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姣姣 胡江波 苏彩霞 马喆喆 王世雁 翟宏伟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多发于50 岁及以上人群中[1]。左侧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主控部位,脑卒中可损伤大脑皮层左侧顶叶,引起认知功能损伤,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康复科常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手段帮助卒中患者康复,可达到调节颅脑微循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但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作用[3]。认知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脑外伤及各类痴呆患者常用的神经心理学治疗手段,通过对认知障碍的患者开展注意力训练、定向力训练、记忆训练等,可锻炼患者思维能力,减轻其认知损害[4]。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借助恒定、低强度直流电可达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目的。本文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11 月徐州市康复医院收治的72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17 例;年龄58~79 岁,平均年龄(63.58±5.48)岁;患病时间10~62 d,平均患病时间(36.74±10.23)d;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1 例,出血性脑卒中15 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18 例;年龄57~81 岁,平均年龄(64.01±5.71)岁;患病时间15~75 d,平均患病时间(37.18±10.52)d;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0 例,出血性脑卒中1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 及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卒中[5];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③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严重外伤;②合并脑部肿瘤或肝肾等器官器质性障碍;③合并失语或视听障碍;④合并先天性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认知康复训练和假刺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训练、书写训练、记忆力训练、鉴别能力训练、定向力训练等。认知康复训练时间20~30 min/次,5 次/周。假刺激:仅在开始和结束30 s 内予以电流刺激。28 d 后评估疗效。
1.2.2 观察组 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认知康复训练内容同对照组。选择南京沃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300A 型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实施治疗。治疗模式为直流电刺激模式。将电极片正极置于M1 脑区的C3/C4 处,负极置于双侧眼眶。电流强度:1.5~2.0 mA;刺激密度:0.05~0.08 mA/cm2;频率:15~20 min/次,1 次/d,治疗5 d/周,28 d 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治疗28 d 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血样4 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BDNF、IL-6和TNF-α 水平。检测仪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Beckman 分析型流式细胞仪FC500。
1.3.2 认知功能 治疗前、治疗28 d 后,使用MMSE[6]、MoCA 评估。MMSE 量表共7 个维度30 个题目,分别为定向力(时间、地点)、注意力、记忆力(即时、延迟)、视觉空间、语言,每项0~1 分,分值范围0~30 分,分数越低表示认知缺损越严重。MoCA 量表共8 个维度,总分30 分,分数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
1.3.2 生活质量 治疗前、治疗28 d 后,使用SS-QOL[7]评估,该量表共13 个维度49 个题目,分值范围49~248 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
1.3.4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治疗28 d 后,使用ADL[8]评估,该量表共4 个维度10 个条目,总分100 分,分数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BDNF、IL-6、TNF-α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两组BDNF 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IL-6、TNF-α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DNF 高于对照组,IL-6、TNF-α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28 d 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MMSE、MoC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CA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MSE、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28 d 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SS-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两组SS-QOL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28 d 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两组ADL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28 d 后比较,bP<0.05
脑卒中可引起脑局部供血不足,使得中枢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脑血清学指标运行失调,精神活动完整性被破坏,最终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血清学指标参与调节周围和中枢神经元的生长发育,维持神经元的存活。BDNF 是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在神经系统尤其是海马区和皮质层广泛表达[9]。TNF-α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并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IL-6 也是一种致炎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刺激促进作用[10]。脑卒中可引起TNF-α、IL-6 因子大量分泌,加重脑损伤。在本研究中,治疗28 d 后,观察组BDNF、MMSE 评分、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TNF-α、IL-6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改善脑血清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认知功能损害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认知康复训练可促进缺血的脑部细胞功能重组,恢复脑部正常的血流循环,减轻自由基对脑神经的损伤作用,保护脑神经细胞,从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诱导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神经元进行组织重构,进而为脑神经元分泌可营养神经的蛋白质创造条件[11]。经颅直流电刺激借助弱流电刺激,可对大脑皮质神经元产生调节作用,刺激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增加放电频率,进而提高受损大脑半球的活性,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神经活性,利于神经突触及轴突再生,面对外界刺激时自动产生信息识别、处理及分析能力,重构神经环路,保护神经元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精神活动,改善认知功能[12-15]。
认知功能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密切相关。认知损伤使得患者在面对外界信息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处理速度减慢,表现为执行能力下降、反应力弱化、生活自理能力差等[16-18]。在本研究中,治疗28 d 后,观察组SS-QOL 评分、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13]相符。提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考虑与二者联合可针对性刺激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脑域,抑制S1Ml 的过度激活,平衡神经网络活性,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恢复受损的大脑皮层正常的血流活动,从而减轻脑部中枢神经损伤。同时,专注力、记忆力、动手能力、辨别能力等训练及直流电刺激还可进一步提升脑部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大脑皮层生理活动,促进患者视听触觉恢复,进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19,20]。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疗效理想,可调节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