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再论产业结构调整
——以江苏为例

2022-09-01 09:06冯小舟周荣荣
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产业结构民营企业

冯小舟 周荣荣

(1 三江学院法商学院,南京 210012;2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南京 210003)

1 研究背景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享受了增量经济时代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在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加大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大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还不利于社会稳定,“内卷”“躺平”“阶层固化”等现象不断成为社会热议话题。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指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它既能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又能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让更多人进入高收入行列。浙江省首先被列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作为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江苏省,应该对标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发挥自身在产业、教育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入改革,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学界探讨的问题。

2 共同富裕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的是,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富裕的平等性和机会的公平性,它具有全民性、全面性、共建性和渐进性[2]。因此,共同富裕不会打击高收入群体的积极性,也不会通过“削平”先富起来群体的财富“填补”低收入群体,而是通过“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通过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3]。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会代替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社会。因为,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它有两个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这表明,共同富裕有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阶段性过程[5]。资本主义阶段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导致收入差距、地区差异、财富差距的两极化,以及社会流动放缓等现象。资本主义社会重视经济增长和效率,忽视了分配和公平,造成社会矛盾日益深化。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论依据。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北欧四国和荷兰以“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形成了高福利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共同富裕。但这5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面积小、人口总量少,不具有普遍意义。即使不能完全照搬高福利国家的发展模式,但可以借鉴这个模式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因此,基于我国国情和积累的经济社会实践,我国应该通过“先富帮后富”,填补社会弱势群体的短板,在增加社会总财富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共同富裕”背景下再论产业结构调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理论界围绕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展开了大量科学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三万篇。在吸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前期研究结论普遍认为,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6]。也就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加工业产出所占比重越高,将越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三、二、一”格局,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加工业产出所占比重越高越好这个隐含前提属于主观认识,对找出我国最优产业结构有局限性[7]。我国应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追求不同的最优产业结构。2020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7%、37.8%、54.5%,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之间的差距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小,这种格局将有利于我国未来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线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在增量经济时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进入转型期,正在步入存量经济时代,GDP增速放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演进为代表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占主导地位,并不适合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富裕。面对疫情和贸易战,欧美大国的贸易壁垒和民粹主义悄然抬头,导致我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面对事实,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仅仅发展服务业无法全方位保障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性。202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不再下降。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通过发展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带动GDP增长,夯实实体经济,助力我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因此,本文认为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结构即为最优的结构,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走正确的道路。

4 比较沿海四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章节意在通过比较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山东省沿海等四省份在“共同富裕”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的指标,分析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寻找:江苏省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方向;江苏省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改革措施。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探究江苏省制造业的改革之路不仅有助于江苏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他省市提供示范,并在相通问题上帮扶兄弟省市,共同进步。

4.1 比较沿海四省在共同富裕上的差异

2021年6月,浙江省被批示为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虽然也存在短板弱项,但相比较其他沿海发达省市,浙江省更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优势。表1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城乡居民消费差、城乡人口比例等角度,比较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省的差距,并归纳总结出江苏省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改进措施。选取这几个指标的原因是:经济总量增长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把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发展中缩小分配差距(把蛋糕分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民众有机会共享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表1 2020年沿海四省共同富裕指标对比

从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看,这4个沿海发达省份在2020年中的表现为:广东省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一,江苏第二,浙江排名最后;浙江省的人均GDP位居第二,和排名第一的江苏省都达到了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而广东省只有8.79万元。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常住人口总数较其他三省份少,为5 850万人。作为试点省份,人口总量不易过大,否则会加大试点难度。此外,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城镇人口比重相当,山东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较低。城镇人口比重越高,说明城市化进程速度快,省域空间格局更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协调,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

从收入水平看,浙江省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4万元,是全国人均3.22万元水平的1.6倍。江苏省和广东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浙江省少1万元左右,差距颇大;山东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领跑其他省份。同时,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较小,为1.96倍,远低于全国2.56倍的水平,说明浙江省藏富于民,整体发展较均衡。反观经济体量最大的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达到2.5倍,说明广东省贫富差距较大。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9倍,未来有望在短时间内缩小与浙江省的差距。

从总体看,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非常高,人口数量适中,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小,总体发展的均衡性较好,作为首个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无可厚非。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主要差距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后文将以提高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围绕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提出相应对策。

4.2 比较沿海四省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

2020年,沿着四省份的产业结构都呈“三、二、一”格局,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其一产占比稍高;江苏省二产占比最高;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从制造业产值看,江苏省和广东省在制造业上有明显优势,位居全国前两位。从2020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在各省的数量和分布看,江苏省拥有的百强县数量最多且分布较均衡;广东省虽然制造业总产值位居第二,但百强县只有2个,说明其制造业集聚度非常高,这是造成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浙江省制造业总产值在这4个省份里最低,但其百强县有18个,这可能是因为浙江省大企业的总部在浙江,而众多工厂设在外省,工业总产值是在地化统计,继而削弱了本省产值;山东省的这两个数据与浙江省很相似,但山东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特别是有色和石化类企业。另外,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越多,越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四省之中,广东省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远超其他三省,主要原因是广东省除了有华为、美的、比亚迪等优秀制造业,还有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分别排第二和第三;山东省与前三名的差距较大。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先进制造业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其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高端制造业水平和经济含金量的重要指标。从2019—2020年先进制造业的数据看,江苏省11个城市(除盐城和宿迁)入选先进制造业50强城市,浙江省有8个城市入选,广东省和山东省的入围数量约为江苏省的一半。此外,江苏省有22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排名前100,几乎是其余3个制造业大省的总和。其中,苏州市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城市,拥有8个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其余14个较均匀地分布于8个市(除扬州、连云港、宿迁及盐城)。所以,江苏先进制造业多而强,分布也较均匀。最后,从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个数比较四省份的制造业实力,江苏省和广东省实力相当,各有6个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对象。

表2 2019—2020年沿海四省产业结构、制造业指标对比②

民营企业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涌现出华为、腾讯、正威等一批世界级优秀民营企业。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度达到了60%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度达到80%以上。从2019年的制造业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营业收入和入围制造业民营企业前20的个数看,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江苏省和广东省,山东省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对逊色。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浙江省城乡收入倍差最小的原因之一。

总体看,这4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产业结构符合未来“重制造、轻服务”的基本政策方针。江苏省制造业多而强,不仅总量最高,且其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均领跑全国,具有研究代表性。但是,江苏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的总体表现不如浙江省,这也是阻碍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因素。下文将剖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4.3 江苏省产业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前,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层次已达到较合理的水平,在“不降低制造业占GDP比重”的基本方针下,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尽快在全国率先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省制造业行业中大型企业近5 000家,分别在纳米技术、智能动力装备制造、芯片半导体、信息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20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7 365.28亿元。其中,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额最高,占江苏省总额30%。截至2021年8月15日,江苏省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32家,总市值为71 364.03亿元,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包括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和新材料等。从全国范围内看,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大而强。但从全球制造业发展角度看,2020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有46家,而江苏只占3个席位。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我国强国的机遇,同时重振了发达国家对制造行业的信心,这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8]。因此,在内因和外因的驱动下,江苏省制造业必须解决以下6个核心问题,方能成为真正的先进制造业大省: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江苏制造业整体水平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面临“低端锁定”的潜在风险;制造业增加值率远低于国际发达经济体水平;芯片等关键高端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度不够;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缺乏领军企业。

5 对策建议

本章节在遵循“保证制造业比重基本不变”的原则以及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下,以增加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以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的改造升级为主线,提出4点建议来增强江苏产业动能,解决其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绊脚石。

5.1 经济总量增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

经济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我国应牢抓“直道超车”的机遇和全球产业网络式分工的机遇,利用技术突破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特征,进行组合式创新[8],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颠覆式创新。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加入三次产业中,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产业融合度,使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关系向多维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促进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2 推动江苏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作为人口大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向高端价值链升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由此可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江苏制造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征尤其明显,机械设备和原材料源于国外,国内组装加工,产品出口国外,形成位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分布格局。江苏制造业在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过程中应该:发展智能制造、精致制造和绿色制造;以“自主可控”数字化战略支撑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整合业界和学界专家,以问题导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高度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机遇,提升制造业创新效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

5.3 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实力

2012—2019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和上海制造业民营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远高于浙江和安徽,但制造业民营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处于下降趋势[9]。2020年10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大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对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民营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并将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鼓励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动力和支撑。第一,破除融资瓶颈,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在资本、技术层面上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支持。第二,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应重视人才引进,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10]。第三,要集中资源,加强扶持在进口替代中贡献大的制造业民营企业,同时注重培育全球知名的“江苏制造”名企。

5.4 以“双碳”为目标,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制造业中,传统制造业的高污染、高耗能问题尤为严重,但其又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因此,将信息化、智能化融入传统制造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可以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从产品角度看,在促进产品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利用再生资源实现产品的可降解性。第二,从技术和工艺角度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以工匠精神研发提质增效、绿色化的环保技术和新工艺,培育行业可持续发展性。第三,从专利角度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学研闭环合作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变。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产业结构民营企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