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2022-08-29 03:04:52宋丹萍苗磊刚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友双师型双师

宋丹萍 苗磊刚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江苏 徐州 221116 )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都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职业院校要完善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建立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改善优化教师队伍“双师结构”[4]-[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以及升级快速开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越来越明显。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7][8]。

将教师双师能力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教师发展学院为载体,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校企合作、产教互融、专兼混编”为原则,以“外引内培,德技双进”为手段,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实施“师德铸魂工程”“教师金泉工程”“活力激发工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打造一支可以上得课堂下得厂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一、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

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及企业等单位合作开发项目、调查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艺传承,以产生的效益为纽带,双方或多方各自选派专家、教师或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在完成项目或实体业务(如调查研究、企业培训、工程实施、技术研发等)的同时,也承担学校相应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形成紧密的双师结构群体,并随着项目的深入或实体的壮大,获得可持续发展,加强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9][10]。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点关注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重要保障[11]。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的现实趋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知,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12][13]。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而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驱动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之一。建设一支技能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职教20条”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院校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对高技能高水平人才需求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前提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4][15]。

二、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师“双师”能力提升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教师发展学院为载体,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校企合作、产教互融、专兼混编”为原则,以“外引内培,德技双进”为手段,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实施“师德铸魂工程”“教师金泉工程”“活力激发工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打造一支可以上得课堂下得厂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一)多项措施并举,推进双师队伍建设

强化外引内培,通过出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水平、技能水平、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创新创业经历、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业绩和持有执业资格证书等多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评价体系、双师认定标准。依托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在国内知名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专业教师定期进站进行企业实践工作或兼职兼薪,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素质要求。高水平专业群的专业教师每3年企业实践一个学期以上,3年为周期实现全员轮训,全校教师实现4年全员轮训。在建设期内,真正进得课堂、下得厂房、做得教师、当得师傅的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修订出台《“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管理办法》,使其成为立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队伍建设引领性制度,学校未来继续政策支持,以期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社区为依托,引进或聘任大师名匠、企业领军人才等高人高手来校任教,深度参与课程改革,把产业先进技术元素带入课堂。建立大师名匠工作室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开展“1+X”带徒传技项目,提升专业教师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在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的培养上有所突破,指导培养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和能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不唯学历、职称、年龄限制,拓宽专业教师招聘选拔路径,重点突出现场实践技能考察,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公开招聘直接考察。特聘岗位年薪高酬、岗位互换兼职兼薪、校企联合引进等多措并举,待遇请人,感情留人,力争人才为我所用。

“番茄亩产达到9.3吨,与往年最多的6吨相比,这是一个跨越式提升。”采访当天,刘彬高兴地和记者分享这一好消息,这是今天早上刚从27团4连陈大哥地里传来的喜报!在农资流通企业不断注力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能力的背景下,新疆农拓者的“一站式全程解决方案”喜报频传,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及新疆内外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认可,这不仅得益于刘彬及其团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更是源自其立足服务农业的爱农之心。

(二)双师有序培养,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构建实施“二维X梯度”有序培养模式与路径(见图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培养,并为教师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路径和支撑。

图1 二维X梯度专业教师有序培养模式与路径

实施“教授/大师—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快速成长。率先在两个高水平专业群实行新进教师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制度。教师通过访学进修、企业实践、工匠大师带徒传技、自我提升等多渠道,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期内培养一大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专业群负责人、卓越课程教师、课程负责人,拥有本土化“大师工匠型”教师。通过实施“二维X梯度”有序培养模式以来,累计完成100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目标,定期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大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境外研修和国内访学,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1%,学校入选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被确定为土建施工专业类、旅游管理类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三)多元师资混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在院校治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育人工作中,全面引进企业、行业、协会、国境外等各类人员主体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共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和校内校外结合的工作合力,构建多元混编师资队伍。在各类专业群建设中,多元师资参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群引进或聘任大师名匠、企业领军人才等高人高手来校任教,深度参与课程改革,把产业先进技术元素带入课堂。建立“大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开展“1+X”带徒传技项目,提升专业教师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在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的培养上有突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群混编专业教学团队与应用本科教师、境外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杰出校友多方混编,已成为一支教学过硬、技术精湛、科研能力突出的“懂策划、精创意、深制作”的多元混编教学团队。一方面多元混编、脉络清晰,“产学研训创”共同发展,团队以应用本科教师、境外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杰出校友混编,具有学术结构合理、文化背景丰厚、国际化程度高、行业经历和高职学习经历丰富等特点;另一方面,依托行业背景、立足地方,“学院、书院、企业”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学校建筑行业背景,汲取地域文化,服务地方经济。通过建设实现企业实践教学协同发展、有效衔接,共同创新。

(四)优秀校友助力,反哺母校人才培养

基于学校校友资源管理平台和校友资源库,遴选优秀校友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聘任各行各业优秀校友担任兼职教师,发挥优秀校友与在校师生之间的“传、帮、带”功能。通过制定校友师资的管理办法,对校友师资的遴选、聘任、工作职责、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评优机制进行规定,将优秀校友纳入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水平,提升校友育人工作队伍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组织性。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校友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友利益共同体和资源整合共赢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助推校友及校友企业快速成长发展,主动将长期积累形成的优秀校友资源优势转化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为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外部支持体系。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发展平台,服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

(一)搭建双师素质提升平台,开展授业传技项目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任务,依托江苏建筑职教集团,通过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建设教师工作站等项目,深入开展“1专业与1企业深度合作,1教师与1企业紧密联系”活动,开展产学研训创相关合作,增加教师企业实践效果,提高教师解决技术难题能力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双师素质培训质量,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通过在学校设立企业专家工作站和大师工匠工作室,为大师工匠创造带徒传艺、辅导青年教师成长优越环境。“企业专家工作站”“大师名匠工作室”“教师工作站”的专业覆盖率达100%。

(二)成立教师发展学院,助推教师职业发展

对照职教改革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服务地区和行业为目标,整合教师发展相关职能,成立独立的二级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根据职业院校生源变化与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指导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发展档案。积极探索以建筑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为主、以现场一线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辅、以建筑兄弟院校校本培训为补充的多元的、适应职教改革时代发展办学形式,构建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课程体系,以“点”带“面”、“点面”共赢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三) 配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培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打造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选派优秀师资赴境外知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开展访问研修。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选拔教师赴“海外教师工作站”,为沿线国家开展师资培训和课程培训,为海外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面向中西部省份、淮海经济区城市、同行院校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承接优势专业国培、省培项目。

四、实施活力激发保障工程,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度

(一)创新管理政策,促进教师发展

完善校内双师培养及管理制度,健全高层次、特殊人才引进以及管理制度,创新教学团队的组建及管理制度,柔性引进、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突出师德为先,突出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能力素质评价,采用专家评审、以考代评、实践操作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切实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双师型”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建立特殊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建立岗位等级能上能下的常态化制度,发挥制度的调控激励功能。

(二)优化绩效分配,提高双师待遇

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全面落实双高人才、特殊人才、突出贡献者等各项待遇。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绩效,设立高层次人才、专业负责人等精英人才职务晋升绿色通道,加大岗位及专项激励力度。实现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创收,按比例提取创收经费补充绩效工资总量,强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导向。建立完善校企双方人员相互兼职兼薪制度。

(三)完善服务保障,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在全校切实树立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要好的理念,从生活上关心,从工作上帮助,让教师有归属感。通过多种形式,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让教师有荣誉感。加强典型的宣传培养,营造干事创业、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有自豪感。重构科学、多维的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术业有专攻,使其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五、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复合人才培养需要加快双师队伍建设,学校层面对于高职院校或应用型本科定位要准确,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结构建设,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加快队伍建设,加快企业需求的回应度和融合度。机制创新是双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条件,创新“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融合型”师资队伍的职业评价机制,教师素质能力评价以所授专业与相应行业动态匹配性、技术职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标准。内生动力是双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完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专项经费保障职称评聘体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要突破学校、企业、行业壁垒,遴选优秀的境内外专业教师、现场一线的能工巧匠合力作为。

猜你喜欢
校友双师型双师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校友风采
海峡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