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雪,王立国,王 凤,乔丽敏,李 林,薛东慧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 132101;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101)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中非贸易的增强,中非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来华非洲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接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增加。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7年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相较于其他高校起步较晚,生源质量和师资队伍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对非洲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生源的流失等。课题组对学校非洲留学生开展关于其汉语学习的需求和动机的调查,以期更好地服务留学生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国际交流教育的发展。
随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发展,2017年学院开始招收非洲留学生。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类关于非洲留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相继出现,教育模式和教学效果不尽理想。为了更好地发展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课题组针对现有的非洲留学生开展调查,遵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查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以更好地促进学院和学生的发展。
调查针对2017-2022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近5年招收的所有非洲留学生。学院自2017年9月开始招收非洲留学生,截止2021年12月共报到30人,其中因各种原因离校12人,目前学校有非洲留学生18人,来自于11个国家(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津巴布韦、几内亚比绍、摩洛哥、安哥拉、加纳、喀麦隆、埃及、多哥、苏丹),分别就读于2017-2019级7个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7人、土木工程专业4人、机械电子工程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人、网络工程1人。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以中英文形式向全体在校非洲留学生发送,截止2021年12月30日,回收问卷18份,剔除回答不完全、信息不完善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83.3%。
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网络问卷法、访谈法进行。课题组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性网站,掌握最新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王凤仪[1]、梁慕华[2]调查问卷,再结合学校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课题组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设计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需求调查》。问卷涵盖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环境需求、教学方法需求、学习内容需求)、学习动机三个部分。因课题组教师全部为留学生授课教师,利用这种便利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访谈,通常以课后交流的方式进行,因此获取的信息真实有效。
2.1.1 学习环境需求分析 问卷设计了“你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哪种语言授课”“在中国期间,你是否希望和中国人进行更多的交际活动”“你觉得中国的语言环境对你的汉语学习有帮助吗”三个单项选择题。其中超过53.30%的留学生希望教师使用中英文授课(如图1),86.67%的留学生认为和中国人交流对学习汉语有帮助(如图2),67.00%的留学生认为中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汉语帮助非常大(如图3)。该数据大部分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情况,但在教学语言要求上,学生更倾向于教师使用中英文结合授课。访谈中,学生表示在校期间只有一年的汉语预科时间就进入专业学习,汉语基础无法达到和中国学生一同上课的水平,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图1 你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哪种语言授课?
图2 你是否希望和中国人进行更多的交际活动?
图3 中国的语言环境对你的汉语学习有帮助吗?
2.1.2 教学方法需求分析 问卷设计了关于教学方法需求的9个问题,包括宏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教学方式。在宏观的教学手段上,留学生倾向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自己的汉语知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手段上,留学生对于所给的6个选项选择的占比都超过了60.00%,其中选择视频的达到了86.67%,如图4所示。可见留学生希望通过视频的方式接受汉语教育,这与年轻人的生活和接受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在关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这四个具体内容的调查中,留学生认为不同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可见留学生对学习汉语有自己的见解。
图4 你更倾向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哪种教学手段
表1 留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需求
2.1.3 学习内容需求分析 问卷设计了9个关于学习需求调查的题目,包括每节课留学生能接受的单词、语法的数量,学习汉字的时间,对使用教材的满意程度,最想学习的中国知识,以及希望学校能开设的活动等。调查显示作为初级汉语的学习者,学生期望每节课接受的单词量为10~15个,占比46.67%;每节课能接受的语法数量为4~6个,占比为40.00%;73.33%的留学生觉得应该在学完拼音后再学习汉字;53.30%的留学生对现有的教材比较满意。在“你希望学校开设哪类活动课程”的问题中,留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期待,对各项活动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中外留学生的交流活动,如图5所示。
图5 你希望学校开设哪类活动课程?
问卷设计了2个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开放式问题:“你为什么学习汉语”“你将来打算用汉语做什么”。由于部分学生使用英语作答,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词如图6、图7所示。经课题组翻译整理后,发现最高频的词语为“工作”与“中国”,可见受中非贸易的影响,大部分非洲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是为了将来能使用汉语从事相关工作,可见非洲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明确。
图6 你为什么学习汉语?
图7 你将来打算用汉语做什么?
3.1.1 大部分非洲留学生学习动机明确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学习。调查显示非洲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将来的“工作”需要。中非贸易的加强与发展,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会汉语成为了从事这些工作的基本条件。在校的18名非洲留学生中有7名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占比达38%,可见使用汉语从事贸易工作成为部分非洲留学生的刚需。
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分为学习者层面学习动机和语言层面学习动机。前者是学习者对学习语言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有着非常强的向往,自愿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以保证自己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语言的能力,后者是学习者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将学习视为一种工具,以帮助自身获得更高收益。根据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非洲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层面。这也解释了在学习中有的学生进步不大或者出现阶段性厌学的问题[3]。
3.1.2 留学生学习需求多样化 目前学校招收的非洲留学生在来华之前都没有接受过汉语教育,学校安排学生学习一年的汉语后即可选择进入专业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学生零基础汉语,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入手,要克服很多困难,因此在每课时的词语、语法学习数量上都不能太多、太快。除课堂教学外,调查和访谈结果都显示非洲留学生更希望能够和中国学生进行交流,参与中国学生的活动,体验中国文化。学校非洲留学生均已成年,对于汉语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能使用汉语流畅地交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将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动机的实现[4]。
3.1.3 留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教学需求方面,根据对留学生的调查和实际的教学体验,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留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视频。这些留学生汉语是零基础,而我校坚持以中文教学教授汉语,目的是期望留学生一开始就能接受地道的汉语。而大部分中文教师的英语水平不能流畅地和留学生交流,在信息传递和沟通上势必会产生障碍[5]。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地解释一些问题,借助视频能够还原场景和对话,学生接受起来较为轻松。
3.2.1 开设文化体验类课程 为了让非洲留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的学习氛围中,建议学校多开设一些文化体验类课程,如与中国人一起包饺子、包粽子等,来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利用学校所在地域性,体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如吉林市的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同时学校安排中国学生与非洲留学生以“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形成互助小组,帮助留学生积极适应中国文化。学校各级各类的社团组织也应配合学校,积极接受非洲留学生加入,使其融入中国学生的社团生活,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1]。
3.2.2 增加留学生汉语学习时长或增设进入专业的HSK级别要求 学院大部分留学生学习一年汉语后根据其学习要求进入专业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专业课程。然而一年的汉语学习很难达到学习中文专业课程的程度,学生进入专业后听不懂、看不懂,对其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极大地打击。因此一些学生要求教师使用英语为其讲授专业课,但学生缴纳的学费和学生人数无法支撑这种教学方式。所以建议学校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年限,通常情况下一年制汉语学习只能具备汉语的初级水平,相当于HSK3级。实践表明,要想加入专业课堂与中国学生学习,留学生至少应达到HSK4级以上,HSK6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和中国学生自由交流[6]。今后的非洲留学生教学要进入专业和中国学生学习,应要求学生至少专门学习汉语2年以上,或达到HSK5级水平,才能保证留学生的教学效果。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非洲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次调查仅就2017-2021年学校的非洲留学生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调查明确非洲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动机,对于后续非洲留学生的招生、教育教学安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