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惠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同德分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000
基于医院急诊科室的特殊性特点,医院急诊监护病房会收治大量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挽救患者生命,普遍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抢救措施,确保生命安全。但不容忽视的是,呼吸机的应用虽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抢救效果,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而导致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死的患者人数也大为增加。基于此,在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内部,作为护理人员,要重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故文章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科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期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本项研究围绕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展开,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等,并对两项护理方式进行对照,分析护理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经验参照,详细报道内容如下。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5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4~101岁,使用呼吸机天数400天,呼吸机使用率为16.89%。基于每位患者所接受预防和护理服务内容的不同,平均分组,各27例。研究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56.57±8.52)岁。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平均(57.26±8.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纳入标准:54例患者皆知情同意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批准;54例患者皆接受机械通气。
排除标准:排除语言功能和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依从性差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健全患者;排除依从性差患者。
1.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结来说,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体现于如下层面[1]。
(1)原发疾病:一般来说,医院急诊科室所接收的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原发疾病,如: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衰竭疾病等,不仅影响患者的免疫力,也很容易增加患者上呼吸道的细菌,进而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2)上呼吸道细菌:在为患者行机械通气过程中,气管插管会造成患者气道上皮细胞损伤,黏性分泌物增多,同时,在频繁应用吸引器的情况下,患者上呼吸道定值细菌也会显著增加。
(3)抗生素的应用:通常情况下,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同时,还往往应用大量的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的细菌耐药性显著增强,耐药细菌在患者体内定植后,进入患者下呼吸道,即会引发感染问题[2]。
(4)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众所周知,医护人员是为患者行机械通气的重要人员,因此,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直接关乎机械通气的安全性。若医护人员在相关操作前后,未科学清洁手部,其手部的病原菌即会在手部、设备和环境等循环污染,引发感染问题。
(5)长时间机械通气:随着气管导管放置时间的增加,患者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也会随之增多,无形中会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一旦护理人员的吸痰操作不及时,操作未遵循无菌操作标准,更容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呼吸机环路影响:若呼吸机环路长期处于密闭和潮湿的环境中,则会加大细菌定植的概率,在呼吸气流的推动下,定植细菌会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进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阶段,需注意落实患者病房和生活用品的清洁工作,并及时清洁和更换患者的呼吸设备,落实插管部位消毒等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遵循医生医嘱,提醒患者定时定期服用药物。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防性护理,具体来说,护理人员需落实如下层面工作。第一,秉持卫生观念,落实手部消毒工作,科学清洁手部,在进行创伤性操作阶段,还需科学应用消毒液,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问题。第二,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依据患者口腔实际的pH值情况,科学选择漱口液,以降低患者口腔内常寄菌,强化患者黏膜防御能力。第三,给予患者气道管理,强化对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落实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工作,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3]。同时,护理人员需注意,随着患者吸痰次数的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性也会随之提升,因此,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频繁吸痰。另外,在具体吸痰阶段,要秉持无菌操作原则,按照先气道后口腔的顺序。若患者分泌物黏稠,可将无菌痰液稀释液直接注入气管导管,实现分泌物的自动吸出。最后,大多数的呼吸机皆配备雾化功能,故可将雾化液加入呼吸机的雾化罐内,实现雾化吸入目标。第四,落实体位护理,在机械通气阶段,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呈半坐卧位,以降低误吸发生率。第五,落实呼吸机环路管理工作,定期对呼吸机的管道和环路进行消毒、更换和管理,控制环路内积水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定期对环路系统关键部位的感染菌进行监测[4]。第六,在护理阶段,为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营养支持,以强化患者免疫力,同时,遵循医生遗嘱,为患者合理应用免疫球蛋白等。要尽量控制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若患者必须进行转运,护理人员要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评估工作[5]。最后,尽早辅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使患者能够尽快脱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判定方面,主要依据三项指标:一是不存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经由48h的机械通气后,出现了肺实质性感染性炎症;二是患者接受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后,存在肺部啰音和肺实质新的浸润阴影;三是患者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机械通气前期阶段,体温>37.5℃,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
应用SPSS 26.0系统,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n(%)]
结果显示,相比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研究组的APACHE Ⅱ评分情况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情况对比()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更多,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8随着科技领域的发展,我国医学界的医疗技术也渐趋成熟,基于医院急诊病房患者病情危重特点,为挽救患者生命,常常需要为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凭借着理想的医学价值,开始在临床治疗活动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6]。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受呼吸机雾化器污染和护理人员手部卫生差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实质感染,进而衍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近段时间以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经成为一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临床对其的关注。截至目前,临床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基于此,要重视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基本护理和预防性护理[8]。由于过往阶段下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契合新时代患者的真正需求,本项研究提出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以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优化APACHE Ⅱ评分情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措施来看,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口腔护理、给予患者气道管理,落实体位护理,落实呼吸机环路管理工作等。相比于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更具针对性,同时,护理效果也更加理想[9]。本项研究最终结果显示,相比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APACHEⅡ评分情况更加理想(P<0.05)。研究结果提示,预防性护理模式价值理想,通过给予患者口腔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口腔卫生,降低感染问题的出现;通过给予患者气道护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气管插管的安全性;通过给予患者体位护理,则可维系患者机械通气阶段的舒适性;通过落实呼吸机环路管理工作,则可保障呼吸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呼吸机的应用效果[10]。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工作中,针对性给予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服务,相比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而言,效果更理想,不仅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优化患者APACHE Ⅱ评分情况,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临床领域后续阶段的发展意义深远,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