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机制的“三创”人才培养研究

2022-08-26 09:12张巧玲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创应用型校企

张巧玲,高 鹏

(龙岩学院教务处,龙岩 364000)

1 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三创”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高等教育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对应,同时要综合考虑政策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现代教育中,人才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的本质则是人才的驱动,明确了创新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阶段,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2]。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系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就必须从创新能力素养出发,打造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整体的就业质量,全面推进高校“三创”教育的全新格局,为高校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质服务。

教育部规划发展中心主任陈峰曾经提出,在未来,90%的高校在教学方向上都需要完成应用型教学转型,用以进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现实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人才培养方面,更是需要做出突出贡献,要不断探索并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打造更为健全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3]。魏红艳[4]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缺乏实践性,双师型“三创”教师匮乏,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等问题;肖荣辉等[5]认为通过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共建产学研基地,可以为“三创”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但由于缺乏实践案例,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和产学融合不深入等问题。

现阶段,“三创”人才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公式,“三创”人才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师资规模、还是教学管理、教学监督、环境建设,都需要做出针对性的优化改良和全面创新。在众多教学创新方案中,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所达成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系统,对于推进现有教学机制转型升级,提供传统理论课程与现实应用之间的彼此衔接,作用效果明显,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教育升级路径,帮助高校教学系统能够逐步建立起“三创”人才培养孵化基地,达成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目标[6]。

2 高等教育应用型“三创”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2.1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当前高等教育系统中可供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很多,其中常见模式包括顶岗实习、订单式定制班等,在这些培训教育模式中,企业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参与教学,提供先进的行业经验,使原本与实际行业发展脱节的理论教育能够融入行业前瞻式指导,突出应用针对性的教学优化。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提供了提高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造理念的时间和场景空间,能够极大地缩短原有的教学时间和教育投入,在短时间内完成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塑造,使学生能够降低与市场企业之间的隔阂,快速融入到企业当中。高等教育系统构建校企合作方式,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大体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2 充实了企业人才储备

大部分校企合作的企业都是具有发展潜力、对社会有着突出贡献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能够与优秀人才彼此相互成就,共同发展。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多以人才输送为核心机制,企业也可以从顶岗实习人才群当中进行认真遴选,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生。对于企业来说,开展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解决了企业用工难、人才获取难度高等问题;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校企合作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实现双赢。

3 高等教育系统中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3.1 S——优势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系统中针对性开展“三创”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其一,绝大多数高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专业领域具有优势,一些科研创新项目具有行业前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长远的专业教育资源支持,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使人才在所处领域具有较高的专精度;其二,大部分学校在所处行业当中具有优势外围,其中产业以及市场供需方式,使得高等教育系统能够形成更多的产教融合发展机会,获取更好的校企合作竞争力,提供高水准的“三创”人才教育孵化基地。同时高校所接受的科研经费,也能够保证在技术专业领域突出创新,开阔格局;其三,师生环境更为理想,一方面,有着复合型的高水准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专业教育指导,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更为活跃,有着创新的能力基础,敢于挑战和突破,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创”人才的培养当中来。

3.2 W——劣势分析

传统高校教育系统面临着在校企合作环境下推进“三创”人才培养的诸多劣势。一方面,缺少行业市场的探索,无法真正进入到市场竞争当中,了解当前市场化人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教学工作困在“象牙塔”内,社会实践更多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很少以企业与市场为主体视角。导致大部分教师、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企业的市场化节奏;另一方面,教师团队的建设持续性不足,大部分高校在内部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同时受到学校运营经费影响,在双师型现代化师资团队建设方面稍显落后。大部分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缺少市场化的项目应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在“三创”人才培养方面,容易陷入唯学术论、唯技术论的认知误区。

3.3 O——机遇分析

首先,“三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机遇是时代机遇和政策机遇。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其中高水准的“三创”人才市场缺口,成为了新时代市场发展下高校教育创新升级的重要导向。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到市场一线,尝试以市场需求为主要视角,开展教学改革。其中大量的市场建设缺口需求为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关键性的教学导向,使高校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后续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核心内容,避免走弯路。

其次,政策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支持。其中教育部在2015年颁布了《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重要民生工程的基本定位,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引导方面,可以结合国内“一带一路”政策、互联互通政策以及亚太自贸区等重要战略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政策导向性支持,对高校开展“三创”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条件,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大利好。

3.4 T——挑战分析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教育创新面临多方面挑战。其一,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行业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企业本身缺少行业价值,本身的经营水平和技术创新意识一般。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失职失察,导致选择了较为平庸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不显著,缺少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导致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高校来说,这样的校企合作往往流于表面,无法发挥校企合作的核心优势。其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十分广泛,给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开展带来诸多挑战。近年来,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国际金融危机等,导致市场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濒临倒闭破产的边缘。部分高校组织开展的校企合作在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也面临停摆问题。与此同时,教育部门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系统的顶层设计,难以兼顾不可抗力因素,在资金投入、教育政策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迟滞性,这无疑增大了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风险。大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持观望态度,此前如火如荼的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逐渐降温。

4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高“三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4.1 SO战略——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三维结构框架

三维结构框架的教学构想来源于霍尔三维结构思想,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模型化思想。霍尔三维结构思想来源于系统化理论,强调在工程项目当中,针对物力、人力和财力等多环节的组织配置优化,来达到最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则提出时间、逻辑、知识三个维度的建设,以此来进行变量控制的深度协调。

本文在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当中,提出了高校在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方面的三维建设,其中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分别对应“三创”培养的发展阶段和“三创”教育本身的系统性,而在知识维度上设置“三创”学生的能力要素系统,时间维度的建设主要分为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阶段;逻辑维度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路径来形成体系;知识维度层面,主要以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和项目实践为推进路径,如图1所示。利用不同时段下的工作思维、“三创”建设内容和创业项目实践,形成管理模型,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三维结构框架,提高“三创”教学培养的系统性,避免盲目性。

图1 “三创”人才培养的三维结构框架

4.2 SW战略——强化校企合作的市场导向

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学系统的市场化前置,全面解决高校教学系统人才培养在理论强于实践、知识强于应用素养的问题。在面对诸多劣势时,学校方面所推进的校企合作需要形成深度合作机制,通过创新升级全面多领域合作新机制,构建人才培训孵化平台——共享型协同育人平台,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校企合作的前置性作用。例如可以开展实训基地的市场项目机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真实产业项目运营,学校和企业共同注资参与策划,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以真实市场服务管理来展开项目实训,提高教学实训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特性。除此之外,“三创”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创业精神品质塑造,教学方面并非需要一味鼓励学生投入创业,而是要以创业经验与教训作为前置性的观察案例,培养学生理性创业的认知能力,使“三创”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塑造人才、打磨人才。

4.3 OW战略——创建双师型教育团队

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机会,通过企业参观和真实项目运营,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了解行业特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高校在创新校企合作“三创”人才培养中,需格外注重双师型人才打造。要积极为本校教师提供参与培训和自我提升的机会,通过参观企业甚至国内外访学,增强教学能力。同时也要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者、行业先进人士等,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来,打造双师教育的现实氛围,为提高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供核心保证。

4.4 WT战略——注重顶层设计发挥保障作用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好统筹兼顾和宏观调控,为学校教育发展创新把好关、做好顶层设计指导。一方面,地方教育厅局机构,需要引入企业白名单等企业评估制度,通过接入银行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等方式,帮助学校有效筛查质量差、信用差、能力低的不良企业,使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出台前瞻性政策,能够为学校方面提供预备资金拨付机制,保障学校“三创”人才培养能够得到坚实的后盾,使高校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大胆创新、坚定前行,推动示范性“三创”人才培育基地建设,打造面向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供应制度,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全面创新。

5 结 语

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高等教育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概述。对于高校来说,在教学管理创新中,需要深刻理解时代发展变迁,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基本导向。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打造高质量、新颖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三创”人才培训孵化平台,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三创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