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漫画类试题的解读技巧

2022-08-31 03:16广东黄素龙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歇尔史料试题

广东 黄素龙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漫画材料可以通过幽默直观的形式描述出历史事件或介绍历史人物,改变历史知识的枯燥、繁杂,使学生在无意间领略到历史的意境。在“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内容的高考评价体系下,以漫画作为情境命制试题已成为常态。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观察漫画的表面信息、挖掘漫画的深层信息和分析漫画的史料价值三个层面进行解读,让学生深刻领悟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内在的本质,以达到解答漫画类试题的能力要求。

一、观察漫画的表面信息

漫画是漫画家用简单流畅的线条和简洁的文字去“诉说”历史的一种载体,表达了漫画家想要传递的某种特殊的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漫画类试题时,应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与阅读漫画中的每一个细节,捕捉其中重要的信息。通常情况下,解读一幅漫画的表面信息,应通过日期(定位特定的时空)、标题(弄清漫画寓意的指南针)、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神态等厘清漫画形象之间的关系,注意漫画局部夸张变形或特别醒目的地方,关注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如画注、配文、配诗等,准确提取作者要反映的信息。如例1:

例1.图1 为漫画《争吵与签约》,该漫画意在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

图1

A.被肢解的德国民怨沸腾

B.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C.列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英法丧失主宰世界地位

在讲评这道漫画试题时,笔者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学生先是抓住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时间信息,其次从漫画中的文字说明发现:美国要借钱给英国、法国和德国,但前提条件是这几个国家必须听美国的话;英国认为美国的做法是想要谋求世界霸主地位;法国认为应该将德国置于死地;德国的回复说明德国面对战败是不甘心的。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美、英、德、法四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体现的是美、英、德、法四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国家利益的矛盾。学生在详细观察漫画的表面信息后,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C 项。

二、挖掘漫画的深层信息

漫画类试题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图画,在“方寸之间”中达到历史考查的意图。学生在做漫画类试题时,除了要仔细观察漫画的表面信息,还必须挖掘漫画的深层信息:第一,要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符合漫画主题的有效信息,明确漫画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实质和特征。如漫画指向什么问题或事件,漫画创作者的目的,可以联系到教材中哪些相关知识,由此将漫画定位到符合历史逻辑的深层次的历史知识解读方向。第二,把漫画的表面信息、所学知识和对漫画材料设置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整理成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挖掘漫画背后隐含的寓意(如漫画传递的整体信息是什么?漫画是如何试图影响读者的?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最后形成相对客观的历史结论、历史评价。如例2:

例2.1966 年苏联《劳动报》上刊登了一组漫画,表达了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

图2 《买东西》

苏联人民产生不满情绪,主要是由于当时政府 (A)

A.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B.禁止生活消费品的交易

C.从农民身上取走得太多

D.采用平均主义分配政策

在讲评该题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漫画的表面信息,细心留意漫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们很快抓住了题干中的“1966 年”“苏联”“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等关键词,漫画的内容蕴含“沙发还没用就散了”“手提包刚提起来就断了”“皮鞋刚穿上脚就坏了”等表面信息,结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苏联人民所买的东西质量很差,因而产生不满情绪”的结论。随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根据漫画的表面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知道该题考查的是苏联经济改革的知识点,按照漫画所表达的寓意进行分析联想,找出漫画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通过笔者的层层引导,学生们很快就总结出了结论:1966 年,苏联处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1965 —1982 年)。苏联经济体制依然是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经济结构的失调。学生们通过该题的漫画直观感受其所传递的信息,又联系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很快就选出了正确选项A 项。

三、分析漫画的史料价值

史料是研究和探索历史的基础与前提,从根本上来说,史料的价值就在于帮助读者无限接近历史,帮助读者构建历史史实,还原历史原貌。但是,任何一种史料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完全可信的。对于漫画而言,它是一种主观色彩十分浓厚的图片材料,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可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或是说明某个道理,故而应重视分析漫画的史料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漫画的史料价值,笔者选用了例3 试题供学生分析:

例3.图3 和图4 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 年和1949 年以马歇尔计划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3 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即“欧洲”,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4 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图3 美国1947 年

图4 捷克斯洛伐克1949 年

问题:(1)分别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所体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

(3)据此,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

在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图3 的表面信息,在1947 年由美国人创作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一个穿着写有“欧洲”字样的上衣的人正抓着一条写有“马歇尔计划”字样的绳子往上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 是站在美国的角度,对马歇尔计划持肯定态度,认可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欧洲,促进欧洲的经济恢复与稳定欧洲的政治制度。图4 是1949 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漫画家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上创作的,仔细提取漫画信息,可以发现“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还能发现漫画中的绳圈上捆着一支枪,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与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处于对立的状态,认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经济扶持振兴欧洲,拉拢欧洲以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使东欧与西欧对抗加剧。学生们通过对这一题目的分析,可以认识到漫画的史料价值,即漫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

在引导学生回答两幅漫画所体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时,笔者强调要结合漫画和文字说明,总结两者的差异:漫画作者所站的立场不同(图3 代表美国,图4 代表捷克斯洛伐克);两幅漫画创作的时间不同(图3 是1947 年,图4 是1949 年);由此可以得出其原因有三点:①国家立场不同;②两幅漫画的创作时间正处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不同阶段;③当时的国际局势:美苏两个国家所带领的两个阵营正激烈对抗,两个国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学生们也可以认识到漫画的史料价值,即漫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漫画作者个人利益、政治立场、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渗透着漫画家的主观色彩。

在引导学生回答“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这一问题时,笔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幅漫画出现明显的差异,是基于两个作者所处立场、所代表的国家不同,而且明显带有“冷战”思维,因而不能直接拿来作为一手史料来进行研究,只能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因为两幅漫画都揭示了马歇尔计划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后,笔者还从历史学角度引导学生,向学生强调史料实证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倡“孤证不立”,进而总结漫画的史料价值:漫画本身是艺术品,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不能仅靠漫画,而是要结合更多的可信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并具备一些解读漫画类试题的技巧,让学生深刻领悟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内在的本质,客观地认识漫画的史料价值,以达到解答漫画类试题的能力要求。

猜你喜欢
马歇尔史料试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马歇尔拒当元帅
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