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2-08-26 04:11张智超郭红芳黄银保贾焕霞
科学咨询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胚胎学解剖学人体

张智超,郭红芳,黄银保,贾焕霞

(许昌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日益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1-3]。“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和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自我评估能力,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4]。

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习过程中现存问题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理论和实践知识应用面广,专业名词繁多、内容庞杂量大、人体结构复杂,知识抽象乏味,内容层次欠逻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难以学懂学透,存在“记忆难、理解难和应用难”等问题;同时,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的传统课堂,单靠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来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记忆效果过于单一化,缺乏联系性,无法灵活运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5]。最终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达成度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均不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不高。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两性一度要求,结合学科及行业背景知识、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要求,优化整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加强过程管理,使教学过程与结果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反向设计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框架[6],通过“线上线下+小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学习通+小对分课堂”“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虚拟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与多元考评体系等措施进行课程教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理论教学过程中,为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课程内容优化分为人体细胞和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微观到宏观,从结构到发生,纵向深入,横向联系,加强逻辑关系,既便于理解,又易于记忆。

实验课教学与理论授课内容相匹配,解剖学实验先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或合作学习,翻转课堂后检验学习效果,并通过示教和肉眼观察大体标本模型,有的放矢,纠正错误,提高记忆效果;组织学实验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主,胚胎学以观察切片和大体标本及模型为主。

验证性实验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学观察来验证理论,加深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达到真正掌握学科知识[7];设计性实验通过同类器官之间的结构比较,正常结构与病理结构之间的比较,加深对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的识记,突破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8]。此外,组织科研兴趣小组,构建“学生竞赛-教师科研”的互动合作模式,通过学生人体解剖绘图竞赛和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科研思路及方法,培养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实现高阶能力提升并改善情感价值培养[9]。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对所学知识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并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分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对毕业生的目标和培养标准,设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反思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应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实践教学法、思维导图、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迁移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10,1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开放式多元化教学模式[12]。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各章节的应用如表1所示,课程授课设计的流程如图2所示。

表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各章节教学方法

课程章节 教学方法第五章泌尿系统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实践教学法第六章生殖系统 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统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法、探究教学第七章腹膜 第八章脉管系、任务驱动法、案例第九章感觉器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境教学法第十章神经系统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线上自学、案例教学法第十二章胚胎学

图2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授课设计流程图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师资团队

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是践行先进教育理念、规范课程知识体系网络构建、设计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是进行有效评估和监控的前提。加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教学团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13,14]。

教学团队建设以医学院现有教研室构架为基础,为更好地与临床接轨,团队教师实行校内外聘任,专兼职教师团队一体化,优化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在职进修、脱产学习,攻读学位、国内外实践研修及参加各类专业领域学术会议等[15];鼓励教师到各医院、研究所、实验室、学科进行轮岗交流,学习相关临床实践技能和实验技能,及专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定期举办说课比赛、教案展评、多媒体课件展评、观摩教学、学术论坛等各类教研、科研活动;加强学科交叉和教学内容融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17]。

(四)建立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搭建一套与之匹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方式的设计需要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手段[16,17]。

过程性评价体系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三个阶段,课前评价主要是学习发布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图片、微课、课前自测习题和探讨话题等),学生对预习资料进行自我学习及自我检测。课中评价包含考勤、课堂纪律、老师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任务完成度、小组成果课堂展示、小组成员互评等因素组成。课后评价包含课后学习章节测验、拓展习题测评、思维导图联合画图作业、学习总结报告、师生评价等组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外,还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准确性的关键。为加强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提高评价结果质量,建立基于校园网、超星学习通、微信、QQ、钉钉、腾讯会议等信息互联技术的教育教学评价、管理综合信息互动平台,利用信息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实时跟踪和动态评价,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化评价手段,评价模式由孤立封闭评价向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多元评价转变,评价方式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评价方法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持续改进,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互为补充,综合评价学生全程学习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完善的评教结果分析与反馈机制,能够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跟踪-改进”的闭环运行。

三、结束语

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授课内容,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依托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全员、全程、全方位”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闭环,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实际操作结合理论知识,对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都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胚胎学解剖学人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