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江海 林能佑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2019年1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谋划新材料产业园,作为大亚湾石化产业的重要拓展区和落脚点。新材料产业园选址位于白花镇,东沿现状广惠高速,南临现状沈海高速,西靠规划惠州一号公路,北接规划惠州横四路,位于惠东县、惠阳区、惠城区及大亚湾石化区之间。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化三路工程位于惠州市新材料产业园起步区内,起步区东至莆田河,南临沈海高速,西至规划惠州市一号公路,北靠规划横四路(H4线),规划区总面积14.31 km2。起步区位于广东东南沿海,惠州市东部,惠东县西南部,距惠东县县城约15 km,距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仅8 km。从起步区出发,经过省道S356、1号公路、广惠高速、沈海高速、惠大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等道路,30 min可达大亚湾石化区;经过沈海高速、广惠高速、省道S356以及规划的1号公路和H4线,0.5 h即可进入深圳、东莞等地区。
根据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区交通以对外交通为主,对外货运占主导地位。近中期以公路运输为主导,远期预留多元综合交通集疏运方式。
园区货物主要源自大亚湾石化区,产品运出地主要为粤港澳大湾区。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目前,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区的物料互通管廊尚在规划中,未来园区的原料运输可能逐步由公路运输过渡至管道运输[1]。园区客运交通形式包括日常的工作出行以及商务出行,主要包括园区周边配套区、惠阳区、白花镇及惠东县的工作通勤交通和少量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务出行活动。充分考虑化工园区的特殊性,结合园区自然地形及周边道路交通条件,构建“安全韧性、高效畅达”的路网系统,保障园区内部交通的顺畅运行、对外交通的便捷高效,满足安全防灾的相关要求。
化三路工程道路起点与现状平深公路(新平大道)相交,终点位于规划惠二路,呈南北走向,道路总长约1 961.839 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40 m,双向六车道,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 km/h。其中,K0+000~K0+180近期接顺现状平深公路路段,后期破除重建,路基宽度为30 m,后期平深公路改造后调整为40 m,与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一致。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电力管沟工程。
(1)以惠州市新材料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为指导,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2)结合区域发展规划、路网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及现状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设计道路平纵面线位及横断面布置形式。
(3)根据产业园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及城市定位,综合考虑规划区现状地形地貌、地面排水、防洪排涝、市政管线的布设,减少填挖方量要求,合理设计道路标高,确保方案合理、造价经济。设计时,应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设计。
(4)服从惠州市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规划,从产业园特点出发,充分考虑资金,技术等条件,合理布置各类市政管线。
(5)根据道路区域规划路网及化工园区特点,合理组织交叉口设计,充分考虑沿线需要布置的交通附属设施,完善道路的整体风貌景观。
(6)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使道路线形、交叉和沿线设施等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7)以“安全为首、生态为基、智慧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建设绿色生态示范道路[2-3]。
道路平面规划综合考虑用地布局、产业需求、道路工程规范、现状道路建设情况、自然山体、水系布局、高压走廊、对外交通设施布局等因素。
道路路线总长约1 961.839 m,主线设置1个转点,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 000 m,最小圆曲线长度为531.237 m,满足60 km/h城市主干路车速规范设计要求。
根据规划区的客货交通需求,在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和道路工程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绿色、生态的规划理念,进行横断面规划。横断面设计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灵活布置横断面。
(1)道路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主要根据规划区道路承担的交通功能和用地开发状况以及工程管线、景观风貌等布设要求综合确定。
(2)机动车道。
规划区道路以大型货运车辆运输为主,规划工业生产区内的机动车道均设置为大车道。
(3)人行及非机动车道。
化工园区的交通构成中,慢行系统的比例远低于城区,工作时间几乎没有慢行出行。因此,化工园区的工业生产区对慢行设施的需求不高,工业生产区道路横断面规划中一般不设置过宽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4)横断面布置。
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产业园区大型车辆较多,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给予合理布置。结合规划情况,化三路红线宽度为40 m。
化三路标准横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化三路标准横断面(单位:m)
近期为接顺现状平深公路,K0+000~K0+180段采用30 m横断面。
化三路近期接顺段(k0+000~K0+180)横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化三路近期接顺段(k0+000~K0+180)横断面(单位:m)
竖向设计应满足场地使用、工程规范与系统衔接、防洪及排涝和市政管网布置等控制要求,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现状周边及场地用地规划。道路纵向应平顺衔接,保证排水通畅、路基稳定,确保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
项目现状地形北侧相对平坦,南侧部分山体超过150 m,竖向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化三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 km/h,纵断面全线设置3个变坡点(不含起终点),最小纵坡为0.315%,最大纵坡为1.581%(近期3%),全线纵断面平缓,最小纵坡长度为317.839 m(近期154.535 m),最大纵坡长度856.384 m,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9 600 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0 000 m(近期1 500 m),竖曲线最小长度121.538 m(近期50.182 m)。纵断面按规划标高设计,起点平深公路现状与规划存在5.171 m的高差,远期平深公路将进行改造。本次设计中,近期考虑接顺现状平深公路实施,远期按规划方案设计。近期实施方案在起点处设置一段3%的纵坡与现状平深公路接顺,接顺段范围为K0+000~K0+180。
目前,市政道路车行道路面结构主要有沥青和水泥混凝土,基层主要有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柔性基层。不同的路面结构组合,在使用品质、工程经济方面具有不同效果。本次路面结构主要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比选。
路面结构形式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路面结构形式对比
本工程位于工业区,区域内重型车辆较多。因此,本项目机动车道采用强度更高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加高路缘石预留后期加铺条件。
路面结构组成中,面层为26 cm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5.0 MPa);上基层为20 cm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下基层为20 c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
化三路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起步区首条主干路,其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的落地,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化工园区道路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