疯狂传播的今天,中华武术唯有突出体现其自身特有的健身价值,发挥其自身在培育人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中的积极作用,方能比肩科技化带给人的舒适体验,巍然屹立于现代科技化之林。

目前中华武术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价值作用。长期以来,受西方思想及武术自身负面新闻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身多以各种球类、瑜伽、跑步、广场舞等方式为主,“群众武术健身个体占群众体育健身个体不足三分之一”[6],武术对于促进全民健康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及发展。特别是当前练习武术的青少年人数比例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武术习练者以退休老人居多,终身从事武术运动事业的人口数量较少。鉴于此,中华武术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就改革的具体思路而言,应根据当今社会大环境,结合中华武术技术特点,以主动吸引人民群众练习为目的而进行。

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我国人民健康大环境呈现出以下特征,青少年体质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体育健康设施不足等等问题。“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9.1%,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至2011年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10],世界银行预测,“今后20年内中国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2~3倍”[11]。在此大环境下,中华武术以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和,促进气血运行、滋养脏腑、活动经络的独特传统健身养生方式,是预防、治疗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如此突出健身养生效果的中华武术理应承担起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全民终身体育、加快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的任务。中华武术要想扛起这个重任,必须改革现有的练习、比赛和健身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习练方案,进而提升中华武术的普及性。因此,后续的中华武术发展理念应涉及以下方面,即在武术练习过程中设计穿插大量游戏,使习武者在游戏中练习技术动作,增强习练者在武术练习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实行以技击对抗为主,场均局数多,局时短的武术竞赛形式,提升竞赛观赏的刺激性,激发参赛者的积极性;广泛发掘不同拳种的健身功能,加强站桩功等在健身养生中的作用,使武术健身的拳种、方式多样化,同时加强武术技术理论知识教育,分析不同拳种或技术动作对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殊疗效,达到专病专治、未病强身的效果;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是培育武术教师、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师资的重要源泉,中华武术改革需先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开始实施(图1)。

图1 以健康中国为目标的中华武术发展

2 中华武术技术练习方案设计

调查发现,无论是高等院校中的武术专业教育、武术普及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武术馆教学,均将长时间重复练习单一动作作为武术技术的核心练习方式。高校中的武术教学“在练习形式上学生以单独练习为主,缺乏配对练习、集体练习,练习内容以套路为主”[12],“‘好玩儿’是体育的一个重要标签,而武术则多强调‘磨练意志’‘精神内守’等,相对枯燥乏累,不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13],还易使习练者觉得练习武术太过单调、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专注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在缺乏乐趣的长时间练习中,极易失去持续习练的兴趣。

程颐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一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做事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唯有对学习的事物发自内心地产生兴趣,才能做到乐学,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华武术而言,要想使大众对其产生兴趣,必须使其拥有众多乐趣方可。因此,提升武术习练的乐趣,就需要改革目前长时间重复练习的方式。首先,根据武术不同单式技术动作的特点,创编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其次,改编现今广泛流传的趣味性游戏,把武术技术动作融入游戏之中。使同一技术动作在不同游戏中得到强化练习,使习练者在游戏中意识到,同一技术动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情景中出现,这不仅可以提升习练者对武术的兴趣,还可以使习练者在游戏中体会到武术动作在应对不同情况时的不同用法,间接提升对武术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

具体方案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武术技术动作可创编的趣味游戏。①冲拳练习。练习冲拳时,多人一组列成一排站立,在每人面前放置排球或其他材质较软的球类,以拳击球,对比球击出的远近,远者即为胜利,组内队员互相比试。以此种方式练习冲拳的发力,提升冲拳的速度和力度,使习练者在对比中乐此不疲的练习。②步法移动练习。两人或多人一组,在固定的空间区域内,互相去踩对方的脚,被踩中者即被淘汰。以此种方式练习习武者的步法移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身体灵活性和空间感知能力。③臂力及周身协调能力训练。两人一组,相对做俯卧撑的起始姿势(只有双手和双脚支撑身体),头部紧贴,游戏开始后用一只手和双脚作为支持,一只手去拉对方手臂,使对方失去支撑或平衡后身体部位着地,即为获得胜利。用这种方式训练习武者臂力、核心力量以及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使习练者在低强度对抗中体会到中华武术习练的乐趣。二是改编现有的趣味性游戏。①石头剪刀布游戏。设置双脚并拢半蹲为“石头”,弓步冲拳为“剪刀”,马步两侧冲拳为“布”,“石头”>“剪刀”,“剪刀”>“布”,“布”>“石头”,两人一小组进行游戏。用武术技术动作代替传统的游戏动作姿势,练习习练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动作完成速度。②拉手对抗游戏。原先的游戏以两人侧对身体站立,双方右脚(左脚)外侧对立靠在一起,双方右手(左手)相扣去拉动对方,使对方脚部发生移动或身体其他任一部位着地,即为胜利。现设置双方站立姿势必须改为标准马步姿势,然后进行上述游戏。以此练习马步能力,提升脚下的稳定性、平衡性及整体协调能力。

3 中华武术竞赛方案设计

在《关于1956年体育工作总结及1957年工作的要求》中,第一次将中华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历经60余载的发展创新,今天的中华武术竞赛在管理体系完善、赛事数量和类型多样性、赛事品牌建设、国际赛事创办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竞赛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唯一一成不变的是竞赛形式,无论拳术、器械还是对练,均是以套路演练作为评定胜负的比赛形式。这种比赛形式对于观赏者来说,缺乏新奇、刺激感,无法调动观赏者的观赛情绪,进而无法博得观赏者的眼球。对于参赛者自身来说,缺乏激烈对抗中扭转乾坤、反败为胜的那种惊心动魄的体验,在平时重复套路的训练中,也使中华武术变的枯燥乏味。另外,套路演练的竞赛形式也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中华武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本质特征,更无法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是以采摘、狩猎等作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以抢夺其他个体或部落的食物资源作为次要方式,在狩猎和部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攻击性行为深深烙在人类基因中。在现今文明社会中,法律的约束使人类即使在极度愤怒时也会选择隐忍,尽量避免与人发生肢体上的斗争,然而长时间积聚的“隐忍”若被一次性发泄而出,将会对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将技击对抗作为武术竞赛的形式,可以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积聚的闷气、怨气及烙刻在基因中的原始攻击性等在训练和比赛中得到发泄,如此一来既可以使人保持身心健康,又可间接降低人为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快速实现(图2)。

图2 技击对抗形式的武术竞赛与健康中国目标关系结构

改变套路演练形式的武术竞赛,实施以技击对抗作为判定输赢、场均局数多、局时短的竞赛形式。改革方案:将一场武术竞赛设置为7局,每局比赛2min。场地:10×10m正方形比赛区,需为闭孔泡沫或类似材质填充。评分规则:采用积分制,击倒对方得2分,用腿击中对方头部得2分,对手被强制读秒得2分,用手击中对手头部及躯干得1分,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肢体出比赛区域,对方得1分等。可使用技术:踢、打、摔、拿、关节技、绞技等。比赛禁止行为:插眼、击裆、咬、扣嘴、击打后脑等,禁用肘、膝等攻击对手。佩戴装备:分指手套、护裆。胜负评定:①认输或无法继续比赛,则判对手获得胜利;②一场比赛中被判强制读秒达3次,直接判对方获胜;③3名评分裁判员根据选手表现评出得分,总分数高者获胜。裁判员:场上主裁判1名,场下评分裁判3名。以上竞赛改革是初步设计的大体方案,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实际实施时需进一步详细完善。

4 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设计

“高等院校的武术专业教育是推动武术发展的主力军”[14],是“培养武术推广者和传播者的重要渠道”[7],中华武术趣味性改革需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开始。“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是指对大学及以上以武术为学科专业的学生所实施的武术技术教育”[7],对于中华武术传播与发展乃至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图3),然而目前高等院校武术技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无法与促进我国全民健康的需求相匹配。“长期以来,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主体教学内容是高度‘西化’的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散打”[3],无法承担起培养传播中华武术的师资及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的任务。综合理论知识、技击对抗等教学内容的缺乏,使武术专业课变的枯燥无味,成为季浏教授所批评的“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15]。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是武术事业师资的主要来源,是中华武术趣味性改革实施的根基,把握住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有利于保障中华武术趣味性改革的实施,还会使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3 武术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鉴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现状,改革实施以综合理论、套路练习、技击对抗、健身养生等综合教学为根本,配和“武术与游戏相结合”的技术教学与游戏创编课程,提升武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未来参与工作时,能娴熟地应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对应全民健身的需求,扛起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的任务。课程具体改革方案如下,一是合并武术专项划分,实施综合性武术教学方式。目前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将武术划分为套路、散打、中国跤、传统养生等不同专项课程,各个专项之间缺乏交流、互不干涉,这种各自为营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武术全能人才。消除专项划分教学方式,实行武术技术、理论等全面教学课程,培养恰合全民健身需求的武术全能性师资人才。二是开设武术技术游戏与创编课程。在合并武术专项划分、开设综合性武术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适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师资,需开设武术技术游戏与创编课程。课程主要教授内容是融合了各种武术技术动作的趣味性游戏以及如何根据武术技术动作的特点创编游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武术技术游戏创编能力,提升武术技术练习过程的趣味性。三是增强与技术实践课程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在合并武术专项划分、开设综合性武术教学方式后,需改善目前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多以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为主的传统,增强与技术实践课程相匹配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拳种划分、历史趣事、技术讲解方式、技术养生功效、技术融合游戏创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改观目前普遍技术强理论弱的现状,使学生能全面承担起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任务,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5 中华武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作用

中华武术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氤氲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学说的影响,中华武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健身养生方式,即“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16],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其技术动作的轻灵、柔和、缓慢等特征,在应对慢性病及医疗康复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中华民族的青睐。如太极拳“对人体系统、器官机能水平的保持或延缓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对人的心理健康的调节与改善等均有显著的效果”[17],是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等健身养生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提升全民身体健康、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选择以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人员中,以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居多,练习者汇聚在一起,在宽阔平坦之处列成体操队形,在领队带领下,跟随音乐的伴奏,一遍遍进行套路练习。长期练习固定的动作套路,缺乏新技术动作的刺激,不能激发健身者练习的积极性,每天形同完成规定任务,易使人产生厌倦、反感心理,使健身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以往还易使人产生压抑情绪,而压抑情绪对于人的健康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这造成当前中华武术不仅没能承担起促进全民健身的任务,反而有碍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更好地发挥武术的健身效果,使人们感受到武术健身的乐趣,加速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针对目前武术健身存在的拳种单一、套路匮乏、过程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进行改革。

据1985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史》记述,中国武术拳种多达129种。其中的内家拳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因其技术动作的缓慢、轻灵、柔和等特点,在增强人体气力、滋养五脏、升清降浊等方面有着其他运动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发掘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的健身作用,是改善目前武术健身拳种单一和套路匮乏的重要手段。内家拳中的站桩功,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等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期坚持站桩可以增强脏腑功能,提升免疫力,加速新陈代谢,使人精神倍增。八卦掌的走圈技术可以起到汇聚能量、升清降浊的作用。长期坚持走圈可以汇聚天地之气沉降于自身,充实丹田,使双腿有力,使人神清气爽。站桩功和走圈技术简单实用,易于学习,是不能参与剧烈运动的老年人和康复期病人的绝佳选择。另外,还需要加强武术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例如,给健身者讲解某拳种中的某技术动作对某一种疾病有特殊的疗效,使患有对应疾病的习练者,着重加强对应动作的练习,使健身养生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对于武术技术知识还应加强历史名人故事的讲解,如在历史上,某人用某一招技术击败了某某。对于爱好技击的健身者,适当讲解单项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使习练者之间模拟实战进行慢动作演练,以增强健身过程的趣味性。情绪对于人的健康起着重大影响,让人们在快乐中练习武术,在武术健身中感受到乐趣,是增强身体健康,促进全民乐于练习武术的重要保障。

6 结 语

基于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全民健康是支撑其实现的重要前提,中华武术的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是中华武术主动吸引群众乐此不疲地练习,提升武术健身人口基数,促进全民健康的关键所在。提升中华武术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的发展方式,其主要包含武术技术练习、武术竞赛、武术健身的改革,如此,中华武术方可做到主动吸引群众练习。中华武术的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改革对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凡的意义,而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是培养武术事业师资的源泉,是保障中华武术趣味性改革实施的重要一环,提升中华武术的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应先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开始,并逐步将其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推广到各项武术赛事中,即通过国内外武术赛事与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促进中华武术的整体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

猜你喜欢
习练全民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全民·爱·阅读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