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吴桔青,康云霞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椎体成形术(PVP)是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影像器械引导,经椎体注入高分子材料,以达到加强椎体强度、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多将该术式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确切的优势[1-2]。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对患者危害较大,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尚未完全康复,护理要求较高[3-4]。健康意识理论主张护理人员的职责在于帮助患者发掘内在潜力,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5]。目前,健康意识理论已逐渐应用于各类疾病的健康教育中。协同护理的重点为激发患者及家属的潜能,培养其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鼓励其共同参与患者护理[6]。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在PV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100例PV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②年龄>18岁;③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②因其他原因出现运动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存在沟通理解障碍;⑤合并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⑥无生活自理能力;⑦存在手术禁忌证未行PVP治疗;⑧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48.00%)、女26例(52.00%),年龄(54.37±8.46)岁;骨折椎体:单椎体35例(70.00%),多椎体15例(30.00%)。研究组男21例(42.00%)、女29例(58.00%),年龄(65.18±8.14)岁;骨折椎体:单椎体33例(66.00%),多椎体17例(34.00%)。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要求。
1.2 方法 两组均行PVP,由同组手术医生进行。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常规病情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用药护理。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①健康意识理论的教育模式:患者入院当日,干预人员对其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鼓励患者表达自身健康需求,获取患者信任。患者入院第2天,干预人员利用图片、X线片为患者及家属讲解PVP手术过程。邀请已实施PVP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讲解术中感受、术后效果,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PVP,增强手术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大小便训练、体位训练等。术前1 d,干预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PVP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情况,嘱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搬运及翻身时保持患者脊柱水平位。②协同护理:干预人员在术后6 h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术后12 h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锻炼,术后24 h协助患者戴腰围离床活动,活动强度根据病情调整。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如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膝关节屈伸活动、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运动、蹬自行车训练、腰肌训练,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患者出院前,干预人员为患者讲解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合理补钙,加强骨生理强度。指导家属制订患者出院后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用药计划,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人员每2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生活指导、用药情况、提醒复诊等。干预持续6个月。
1.3 评估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情况评估。NRS评分以无痛(0分)依次增强到剧烈疼痛(10分)来描述疼痛强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②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BI)指数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BI评分包括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骨水泥外漏、心血管反应、肺栓塞、感染。总发生率(%)=各类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PVP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其疗效显著,但部分患者由于对PVP及疾病认知不足,易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康复[7]。有研究认为,将健康意识理论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有助于患者疾病治疗及康复[8]。协同护理可将医护人员、患者、家属进行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对患者进行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6个月后,两组N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有助于缓解PVP术后患者短期疼痛。原因可能为: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在患者术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PVP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为患者进行心理建设,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及相关训练,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刘小曼等[10]研究认为,实施协同护理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原因可能为:在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实施过程中,干预人员帮助患者在术前充分认识自身问题,增强健康意识,有利于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PVP术后生活质量。原因可能为:患者出院后,家属与干预人员进行协同护理,监督患者居家期间的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有利于患者遵医嘱进行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屈彦等[11]研究认为,实施协同护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经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为:干预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配合手术、护理及术后锻炼的必要性。王海楠等[12]研究发现,实施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对缓解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健康意识理论教育模式联合协同护理应用于PVP术后患者,可缓解PVP术后患者短期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