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语境下的白洋淀邵庄子村景观设计微更新研究

2022-08-31 07:48茹怡菲
智能城市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落庄子景观

茹怡菲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11)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微更新作为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创新性方式,能够更精确、更灵活、更有效地缓解乡村发展的局限性与压力,提升乡村环境面貌,为传统乡村景观注入新活力。微更新理念运用在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有效地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机设计与更新,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发展。

1 微更新理念

1.1 微更新概念

微更新通过较小的改造规模、多方合作参与达到改造目的,以更温和更谨慎的方式提升环境的整体面貌[1]。与城市改造不同,传统村落的改造与发展过程具有持续性、复杂性、地域性的特点,爆发式改造会破坏乡村整体环境的平衡。在美丽乡村时代背景下,乡村改造更需要设计师以严谨的态度持续渐进地进行有机设计与更新,以尊重乡村原生态环境和村民意愿的态度帮助村民进行建设,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发展。

1.2 微更新意义

(1)提升乡村活力。

乡村振兴发展下,部分乡村美化工程表面亮化了乡村的整体环境,未凸显乡村特有的文化底蕴。微更新设计理念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保护地域的原生风情风貌,通过乡村环境的有机更新设计、文化创新活化、民众参与改善等方式激发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此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延续不同地域的风土地貌和文化特色。

(2)激发文化传承。

微更新理念下,深入研究和发掘村落原生态环境和传统建筑形式,从特色建筑装饰、景观小品样式、主要活动节点入手,吸取村落中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村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环境的设计衍生和发展,提升整个乡村的文化氛围,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从而带动村民参与村落的更新工作,从长远角度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发展。

(3)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是乡村更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乡村长久发展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微更新设计中使用绿色健康材料、环保加工方式,严谨科学选址,以居民的真实需求为准则进行针对性小规模更新,以较低的投入换取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提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卫生的自觉心理,使村民自主亮化环境,保护村庄自然资源。

2 研究现状

2.1 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各个学科对传统村落更新和保护开展了深入研究,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理论性、村落人文历史演进以及村落在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脉络方面进行研究。吴良镛[2]针对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过程,根据地域特点提出“有机更新”理念,提倡对改造对象进行整体保护,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机更新。有研究以富阳文村作为乡村更新改造的试点,立足当地特有的建筑文化与建造方式,使用本土材料结合保护与发展,进行综合与特色保护。提倡在尊重村落原始形态的基础上,延续乡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2.2 相关设计案例

(1)峨眉山高桥小镇乡村景观微更新。

在峨眉山脚下的高桥福田村,设计师以人和乡村共生为设计理念,最大化保留村落乡野质朴气息,使乡村自然景观重新焕发活力;通过低干预的设计手法梳理农田布局,种植彩色水稻,打造大地稻田图案景观、田野花镜景观,呈现具有文化艺术的乡野美景。设计中注重将乡村的景观与人充分连接,使村民共同参与乡村的复兴。通过微更新的方式、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和村民不断参与学习,打造返璞归真的自然田园乡村。

(2)湖南溆浦北斗溪村乡村景观微更新。

湖南西北部的北斗溪村是具有花瑶族民族文化的古老村庄,实施了乡村景观微更新策略。在微更新理念下,设计师怀着对原生文化的崇敬,使用克制内敛的微更新设计手法对花瑶族民俗与村落景观进行融合,建立以产业活动带动村民参与的乡村发展道路。北斗溪村改造突破以往的单一设计改造模式,多方面共同参与和协同进步,通过以原生态农业、新兴旅游业、手工及农副产品为营收,吸纳当地居民参与经营管理,使村落居民参与设计改造提升的整个过程,发挥其对土地的浓厚乡愁,展现花瑶特色文化,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 乡村景观微更新原则

3.1 人本性原则

乡村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推动,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以人的角度出发,将乡村的景观与人充分连接起来,通过了解村落的人口结构、人居习俗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梳理传统村落环境与村民现实需求间的差异,基于微更新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寻村落村民的实际生活诉求,切实完善乡村的人性化设计。

3.2 地域性原则

乡村文化景观由乡村传统生活方式、民俗习惯、传统民居、传统服饰等地域特征的符号构成,历史符号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传统村落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在乡村建设中,通过寻找地域特色,适应地域条件,传承地域文化,振兴乡野生活方式,以当地特色植物、特色建筑为元素符号参与乡村空间设计,本着传承与创新的原则,对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建筑形式进行整体的微更新设计[3]。

3.3 持续性原则

在乡村景观中践行微更新的设计理念,秉承持续性设计原则,对乡村的环境、气候、经济等多种要素进行分析设计。在保护传统村庄的文化脉络的同时,从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文化风貌建筑的重点保护、村民认同感的提升等方面深入微更新持续性设计,为现代化乡村文化传承寻找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4 白洋淀邵庄子村景观微更新设计实践

4.1 邵庄子村概况

邵庄子村位于河北省白洋淀中心区域,村内具有丰富的鱼虾、芦苇等自然资源,成为邵庄子村原始的经济生活来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白洋淀居民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长时间的传统经营方式给淀区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雄安新区成立,邵庄子村通过大力推行环境治理和文化保护工作,对村内环境进行微更新,依托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邵庄子村逐渐成为淀区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的示范村落。

4.2 邵庄子村景观微更新策略

乡村景观微更新是涉及经济产业、人文关系、物质空间等方面的建设活动,通过微更新实现现代社会乡村发展的平衡。与城市微更新不同,乡村景观微更新具有形式更加灵活、文化更生动、范围更加广泛等特点。邵庄子村属于含有特色文化风俗的滨水村庄,在微更新时应注意村庄的整体性保护、人性化关怀以及群众参与的调动。在乡村振兴的改革呼吁下,用更科学的方式实现现代化、便捷化的乡村环境。

(1)整体保护,个类突破。

微更新的核心是围绕居民生活的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在传承原有的居民邻里关系、生活方式、社交圈层、地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改善。在微更新设计中对场地进行整体保护,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框架和文化底蕴,对村落中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4]。设计人员了解场地现阶段的利用情况、文化含义以及村民的诉求,依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对其进行物质环境与精神层次的更新改造。雄安新区设立后,邵庄子村在整肃村内卫生、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根据村庄文化特色建设了各类景观节点。

①湿地公园:在村庄原有池塘周边,建立以白洋淀湖水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村内湿地公园,提升村内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吸引外地游客游玩。

②示范街区:以统一的风格整肃村庄的核心道路,保持乡野气息,提升街区的环境质量,在道路两边设立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馆、书吧等场所。

③特色码头:在村庄水路入口建立特色码头,以地域植物为材料设计雕塑、座椅等景观小品,增加村庄文化气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④王小燕故居:以村中历史人物为源,设立可参观的历史文人故居,讲述白洋淀的历史故事,提升村庄的文化氛围。

(2)激发传承,文旅融合。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村落中精神文化和地域风俗,以乡村景观微更新的方式激发乡村的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宣传乡村的地域特色。在微更新设计中进行物质空间的设计,通过乡村文化活化带动产业转型,帮助乡村可持续性进步和发展。实现满足功能、艺术审美相协调的有机更新模式,权衡“乡愁”与“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文化空巢。邵庄子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白洋淀风情游为主,设立农家乐、鱼鹰捕鱼特色表演、荷花灯许愿等特色场景,通过更新现有环境发掘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资源,对邵庄子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以当地特色自然景观、特有动植物、特色观赏活动为元素展开设计,以扩大知名度宣传邵庄子村的传统文化[5]。

邵庄子村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邵庄子村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3)公共参与,多方合作。

微更新设计能够突破以往的设计改造模式,由之前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多方共同参与模式,使群众参与设计改造过程,发挥其对土生土长环境的深刻了解和从情感深处的浓厚乡愁,从而激发村落文化传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保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乡村振兴建设以来,邵庄子村通过环保公司入驻、保护策略透明公开、社区环保知识与策略科普等方式,使村民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村民对改善环境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群众的力量改善了邵庄子村的环境状态。

5 结语

以微更新为理念的乡村环境建设能够避免大拆大改,在保留乡村文化肌理和文明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当地村落艺术化景观化的转换,用更精确、更合适的方式对乡村现代化发展进行更新和建设。基于村落地域文化的引导保护与更新白洋淀传统村落,以点带面地探寻美丽乡村进程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的问题,站在新时代的思维角度,利用当代精神重新诠释和发扬传统精髓。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方面,提高本地传统地域特色与景观微更新设计的形式的结合,填补景观微更新形式的创新式发展的空白,为乡村景观具有更浓厚的文化积淀、更鲜明的地域特征、更厚重的历史底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村落庄子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