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胡连峰,孙延永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幼儿园为影响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为幼儿提供和创造的在园生活、学习和发展的条件总和[1]8。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具体指出幼儿园教师要能够“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这也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当前幼儿园环境建设没有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没有充分体现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2];另一方面,部分刚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环创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基于此,更加体现了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后环创综合学习实践、不断强化高校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指出,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3],这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进探索指明了方向。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和理念的指引下,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生学习需求、幼儿园教育环创实际等,对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实践方式、评价作出改进探索。综合幼儿园教师和专业学生的实际环创学习需求,选取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创设(以下简称“幼儿园主题环创”)课程专题,并辅以具体案例阐述课程教学探索。
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为线索,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让幼儿参与构思、创作,与幼儿共同创设的与主题相关的教育环境。这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必需环境,包括幼儿园主题墙以及与主题教育活动相适应的适合幼儿操作和探索的各个活动区的创设,使户内、户外各个活动室围绕主题相互呼应,更好地为主题教育活动服务[1]188。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创课程专题的教学实践,在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
教学目标方面,该专题注重学生对主题教育活动及其环境、幼儿园主题墙、主题背景下活动区创设要点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涉及主题环创的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但对学生环创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不够重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以及考核评价的开展。课程内容中主题教育概念与环创方法等理论性知识偏多,具体的环创设计与实操偏少,所选取的环创案例不够新颖,具体表现为偏重于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对学生环创实操的整体组织相对缺失。导致学生环境创设的实际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影响其环创综合素养的提升[4]。教学评价中环创理论与方案设计等书面考查较多,对实操后的环创作品评价较少,难以判断学生环创理论与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的分离化,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本课程的核心目的,普遍存在将手工制作当做教育环境创设的现象[5],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推进幼儿园教育环创课程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安排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考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综合提升教学资源的灵活多样性配置。以合肥师范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专升本班的主题环创学习为例,初学者与专科即为该专业的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要在充分考察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有层次地配置教学资源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此外,在课堂小组案例汇报中,原专业学生会结合之前的入园实践,呈现更加多样、新颖的环创案例。因此,教师应积极协调园所和校内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入园观察和校内实践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环创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积极性、独创性。
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需要系统规划,周密安排,精心实施[2]。学生进行主题环创时,需充分理解其概念内涵与作用价值,掌握主题墙、主题性活动区创设的构成要素、方法要求。对此,高校主题环创课程教学可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环创的相关内容,通过反向设计不断强化立足现实需求的环创实操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独立开展幼儿园主题环创的实操性技能,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思考与创新能力。
“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毕业要求),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对应到幼儿园主题环创的教与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多维的动态评价。首先,教师在呈现主题教育概念等核心理论后,要及时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理论讲解的方式与侧重点;其次,教师在结合规定内容分析案例时,可邀请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思考讨论的方式推进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也可展开过程性的监测评价以调整后续教学;最后,在主题性具体环创设计与实践中,教师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展开全方位的互动式多维评价。针对学生的方案设计、具体操作、进程对比、作品实物、团队合作、实践感想等,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由此,形成贯穿主题环创教学全过程的系统评价。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儿童与教师、同伴相遇相知的共同生活空间,其次是儿童积极探索世界、展开交往的游戏空间,最后是教师基于儿童的生活事件、游戏探索积累形成的课程资源[6]。主题性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好这一主题性的教育方式,在做好幼儿基础性主题教育的同时,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科学创新地开展与社会主义相关的主题教育。基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认证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儿童立场和幼儿园教育实际,修订了主题环创课程教学目标及对应的毕业要求(表1)。
表1 幼儿园主题环创专题的教学目标及对应的毕业要求
综合而言,强化主题环创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实践性与情感性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主题环创基础知识设计操作的同时,提升其对环创问题的分析与优化能力。例如,在幼儿园主题环创教学中,以“我爱我的家乡”“守护我们的青山绿水”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符合幼儿生长、学习的主题环创实践,从而达到三个目标:一是系统梳理和掌握幼儿园主题环创的组成部分、创设要求与过程等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切实锻炼和提升自身主题环创的实践技能,三是增进其对家乡、绿水青山的喜爱之情,感受幼儿视野下的环创乐趣,进而培育学生的教育情怀。
幼儿园主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不断变化与创新,高校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创课程也应突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思创性与实操性配置。具体而言,幼儿园主题环创教学内容包括概念理论、案例研思、实践项目、情感情怀四个部分。以案例研思和实践项目为例,案例研思对应的内容是幼儿园主题墙及主题教育背景下,结合一线幼儿园的主题环创案例让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并研思主题教育环境创设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为主题环创实践奠定基础。实践项目则是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幼儿园教育实际、社会生活最新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由师生共同设计、选择相应主题(专题),开展小组合作实践,并在具体实践中突出基于儿童视野的具有游戏性、思创性与实操性的环创内容。
幼儿园主题环创的具体教学涉及三个部分:线上机动教学、线下课堂教学、课后实践展示。教师应注意提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性与实践训练性。
首先,教师应灵活运用学习通等线上教学软件,并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教师可于课前把园所环创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让学生提前预习;师生共建学习互助QQ群,以便教师及时发布教学信息,上传作品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其次,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已有资源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播放幼儿园主题环创相关视频资料,提高知识讲解和操作演示的直观性。最后,由师生合作开展主题环创的具体实践练习,教师积极调配资源为学生提供环创操作、作品展示、布置装饰的场地与材料,并从课程考核的角度引导学生系统总结主题环创学习实践中的收获、感受与启发。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课后实践的有机组合,提升主题环创教学与实践互助的便利性,弥补单一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不足。
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创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通过书面设计和考试不足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单一评价思维,注重多元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评价,以便其日后在园独立环创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学生线上自主预习后提出的问题,综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兴趣和疑惑点,及时调整线下课堂教学中讲解讨论的侧重点,重点讲解学生存在困惑的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小组合作互评等方式,对环创设计方案展开评价讨论。课后具体主题环创的系统实践评价是该教学评价的关键,师生在真实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对具体的设计、问题、操作、作品展评(师生及生生间相互评价)等开展全过程评价,将学生的环创学习效果评价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