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源 石 凯 夏 熠 王培训 刘 洋 商剑钊
河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滑板作为连铸用关键功能耐火材料,起调节和控制钢水流量作用,要求其使用稳定性好,寿命长[1-2]。目前滑板材料以Al2O3-C质[3-6]、Al2O3-ZrO2-C质为主[7-9],但在浇铸钙处理钢时,钢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钙,易与滑板反应生成CaO-Al2O3系和CaO-Al2O3-SiO2系等低熔点物,造成异常熔损,影响使用寿命及安全性[10-11]。为满足浇铸钙处理钢和高氧钢的要求,人们先后开发了高温烧成的镁质[12]、镁尖晶石质[13-14]、MgO-C质[15-16]、MgO-Al-C质滑板[17-18]。但由于MgO的热膨胀系数(20~1 000℃时为13.5×10-6℃-1)较大[16],高温下在材料内部引起热应力集中,导致抗热震性差,在浇钢时易出现热剥落。单质硅具有一定的塑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2.5×10-6℃-1)及较高的热导率(148 W·m-1·K-1),同时可作为抗氧化剂,在高温下原位反应生成非氧化物增强相[19-20],改善材料的高温性能;熔融石英热膨胀系数小(0.5×10-6℃-1)[21],抗热震性好,且高温熔融状态可分散热应力,有利于改善抗热震性;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4.7×10-6℃-1)较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为降低镁基滑板的热膨胀系数,改善其抗热震性,引入单质硅、熔融石英、碳化硅三种低热膨胀系数的硅基原料,研究其对MgO-Al-C质材料抗热震性、高温抗折强度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试验用原料有:烧结镁砂,w(MgO)>97.7%,w(SiO2)<0.4%;电熔镁砂,w(MgO)>98.0%,w(SiO2)<0.6%;金属Al粉,w(Al)>99.0%;N220炭黑,w(固定碳)≥99.5%;单质硅,w(Si)≥98%;熔融石英,w(SiO2)≥99.5%;碳化硅,w(SiC)≥97%。结合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w(残碳量)≥45.0%,黏度为8 Pa·S,w(游离酚)<8.0%,w(水)<3.0%。
试验配方见表1,其中试样S0为基础配比,试样S1—S3为引入不同量单质硅的,试样S4—S6为引入不同量熔融石英的,试样S7—S9为引入不同SiC的。按表1称量各种原料,先将细粉预混合,把颗粒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 min,加入预混合粉,搅拌2 min,在搅拌过程中加入3%(w)的酚醛树脂,继续搅拌2 min,混练均匀后出料,困料6 h。用油压机以150 MPa的压力成型为25 mm×25 mm×150 mm的长条试样,经80℃保温6 h、110℃保温6 h、180℃保温12 h烘干后备用。
表1 试验配方
按GB/T 3001—2017检测180℃烘干后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按GB/T 3002—2014检测180℃烘干后试样在埋石墨还原气氛下于1 400℃保温0.5 h的高温抗折强度。参考GB/T 30873—2014,选取180℃烘干后两组试样埋石墨在1 200℃保温3 h热处理,一组试样用于直接检测常温抗折强度,另一组试样经1 100℃风冷热震3次后检测常温抗折强度,并计算抗折强度保持率,以此表征抗热震性。取热震后残样,通过测量试样的横截面四周氧化层的厚度,每边测两次,并求取8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以此表征试样的抗氧化性。用XRD、SEM+EDS分析1 400℃保温0.5 h埋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
试样经180℃烘干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和在1 400℃保温0.5 h时的高温抗折强度见表2。可见,加入单质Si的试样S1—S3的抗折强度均明显高于试样S0的,但随单质Si加入量的增加,试样S1—S3的抗折强度并未明显增加,其中常温抗折强度方面,试样S1的最高,高温抗折强度方面差别不大。加入熔融石英的试样S4—S6的抗折强度随熔融石英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试样S4的抗折强度比试样S0的略高,试样S5、S6的抗折强度均低于试样S0的。加入SiC的试样S7—S9的抗折强度均比试样S0的高。综合考虑,加入单质Si或SiC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抗折强度。
表2 试样的抗折强度
试样的抗热震性见图1。由图1(a)可看出,加入单质Si的试样热震前后的常温抗折强度随单质Si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高于试样S0的,强度保持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从图1(b)可观察到,随熔融石英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强度保持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试样S5提高到76.0%,但热震前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却随之降低。从图1(c)可知,加入SiC的试样热震前后的常温抗折强度比试样S0均有所下降,SiC加入量在5%和10%(w)时试样S7和S8的强度保持率略有提高。综合考虑,加入适量三种低膨胀原料均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抗热震性,其中加入熔融石英的效果更为明显。
图1 试样的抗热震性
表3示出了各组试样的平均氧化层厚度。可知,加入单质Si及SiC的试样的平均氧化层厚度均低于试样S0的,且氧化层厚度随其加入量增加而变薄,这两种原料的加入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但加入熔融石英的试样的平均氧化层厚度均高于试样S0的,且随其加入量的增加,氧化层厚度逐渐变厚,对材料的抗氧化性不利。
表3 试样的平均氧化层厚度
1 400℃保温0.5 h埋石墨热处理后试样S0、S3、S6、S8的XRD图谱见图2。
图2 试样的XRD图谱
由图2可看出,试样的衍射峰主要为方镁石,同时存在较强的MgAl2O4衍射峰,及较弱的Al4C3和AlN衍射峰。除此之外,因不同原料的加入,每个图谱又有明显的差别:试样S3存在较强Si衍射峰及较弱的SiC衍射峰,说明经1 400℃埋石墨热处理后材料内部有SiC的生成;试样S6存在较强石英的衍射峰,还有较弱方石英和镁橄榄石的衍射峰;试样S8存在明显的SiC衍射峰及微弱的镁橄榄石衍射峰。
经1 400℃保温0.5 h埋石墨处理后试样S0断口处的显微结构见图3。从图3(a)和图3(b)可见,高温处理后Al粉的残壳,其在基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其内部原位生成大量晶须状物质,结合XRD和EDS分析,为AlN晶须,见图3(c),其紧密包裹于颗粒周围,增强颗粒与基质的结合强度。同时在镁砂颗粒表面观察到了大量的镁铝尖晶石,增加颗粒与基质的结合,提高高温抗折强度,如图3(d)所示。
图3 试样S0经1 400℃埋石墨处理后断口形貌
加入单质Si、熔融石英和SiC的试样S3、S6、S8经1 400℃保温0.5 h埋石墨处理后的断口形貌见图4。从图4(a)可见,单质Si颗粒与周围基质结合紧密,Si颗粒周围已经反应转化,颗粒中间为未反应部分呈亮白色。观察图4(b)可知,单质Si颗粒周围生成了大量晶须状物质,结合EDS分析,为SiC晶须,在单质Si颗粒与基质间起桥接作用。从图4(c)可见,熔融石英颗粒表面较为平滑,与周围基质间存在裂纹和缝隙。从图4(d)可见,SiC颗粒较为完整,边缘较为清晰,与周围基质未发生明显反应。
图4 试样S3、S6、S8经1 400℃埋石墨处理后断口形貌
在基础试样S0中,加入的Al粉经高温埋石墨处理后,反应生成大量晶须状的AlN增强相,同时部分Al氧化后与镁砂反应生成一定量的镁铝尖晶石,因此赋予材料较高的高温抗折强度、良好的抗热震性。
在MgO-Al-C质材料中加入单质Si,Al的存在可促进SiC 的生成,SiC、AlN 形成交叉网络结构[19-20],穿插在镁砂骨架结构中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如图4(b)所示。同时,生成的非氧化物及单质Si均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有利于舒缓高温下材料内部的热应力,因此,加入单质Si可提高抗热震性及高温强度。结合图2中试样S3的XRD图谱分析,在高温下Si氧化生成的SiO2与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填充气孔,形成致密保护层,Si本身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因此,加入Si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
熔融石英的热膨胀系数很低,可舒缓材料内部的热应力,明显提高抗热震性。观察图2中试样S6的XRD可知,方石英的衍射峰较为明显,因熔融石英发生析晶所致,这个过程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影响材料的致密性[22],降低抗氧化性。熔融石英本身强度较低,且高温下可发生熔融,加入少量时对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没有影响,但随其加入量的增加,高温抗折强度明显降低,且热震前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均受到明显的影响。
SiC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热导率,可改善抗热震性。高温下SiC氧化为SiO2并与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改善抗氧化性,并促进材料的结合,增加高温抗折强度。SiC与方镁石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当SiC加入量超过10%(w)时,由于热失配材料内存在较多微裂纹,影响抗热震性及抗氧化性。
(1)单质Si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热导率,可舒缓材料内部热应力;高温下Si转化生成SiC、SiO2,SiO2再生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可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抗热震性及抗氧化性,其最佳加入量为6%(w)。
(2)熔融石英具有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高温下熔融石英软化、晶型转变,影响材料的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其加入量不宜过多,2%(w)最佳。
(3)SiC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热导率,可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高温下SiC氧化生成的SiO2再与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可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当SiC加入量超过10%(w)时,由于热失配材料内存在较多微裂纹,影响抗热震性及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