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钟华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为锻炼行为的精准干预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提高教育策略的实效性,为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益探索。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早、规模大,对陕西民办高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随机抽取了陕西6所民办高校8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调查了3所公办大学学生574人作为参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对问卷调查的对象做了分散配比,其中一年级440人,二年级401人,三年级376人,四年级243人,男生677人,女生783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数据,内容包括了锻炼的行为、项目等内容。锻炼行为的内容包括: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
数据统计使用Spss 22.0版,主要采用描述性和频率统计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并通过卡方检验 (Pearson Chi-Square)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民办和公办高校学生之间在锻炼行为的差异,分析其特征。
调查问卷关于锻炼行为的指标包括了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强度、锻炼行为阶段和锻炼内容等方面。锻炼时间的测量题目为:A、你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每次大约?答案选项分别是:A1、15min内,A2、15-30min,A3、0.5-1h,A4、1-1.5h,A5、1.5h 以上; 锻炼频率的测量题目为:B、你每周平均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答案选项分别是:B1、不到一次,B2、一次,B3、二次,B4、三次,B5、三次以上;锻炼强度的测量题目为:C、每次体育锻炼后身体变化?答案选项分别是:C1、没有感觉,C2、微微发热,C3、少量出汗,C4、中等出汗,C5、大汗淋漓。锻炼行为阶段测量参考Cardinal(1995)提出的锻炼阶段量表:D1、前意向阶段,D2、意向阶段,D3、准备阶段,D4、行动阶段,D5、坚持阶段。
从表1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学生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低于公办高校,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办高校每周能参加3次以上锻炼的学生比例低于公办高校,并且每周锻炼1次及以下的人数比例是34.5%,高于公办高校28.1%的人数比例;民办高校学生锻炼中“没有感觉”、“微微发热”、“少量出汗”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公办高校,“中等出汗”、“大汗淋漓”的人数比例都低于公办高校,有55.9%的学生锻炼时不能达到中等强度(中等出汗),整体锻炼强度偏小。民办高校学生锻炼处在 “行动阶段”和 “坚持阶段”的人数比例是28.2%,低于公办高校33.4%的人数比例,民办高校学生坚持有规律锻炼的人数较少,锻炼行为阶段整体处在较低的阶段。
表1 民办和公办大学生锻炼行为指标频率及Chi-Square检验
表2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占比较高的锻炼项目有跑步、羽毛球、自行车、篮球、乒乓球等,其它项目的参与率均低于10%,从(表1)也可以看出,民办学生的项目数均值2.39小于公办学生的项目数2.57,并具有显著差异。在篮球、乒乓球项目上民办学生参与率低于公办高校,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健身操、健美项目的参与率民办高于公办,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身操和健美项目能更直接的改善体型,这可能与民办高校学生较高的外貌锻炼动机有直接关系。
表2 民办和公办大学生锻炼项目参与率及Chi-Square检验
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民办高校大学生在锻炼时间 (P<0.001)、锻炼频率(P<0.01)、锻炼强度(P<0.001)、锻炼行为阶段(P<0.05)、锻炼项目数(P<0.01)6方面都均值都低于公办高校学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民办和公办大学生锻炼行为的t检验
对于体育人口的统计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只占 17.6%,显著少于公办高校(P<0.05)。
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时间短、频率低、强度小的特点,这样的锻炼行为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调查中,有很多同学锻炼少的原因是:“课程安排太多,没有时间”,“其它的诱惑太大”,“其它事情太多”等,实际上其它活动对于体育锻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民办高校在教学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学校整个下午都安排了专业课的学习,有的学校规定必须上晚自习,这在时间上客观地制约体育锻炼;其次是学生把时间更多的投入到了手机和电脑等方面,网络游戏、手机社交、网购、电子小说等,可以说网络成瘾、手机控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水平较低的占66.8%,坚持锻炼的人数较少。有研究显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锻炼坚持的影响表现在,民办高校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自控力差,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缺乏持久的学习动机,定力不足,难以持之以恒。从行动阶段的同学分布看,大一、大二的同学占比更大,有一些同学的锻炼呈现出以宿舍、班级的群聚效应,这些方面的特点可能和体育课的要求、班主任的管理和鼓励、身边的体育锻炼氛围等因素有关。
从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的调查数据分析,锻炼效果和效果认知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坚持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锻炼提高锻炼的效果,提高对锻炼效果的积极认知,可以有效地促进锻炼行为的坚持,在体育课程中加强以上方面的教学安排是重要的干预手段。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加强体育科学知识、科学锻炼的原理与方法、运用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比重,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育核心素养。初期锻炼效果的体验和认知建立在对锻炼过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降低阶段性目标的难度,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等措施,增强学生坚持锻炼的信心。还可以通过改进学习的评价方式,来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传统的评价主要是体能和技术的定量和结果评价,这种评价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可以利用手机APP等网络技术对锻炼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
从管理的视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减小外部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1)选项课通过学生一年的学习后,应该进行二次选项,二次选项的各项目可以开设提高班和普通班,提高班的同学必须具备学习该项目的基本条件,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2)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加强班主任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发挥集体的榜样和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集体锻炼氛围;(3)通过网络社交软件、运动APP等技术,建立体育运动的交流平台,以满足民办高校大学生较强的社交心理需求。
(1)民办高校大学生锻炼项目的参与率较低,锻炼的手段不够丰富,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均值低于公办高校学生,呈显著性差异。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加强体育科学知识、科学锻炼的原理与方法、运用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比重,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育核心素养;
(2)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整体处在较低的阶段,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学生数占66.8%,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强化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环节的教育作用,同时科学的做好锻炼计划和执行管理,从而促使学生向行动阶段发展。对于行动阶段和坚持阶段的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在锻炼中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3)锻炼效果不明显和锻炼效果的认知水平较低,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改进学习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加强初期锻炼效果的体验和认知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