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08-30 11:39黄芝团王祖棣姬炳焕
智慧健康 2022年1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黄芝团,王祖棣,姬炳焕

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0 引言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危重症的一种,该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该病临床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畅通、控制感染、纠正低氧血症与CO2潴留[1-2]。当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机械通气,随着此种治疗方式的进步与发展,部分专家提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此策略主要指通过肺开放、低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的通气策略使患者氧合指数与通气状况得到改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风险,进而缩短患者撤机时间,恢复患者呼吸功能[3-5]。本次研究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2021年1月-2021年9月),分组方式采用抽签,对照组、观察组各2 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61.34±2.86)岁;病程3~15年,平均(9.02±1.26)年。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60.87±2.92)岁;病程3~15年,平均(8.95±1.31)年。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沟通无障碍;②意识清醒;③不存在严重肝肾疾病;④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将通气频率、潮气量、呼吸比设置为20次/min、5~13,l/kg、1∶2,气道压力约为40cmH2O,PEEP为4cmH2O,治疗期间,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项参数。

1.2.2 观察组

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具体如下:经口或鼻进行气管插管,将管道与呼吸机相连,运用A/C通气方式,治疗12~24h后将通气模式调整为SIMV+PSV,依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呼吸机参数通气模式进行调节,待患者通气功能及病情好转后逐渐将PSV水平与SIMV频率降低,直至PSV降低至10cmH2O、SIMV降低至12次/min后,准备对患者展开拔管撤机。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多咳痰,及时对口腔进行清洁,随后将通气更改为经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通气模式为S/T,将初始吸气压力与呼吸频率分贝设置为8cmH2O、16次/min,随后逐渐将其向上调,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氧流量3~5L/min,呼气压力为4~8cmH2O,随病情改善,逐渐将PSV水平降低,至患者可以自主呼吸为止。

1.3 观察指标

(1)运用肺功能测量仪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包含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6]。

(2)记录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包含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状况[7]。

(3)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出现PIC时呼吸频率与心[8]。

(4)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包含NF-kB(核因子-kB)、IL-6(血清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9]。

(5)于治疗前后测量比较两组患者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水平[10]。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4.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t进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提升,两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2.2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更短,VAP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改善状况

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差异不明显(P>0.05);出现PIC时,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所降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改善状况比较(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改善状况比较( )

2.4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NF-kB、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5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

3 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会伴有二氧化碳尿潴留、低氧血症等现象,该病症的核心在于缺氧问题,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常规氧疗效果差强人意,临床治疗中通常需要机械辅助通气可以对患者低氧血症进行有效纠正[11]。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往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式可有效解决患者通气障碍问题,并且有效排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使患者逐步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但长期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治疗易引发撤机困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因此,相关专家、学者需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要在保障患者良好通气的基础上尽量缩短通气时间,防止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2]。序贯机械通气疗法主要指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对肺部感染窗产生的时机予以把握,及时停止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给予患者无创机械通气,进而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13-16]。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提升,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更高(P<0.05),说明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更短,VAP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究其原因在于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会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组织,进而使炎症反应发生风险有所提升,所以VAP发生率较高。而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维持患者呼吸稳定,可对患者缺氧病理状态予以有效纠正,并且还可以对呼吸道黏性分泌物予以有效清除,对呼吸道黏膜组织损伤程度较轻,可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降低VAP发生率。出现PIC时,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降低对呼吸频率、心率的影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经级联反应可损伤机体多个重要脏器组织生理功能,而级联反应的重要介质为炎症细胞因子,所以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极为重要。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NFkB、IL-6、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发挥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